

摘 要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連接農民與市場的重要橋梁,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關注。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好地服務于農民,對山東省臨沂市沂河新區芝麻墩街道居民進行問卷調查,通過調查結果分析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對策。
關鍵詞 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收入;銷售渠道;山東省臨沂市沂河新區芝麻墩街道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18
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整合農業資源、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拓寬銷售渠道等多種方式,為農民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高效的生產手段[1]。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有助于降低農業生產中的各類風險,還能有效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然而,合作社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如怎樣保持合作社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如何有效解決農民的實際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等[2]。筆者探討山東省臨沂市沂河新區芝麻墩街道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提高農民收入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對合作社運營模式、農民參與度、收入變化等方面進行深入調查分析,揭示合作社對農民收入提高的實際效果及影響因素,以期為合作社的改進與發展提供科學的建議和策略,共同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提高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聚焦芝麻墩街道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的作用。研究對象為已加入合作社的涵蓋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的600名農民,共獲得有效問卷576份,問卷有效率96%。研究通過綜合分析包括年齡、性別、教育水平和家庭年收入等指標在內的農民基本信息,深入探討合作社在提升農民收入方面的有效性及其驅動因素。該研究調查農民對合作社提供的各類服務(技術支持、財務服務和市場推廣等)的滿意度,以及他們對銷售渠道的評價,根據農民對合作社服務的感受,評價合作社在市場連接和資源整合方面的表現,對于合作社了解農民需求、改進服務及增加其對農業經濟的貢獻有實質性幫助。
該研究分析農民的基本信息、對合作社的認知和參與程度、合作社服務滿意度、銷售渠道滿意度等多維度數據,旨在深入理解合作社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1.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式。問卷調查主要通過發放紙質和電子問卷的形式,收集農民對合作社各方面服務的滿意度、合作社對其收入的影響及農民對合作社的期望等信息。訪談法則主要針對部分問卷調查中的關鍵問題和模糊回答進行深入探討。訪談對象包括合作社的管理人員、參與合作社的農民及未參與合作社但在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以獲取更全面、深入的視角和信息。
1.3 問卷設計
從個人背景信息、對合作社的認知和參與程度、合作社參與動機與效益、銷售渠道滿意度與合作社效能評價等方面設計問卷,具體問卷內容如表1所示。
2 調查結果
2.1 個人背景信息分析
由表2可知,參與調查的農民中,40~50歲的占比最大,達到58.51%;50歲以上的占29.34%;40歲以下的占12.15%。由此可以看出,參與合作社的大多數農民是中老年人[3]。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和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較高的農民占比較大,分別為56.42%和33.16%,小學及以下僅占10.42%。加入合作社的農民在家庭年收入7萬元以上的比例達到36.81%,收入在4萬~7萬元的農民所占比例最高。加入合作社的農民家庭年收入普遍較高,不少農民認為合作社能夠提供更好的銷售渠道、技術支持和資源共享平臺,從而提高其收入。
2.2 對合作社的認知和參與程度分析
大多數農民(69.79%)表示他們了解合作社的情況,而有30.21%的農民表示他們不了解合作社,可看出合作社在當地的影響力和宣傳程度有待提升。“加入合作社的主要原因”直接反映了加入合作社的農民的關注點,其中“拓寬銷售渠道”占44.97%,是芝麻墩街道的農民加入合作社的最主要原因,可看出農民對于接入市場有較大的需求,更期待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更廣闊的市場,從而提高收入。約1/4的農民加入合作社是為了學習先進技術,可看出農民渴望提高自己的農業生產技能和效率。“跟著周圍人加入”則占31.07%。這種“群體效應”對農民的加入決策具有促進性,在對合作社不太了解時,農民會因為受鄰居、親戚或朋友的影響選擇加入合作社,表明合作社的社會網絡和社區口碑也是其吸引力的一部分,通過成員的正面反饋和分享,合作社能夠和農民之間建立起信任并鼓勵更多農民參與進來。
2.3 合作社參與動機與效益分析
對合作社服務的滿意度分布為滿意25.00%、一般48.26%、不滿意26.74%。雖有一定比例的農民對合作社的服務表示滿意,但接近2/3的農民對合作社的服務評價為一般或不滿意,可看出合作社在提高服務質量、響應農民需求方面還有較大的改進空間。“技術支持和資金幫助”是農民加入合作社最主要的期待(59.20%),說明農民迫切需要技術和財務方面的支持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提高農產品銷售價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31.60%),農民期望通過合作社提高自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農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仍為自己銷售(56.25%)。盡管合作社為農民提供了銷售渠道,但大多數農民仍然選擇自己銷售農產品。這說明,雖然合作社在提供銷售渠道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農民可能因為合作社的銷售條件、價格或其他原因,仍傾向于選擇自行銷售以獲取更高的收益。因此,合作社需要進一步優化其銷售渠道和服務,以吸引更多農民通過合作社銷售產品。農民期望通過加入合作社獲得技術和資金支持、提高銷售價格和增加銷售渠道,但合作社在服務滿意度和滿足農民銷售需求方面還有待加強。
2.4 銷售渠道滿意度與合作社效能評價分析
高比例的不滿意度(77.43%)反映了農民對當前銷售渠道的廣泛不滿,源于銷售價格、銷售渠道的可訪問性、銷售過程中的透明度或合作社與市場的連接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合作社需要在改進銷售渠道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提升農民的滿意度并有效促進農產品的銷售。在對合作社增收作用的調查中,僅有13.54%的農民認為非常有效,35.24%的農民認為有一定作用,而51.22%的農民認為作用不大。可看出農民對合作社在增加收入方面的期待與實際收益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多數農民認為合作社在提高收入方面的作用有限,這與合作社的運營模式、資源分配、技術支持及市場導向等因素有關,合作社需要在這些方面做出改進,以提高其對農民收入的正面影響。關于合作社的運營規范性和效率,只有6.42%的農民評價為高效且規范,79.69%的農民認為一般,可看出農民對合作社運營效率和規范性的普遍不滿。絕大多數農民認為合作社的運營效率和規范性一般,影響了合作社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的效能。為了提高效率和規范性,合作社需要在管理、財務透明度、決策流程和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優化。
3 綜合措施
3.1 提高合作社服務質量
針對農民對合作社服務滿意度不高的問題,合作社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提升服務質量。定期對員工進行服務意識和技能的培訓,確保每位員工都能理解并滿足農民的需求。可以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當農民提出需求或問題時,在最短時間內給予反饋,提供解決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線上服務平臺,通過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與農民及時溝通,提供在線咨詢、技術支持和市場信息等服務,使服務更加便捷、高效[4]。
3.2 優化銷售渠道
鑒于大多數農民對現有銷售渠道存在不滿,合作社應積極探索和開拓更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可以與超市、農貿市場、餐飲企業等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直接將農產品供應給有大量且穩定需求的買家,提高銷售效率;還可以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通過網絡銷售拓寬銷售渠道,增加農產品的市場曝光度和銷售量[5]。同時,可定期舉辦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增加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流,提升農產品品牌影響力。
3.3 提供技術培訓和信息服務
考慮到農民對先進農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方法的適應能力較弱,合作社應定期組織農業技術培訓,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向農民傳授現代農業技術、高效種植養殖方法和農產品加工知識。此外,合作社應建立信息服務系統,定期向農民提供天氣預報、市場價格、種植養殖指導等信息,幫助農民科學決策,降低生產風險,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收入。
3.4 建立合作社內部績效和激勵機制
為了提升合作社的運營效率和規范性,應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通過對員工的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貢獻度進行定期評價,給予表現優秀的員工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決策透明度和財務管理的規范性,確保合作社的高效、規范運行。
4 結語
芝麻墩街道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要充分發揮其潛力,還需要合作社、農民、政府及社會各方共同努力,不斷優化合作社的運營模式和服務機制,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構建和諧、富裕的農村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譚宇航,史瓊.加入企業領辦型合作社提升了農民收入嗎?:來自欠發達地區的經驗證據[J].生產力研究,2022(10):75-79.
[2] 佚名.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的夷陵實踐[J].農村經營管理,2020(10):41-42.
[3] 杜丹清,王欣媛.“農超對接”中農戶定價話語權與收入提升機制研究:基于農產品流通效率的視角[J].中國物價,2020(10):85-88.
[4] 胡平波,羅良清.農民多維分化背景下的合作社建設與鄉村振興[J].農業經濟問題,2020(6):53-65.
[5] 趙聰,李中斌,劉穎嫻,等.合作經濟在提升農民收入中的應用:以景寧畬族自治縣香香茶葉專業合作社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5):36-39.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