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疆自然環境特殊,農業一直是當地的支柱產業。但近年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弊端日益顯現,急需優化調整以適應新形勢。推進新疆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意義重大。為給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高質量轉型提供決策參考,以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為切入點,分析了新疆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農產品加工能力薄弱、市場營銷網絡有待完善、現代農業發展滯后及資金投入不足等問題,并提出了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型、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網絡、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及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對策。
關鍵詞 農業;經濟發展;新疆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24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三面環山,總面積166.49萬km2,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6。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新疆干旱、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氣候特點,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長期以來,新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地方財政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是當地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難以為繼,農業經濟發展的短板日益凸顯。因此,根據新疆實際,科學制訂農業經濟發展的優化策略,對于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新疆概況
由于地處內陸,新疆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年均降水量100~200 mm,年均蒸發量2 000~3 000 mm,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時間2 500~3 500 h,溫差較大,如1月準噶爾盆地平均氣溫低于-20 ℃,而7月吐魯番市平均氣溫在33 ℃以上,最高氣溫曾攀升至49.6 ℃。新疆分布有500多條大小河流,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14.1億m3,地下水資源較為匱乏,僅252.0億m3。新疆水資源分布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差異,整體上西部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東部地區則相對匱乏;北部地區水資源較多,南部地區水資源較少;山區水資源較為充足,平原地帶水資源則相對匱乏。根據相關數據,新疆農業用水量不低于550億m3,占當地經濟社會總體用水量的91%以上[1]。
2 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新疆農業生產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南疆氣候溫暖,光熱資源豐富,是新疆糧食作物、園藝作物及經濟作物的主產區;北疆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畜牧業優勢區域。近年來,新疆農業生產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2022年,新疆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3.39萬hm2;糧食總產量1 813.50萬t,比2021年增長4.5%;棉花產量539.06萬t,比2021年增長5.1%;油料作物產量37.23萬t,比2021年增長7.6%;甜菜產量399.14萬t,比2021年增長15.2%;林果產量1 815.60萬t,比2021年增長1.5%;畜牧業同步發展,豬牛羊禽肉產量190.94萬t,比2021年增長4.3%;牛奶產量222.58萬t,比2021年增長5.2%[2]。目前,新疆農業生產已初步實現由單一種植業為主向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并重的格局轉變,農業發展堅實向前。但與發達地區相比,新疆農業現代化水平仍較為落后。
在天然環境的制約下,新疆農業生產呈現明顯的地區分布特征,主要農產品也形成自身獨特的優勢。在糧食作物方面,新疆是我國小麥主要產區之一,2022年新疆小麥產量653.49萬t,約占新疆糧食總產量的36%;玉米亦是新疆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22年新疆玉米產量1 080.51萬t,約占新疆糧食總產量的60%。新疆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2022年新疆棉花產量居全國首位。葡萄、紅棗、核桃等特色干鮮果品也是新疆重點發展的農產品。新疆畜牧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北疆,肉類以羊肉為主,奶類以牛奶為主。
3 新疆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產業結構不合理
新疆農業產業結構現狀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尚不完全相符。雖然近年來新疆糧棉林果畜產業格局初步形成,但傳統種植業所占比重過高。由于對農業高效利用資源的認識不足,加之受自然資源稟賦的制約,新疆農業產業結構缺乏合理性、協調性。主導產業的單一化明顯,糧食和棉花作為新疆農業的支柱產業,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過大,缺乏必要的產業多元化發展[3]。農業內部結構失衡,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之間缺乏有效銜接,主導產業與其他產業間互促互進的協同效應難以充分釋放。
3.2 農產品加工能力薄弱
從加工層次來看,目前新疆農產品加工以初級加工為主,產品同質化嚴重,深加工農產品少、附加值低。從加工規模來看,雖然新疆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不少,但絕大部分為小型企業,生產技術落后,專業化分工協作程度不高,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從加工布局來看,新疆農產品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等大中城市周邊,與農業生產基地相距較遠,運輸成本較高。同時,農產品加工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冷鏈物流、倉儲保鮮等設施嚴重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3.3 市場營銷網絡有待完善
新疆農產品種類單一、同質化嚴重,缺乏有力的品牌支撐和營銷策略指導,導致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不強。同時,新疆農產品流通體系亟待完善。目前,新疆農產品銷售渠道相對狹窄,主要依賴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銷售方式較為單一落后。農產品冷鏈物流、預冷保鮮等配套設施嚴重缺乏,造成農產品在運輸、儲藏環節缺乏有效保障,貨損率高、附加值低。農產品營銷主體力量單薄,缺乏專業化、規模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企業,營銷網絡覆蓋面窄、輻射能力弱。
3.4 現代農業發展滯后
雖然近年來設施農業、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在新疆逐步推廣,但總體發展水平仍較低,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仍較為普及。新疆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基礎相對薄弱,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程度不高,制約了現代農業發展。同時,新疆現代農業從業人員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匱乏,農民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新疆現代農業的集約化、產業化程度不高,大規模、標準化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尚未形成。一些地方現代農業發展存在盲目性,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和前瞻性規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不夠。
3.5 資金投入不足
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由于新疆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較低,自有資金積累有限,難以對農業生產進行大規模投資。同時,新疆農業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適度信貸支持力度不夠,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缺乏必要的信貸支持。此外,新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由于財政預算約束,現有投資力度難以滿足實際需求。農田水利、農產品冷鏈物流、農村公路等農業基礎設施在新疆許多地區建設滯后,資金缺口日益擴大。
4 對策
4.1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是推動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1)新疆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多元協調的產業布局。保持糧棉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鞏固糧食安全在新疆的戰略地位,同時大力發展林果、畜牧、設施農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提高其在農業總產值中的占比,形成以糧棉為主體,林果、畜牧為兩翼的立體化產業格局。2)新疆要重視農產品深加工轉化,延長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步伐,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打造區域性加工基地。同步發展農產品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培育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從而助力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4.2 加快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型
加快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型是新疆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著力點。新疆要重視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1)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產品加工關鍵技術和裝備,培養專業加工人才隊伍,提升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4]。2)優化農產品加工業布局,合理規劃并建設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推動加工企業向農產品主產區集中。3)積極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新型經營主體,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加工轉化能力,并鼓勵加工企業深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產業鏈條,延伸增值空間。
4.3 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網絡
1)為了解決農產品銷售半徑有限、營銷網絡覆蓋面窄等問題,新疆需要鼓勵農產品銷售主體開拓多樣化銷售模式,積極拓展現代流通渠道,如電商平臺、連鎖超市、專賣店等。支持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加大冷鏈物流、預冷保鮮等設施建設力度,減少農產品運輸和儲藏環節的損耗,提高附加值。培育一批專業化、規模化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企業,構建覆蓋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營銷網絡,提升新疆農產品的市場輻射能力。加強營銷主體能力建設,運用現代營銷理念和手段,創新營銷模式,如電子商務、體驗旅游等,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5]。2)新疆需要加大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培育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重點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提高產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市場競爭力。
4.4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1)新疆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農村道路、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為現代農業發展夯實基礎。鼓勵新技術、新模式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推廣設施農業、農業機械化、智慧農業等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2)加強現代農業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農民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技能培訓,引進高素質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3)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提高現代農業集約化、產業化水平,形成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格局。加強現代農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編制科學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統籌協調現代農業建設,確保現代農業發展的系統性和整體性。4)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生產方式,促進節水農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4.5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新疆要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創新適合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為新疆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1)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扶持力度,壯大農村合作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增強其金融服務能力。2)大力發展農村小額信貸、農戶貸款等多元化的農村金融服務業態,并根據實際探索推廣互聯網金融等創新型農村金融服務。同時,積極扶持和規范農村民間資本融資行為,引導其有序參與農村金融服務。3)加大農業保險試點力度,逐步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和畜禽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體系,有效防范農業經營風險。4)政府應當加大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財政支持力度,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扶持,為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創造良好環境。
5 結語
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改善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新疆應通過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農產品精深加工轉型、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網絡、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措施,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推動新疆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潘承旺,馬海霞.新疆農業經濟-農業生態-農業社會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現代農業,2024,49(1):82-91.
[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新疆調查總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3-03-28)[2024-08-01].http://tjj.xinjiang.gov.cn/tjj/tjgn/202303/6fc01f2b37a84efaa38fd34363c0a84e.shtml.
[3] 呂真,蔡燦,阿孜古麗.淺析農業大數據對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J].新疆農業科技,2023(2):5-6.
[4] 努爾艾拉·依斯皮力,依力塔比爾提肯·吐爾遜.鄉村振興背景下新疆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及策略[J].山西農經,2023(4):57-59.
[5] 藺欣艷.新疆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實施成效、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業,2022,16(16):165-168.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