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撐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合理優化升級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有利于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鄉村振興。江西省景德鎮市地處半濕潤半干旱過渡帶,農業生產對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依賴度較高。為優化升級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為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以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現狀為切入點,分析了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存在的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基礎設施陳舊落后、專業技術人才匱乏及水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并提出了增加資金投入、健全管理體制、引進新技術改造老舊設施、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等對策。
關鍵詞 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江西省景德鎮市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44
景德鎮市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丘陵地帶,地處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景德鎮市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2022年農業總產值達130.31億元。然而,景德鎮市處于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過渡帶,農業生產受自然條件制約較大,急需優化農田水利灌區工程,保障農業用水,促進糧食增產[1]。因此,科學布局和完善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對于確保糧食安全、推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重要性
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是國家確保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設施。農田水利灌區工程通過調節和配置水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必需的灌溉保障,是糧食增產的重要支撐。隨著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合理布局和優化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將助力農業生產向節水高效的現代化方向轉變,既可減輕旱澇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又能帶動農業綠色發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增長。此外,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改善將優化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因此,加強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景德鎮市概況
2.1 自然地理環境
景德鎮市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介于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總面積5 256 km2,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屬于典型的紅壤丘陵區,西北部和東北部多山地,最高海拔1 618 m。據統計,景德鎮市年均氣溫17.8 ℃,年均降水量1 805 mm,但降雨分布不均,春夏季節易發生洪澇,冬季則常有干旱。景德鎮市境內流經昌江、西河、南河等主要河流,是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水源[2]。景德鎮市自然條件對農業發展較為有利,但由于存在一定的水資源季節性分布不均問題,需要通過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建設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調節和利用。
2.2 農業發展現狀
景德鎮市是江西省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2022年,景德鎮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130.31億元,同比增長3.8%;糧食作物種植面積95 634 hm2,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6 778 hm2,糖料作物種植面積1 240 hm2,均較2021年有所增加。近年來,景德鎮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大力推廣節水灌溉、設施農業、訂單農業等模式,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地處半濕潤半干旱地區,農業用水主要依賴降雨,抗旱保供能力較弱。
2.3 農田水利灌區概況
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灌溉面積約33 500 hm2,主要由白龜山水庫引水而來。灌區內有南、北、西3條主干渠,總長度93.74 km。其中,南干渠長45.93 km,下轄11條支渠,支渠總長84.26 km,控制灌溉面積22 300 hm2;北干渠長35.11 km,下轄4條支渠,支渠總長51.43 km,控制灌溉面積10 150 hm2;西干渠長12.70 km,下轄1條支渠,支渠長1.50 km,控制灌溉面積1 050 hm2。整個灌區內共有干支渠629條,建筑物629座。灌區供水主要依賴白龜山水庫,還輔以地表水和地下水。農田灌溉模式以傳統的渠道重力灌溉為主,部分地區開始應用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
3 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存在的問題
3.1 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資金短缺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問題。部分地區財政收入有限,難以全額撥付足夠的建設資金,工程項目開工便受阻延宕。即便某些項目勉強啟動,在后續實施過程中也常常因資金鏈斷裂而停工擱置,已建成的設施無法正常運轉維護。同時,一些地區雖然初期擁有充裕的建設經費,但由于管理不善、預算編制不科學,資金無法高效利用,浪費加劇投資缺口。更有甚者,部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堪憂,設備老化失修、渠道防滲破損,為日后運維增添沉重負擔,直接導致后期維護資金投入超支。
3.2 管理體制不健全
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管理體制陳舊落后,亟待完善和創新。長期以來,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管理職責劃分混亂不清,缺乏統一的領導協調機構,上下游之間、干支渠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工作銜接不暢。同時,現有管理制度存在諸多漏洞,如監管手段單一落后、考核機制式微失范、績效激勵缺失等,導致管理人員權責不對應、行為散漫無序。此外,仍未建立健全的用水需求評估體系,職能部門無法科學調度水資源,水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3.3 基礎設施陳舊落后
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歷史久遠,多數修建于20世紀50—70年代,部分基礎設施嚴重陳舊落后,已無法滿足現代化灌溉需求。隨著時間推移,渠道防滲能力下降、滲漏加劇,沿線建筑物如閘門、泵站等也面臨失修、損壞的風險,極大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同時,配套的機電設備多已陳舊老化,維修保養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可能出現嚴重故障而中斷供水。此外,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缺乏現代化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大量依賴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易出錯。
3.4 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專業技術人才的匱乏也嚴重制約了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優化升級。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整體待遇水平不高、發展前景不被看好,近年來當地高素質專業人才流失加劇。同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議涉及領域廣泛,需要掌握水利、土木工程、機電一體化等多方面專業知識,然而當前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議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卻大多年齡偏大、知識結構單一,難以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此外,職工隊伍自身建設有待加強,培訓機會少、晉升通道不暢,令部分有潛力的人才無法施展才能、發揮所長[3]。因此,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日常維護、設備檢修甚至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都受到了嚴重阻礙,對推進景德鎮市農業現代化產生了負面影響。
3.5 水資源利用率低
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存在水資源利用率不高、分配不合理的問題。目前,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依然普遍采用傳統的渠道重力灌溉方式,灌溉效率低下,大量寶貴水資源在輸送和田間應用過程中被白白浪費。同時,部分支渠和田間渠系防滲能力差,滲漏失水現象時有發生。更為嚴重的是,灌區內缺少科學的用水計量和定額管理制度,管理人員難以精準評估不同作物和不同時期的用水需求,導致供水量常超過實際需求,加劇了水資源的浪費。此外,灌區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不太合理,上游地區常年占據優勢,而下游村鎮卻長期處于缺水狀態,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維護。即便在同一灌區內,不同村鎮之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4 對策
4.1 增加資金投入
優化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資金投入不足的困境。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將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項目納入重點支持范疇,保證資金來源穩定可靠。同時,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新格局。在資金具體使用層面,相關部門須科學編制概算預算,合理測算各個環節的資金需求,防止在建設和運維過程中資金鏈條斷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政府投資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保駕護航,同時對來自社會各界的投資給予切實保障,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此外,在資金使用方面必須狠抓監管,杜絕資金揮霍浪費,提高投資回報率,真正為農田水利現代化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4.2 健全管理體制
優化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急需建立健全的現代化管理體制,理順管理層級,明確職責分工。相關部門應牽頭成立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綜合管理機構,對整個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統籌規劃、建設運營和水資源調度實施垂直領導。在此基礎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各級機構及工作人員的權責界限、工作職能做出明確規定,避免分工重疊或權責交叉的情況發生[4]。同時,管理機構內部必須建立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上下游、干支渠之間的溝通聯動,營造良性互動格局。此外,建立科學的督導評估體系,對各項工作開展過程性監督,對失職瀆職行為從嚴問責,讓制度落到實處。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為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4.3 引進新技術改造老舊設施
改造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陳舊基礎設施,離不開新技術的大力引進和應用。相關部門要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大局,順應節水高效這一時代潮流,大膽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廣噴灌、微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新技術在灌區的廣泛應用。同時,重視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在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管理中的融合創新,建設集智能控制、遠程監測于一體的現代化控制系統,提升水資源調度的精準性和高效性。在具體操作層面,渠道防滲加固、供水管網改造、閘門及泵站更新等工程項目都需要緊密結合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提高灌溉設施的科技含量,其他配套設施如水質監測站等也要與時俱進,努力實現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現代化智慧升級。
4.4 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
優化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離不開一支專業扎實的人才隊伍。相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人才,堅持引進、培養并重,整體提升灌區職工隊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1)持續加大對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力度,通過提供優厚待遇、營造良好環境等措施,吸引更多專業人員參與農田水利灌區工程建設。2)對現有隊伍要加大培訓培養投入,建立完善的在職教育體系,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理論實操培訓,切實提高職工的專業水平[5]。培訓內容不應止于單一領域知識,而要體現復合性、系統性,讓職工能熟練掌握渠道維護、機電檢修、自動化控制等多方面技能。只有造就一支專業過硬的隊伍,才能為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4.5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提高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水資源利用率,構建科學的用水評估和調度體系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遠程監測系統,實時掌握各渠系的供水情況。在此基礎上,可借助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結合氣象數據、作物生長周期等,對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用水需求進行動態評估,為精準精細化的供水調度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完善用水計量和定額管理制度是關鍵一環,以田塊為單元實行計量收費,促進農戶節約用水。各級管理機構要加強協同配合,根據評估結果統籌調配水資源,合理安排輸水線路,努力實現上下游、干支渠之間的動態平衡,避免某些地區長期處于“渴旱”狀態。
5 結語
優化升級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意義重大,不僅關乎農民收益,更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因此,景德鎮市應增加資金投入、健全管理體制、引進新技術改造老舊設施、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只有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景德鎮市農田水利灌區工程才能全面實現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 劉雁翼.江西省吉泰盆地水資源優化配置探析[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36(1):1-5.
[2] 羅傳彬,鄔江穎.關于推進江西水利現代化的思考[J].江西水利科技,2021,47(3):162-166.
[3] 楊永祥.優化農田水利灌區工程的有效措施[J].河北農機,2023(20):157-159.
[4] 余曦.白龜山灌區農田水利工程優化策略研究[J].農業工程與裝備,2023,50(4):14-15.
[5] 穆丹.灌區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面臨的困境和采取的優化建議[J].新農業,2023(10):5-6.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