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其森林撫育工作對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維持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盡管東鄉區在森林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臨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挑戰。為進一步優化東鄉區森林資源管理,從技術角度出發探討了提升森林撫育水平的關鍵技術點,包括撫育技術的選擇與應用、生態修復與森林更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提升等,并結合東鄉區的實際情況,展開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森林撫育實踐活動。
關鍵詞 森林撫育;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
中圖分類號:S753.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65
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作為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承擔著維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任務。然而,由于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該區域的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諸多挑戰。有效的森林撫育不僅可以提高林木生長質量,還能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因此,探討東鄉區森林撫育的現狀、挑戰及其技術要點,對實現該區域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1 森林撫育現狀
東鄉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和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其森林撫育工作備受關注。目前,東鄉區的森林撫育主要依賴傳統的林業管理技術,包括間伐、修剪、松土、施肥等手段,以提高林木生長質量、改善林分結構、增加生物多樣性。東鄉區具有豐富的植物種類和復雜的地形條件,給當地森林撫育帶來了特殊的需求和挑戰。在撫育實踐中,東鄉區需要優先考慮的是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通過科學選擇和應用撫育技術,維持森林的自然更新能力,減少人為干預導致的生態失衡。在撫育技術的應用上,東鄉區注重采用生態友好型技術,如采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學防治,以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此外,東鄉區的森林撫育面臨著資源配置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地森林撫育水平的提升[1]。
2 提升森林撫育水平的技術要點
2.1 撫育技術的選擇與應用
撫育技術的精準選擇與高效應用是提高林木生長質量和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環節。針對東鄉區復雜的地形條件和生物多樣性,撫育技術需要涵蓋從幼林到成熟林各生長階段的全面管理策略。這包括實現林木密度的科學調控、林分結構的戰略優化、有害生物的有效控制等多方面。精確控制間伐密度不僅可減少樹木間的生長競爭,促進健康林分的形成,還能恢復和增強林下植被的生長,間伐產物可回收利用,達到資源循環利用的目的。例如,間伐強度控制在每公頃移除40~60株樹木,可顯著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提高林分生長速率5%~10%。同時,采用遙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現代數字林業技術,可實現對林分狀態的精準監測與評估,確保撫育措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而實現東鄉區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2 生態修復與森林更新
在林區遭受重大破壞的情況下,生態修復成為恢復森林生態功能、促進生物多樣性增加的關鍵手段。精心挑選與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高度適應的本土樹種進行森林重建,既可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與自然適應性,又可確保植樹造林的高成活率和快速生長,為森林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在推進森林更新的同時,東鄉區需要全面考量森林的綜合功能,平衡其生態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采用綜合策略促進森林資源的持續性管理與利用。具體實施方面,建立健全的森林種子庫和苗圃系統,配合生態修復示范區的設立,不僅可以為生態修復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還能通過技術培訓和指導加強現場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從而有效推動生態修復項目的順利實施。這種綜合性的修復策略不僅有助于迅速恢復受損林區的生態平衡,還能促進當地社區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狀態[2]。
2.3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提升
東鄉區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條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種群。在進行森林撫育和管理時,采取措施保護本土物種、恢復生態功能、增強生態系統抵抗力和穩定性至關重要。1)加強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通過建立生態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方式,對關鍵物種的生境進行劃定和保護,禁止一切破壞性活動。2)促進森林內物種間的自然更新和種群的自然演替,通過實施科學的撫育措施,如合理的間伐、疏伐等,調整林分結構,為不同物種提供適宜的生長條件和生態位。3)加強外來入侵物種的監控和管理,防止其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4)多學科交叉合作,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生態學原理進行生態修復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恢復退化生態系統,增強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和服務功能。
3 森林撫育的管理實踐
3.1 森林資源監測
在東鄉區,森林資源監測是森林撫育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依托于先進的RS和GIS技術,對森林覆蓋、林分結構及生物多樣性進行精確且系統的監控。這一實踐借助了衛星遙感和無人機航拍的結合,不僅覆蓋了廣闊的森林地帶,還實時獲取了關于森林生長狀況、病蟲害的活動及自然災害的影響等關鍵數據。GIS技術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數據集成與分析效率,為森林資源變化的動態監測和趨勢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些技術的應用使得林業管理者能夠基于實時數據迅速調整撫育策略,有效應對林業問題。例如,根據監測結果,可以及時調整撫育強度,更新保護區的范圍和分類,或是制訂針對性的林分管理計劃。這種科技驅動的管理方式不僅提高了林業管理的響應速度和準確性,而且通過持續監控確保了森林資源的健康和生態功能的持續性,從而為東鄉區的森林撫育與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技保障[3]。
3.2 撫育政策和法規
在東鄉區,森林撫育政策和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是森林資源管理的關鍵環節,為確保撫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和政策基礎。地方政府與林業部門緊密合作,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護和撫養森林資源的地方性法規。這些法規詳細界定了森林撫育的具體目標、實施方法和責任劃分,并且建立了嚴格的監督機制以確保政策執行的有效性。為適應不斷變化的科技進展和實際撫育需求,這些政策和法規會定期被審查和修訂,確保能夠整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術創新。在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東鄉區還特別重視各利益相關方的意見,包括科研機構、地區社區代表及環保組織,確保政策措施的全面性和操作性。這種廣泛的參與保證了政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有效地引導和規范了森林撫育的實際操作,從而顯著提高了管理效率,促進了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通過實施這種綜合性的策略,東鄉區不僅提升了法規的適應性和前瞻性,也確保了森林資源管理的科學性和系統性[4]。
3.3 社區和公眾參與
東鄉區森林撫育的成功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社區和公眾的廣泛參與,這種參與不僅提高了項目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還增強了地方社區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通過設立社區森林管理委員會,地方居民能直接參與森林撫育的決策和實施,從而確保撫育活動能夠充分考慮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文化傳統。此外,教育和培訓項目被定期組織起來,旨在加強社區成員對森林生態系統的了解,增強他們在森林管理中的能力。這些項目通常包括林業技能培訓、生態保護知識講座及撫育技術的現場演示,進一步促進了社區成員對森林撫育重要性的認識與支持。同時,東鄉區通過媒體和公共會議等渠道,定期發布森林撫育的進展和成果,有效增強了公眾的參與和監督,這種開放和包容的管理策略極大地促進了森林資源管理的社會化,為森林撫育的持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基礎。
4 森林撫育的效果與挑戰
4.1 撫育效果評估
東鄉區在對森林撫育成效進行評估時,采用了多種科學方法和技術工具以確保結果的精準性和可靠性。評估團隊首先采用了GIS和RS技術,對撫育前后的森林覆蓋變化進行了詳細分析。這些技術能夠提供大范圍的森林動態監測數據,為評估提供依據。此外,生物多樣性指數、森林健康監測指標以及林木生長數據等被納入評估體系,以全面衡量森林撫育對生態系統功能和結構的影響。通過定期對森林樣地的調查,評估團隊能夠追蹤森林的健康狀況和生態服務功能的變化,如林分結構的優化、土壤質量的改善及水源涵養功能的增強。評估結果顯示,通過實施科學的撫育措施,東鄉區的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抵抗力顯著增強,生物多樣性得到了較好的恢復,林木的生長速率有顯著提高。這些成效的獲得歸功于精細化的森林管理和持續的技術投入,體現了撫育技術和管理策略的成效[5]。
4.2 面臨的主要挑戰
盡管森林撫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東鄉區在森林撫育實施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1)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如干旱和暴雨,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構成了嚴峻挑戰,這些天氣事件直接影響森林的生長周期和健康狀況,使得撫育工作的難度加大。2)蟲害和病害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病蟲害擴散加劇,給森林管理帶來了額外的壓力。此外,人為活動如非法砍伐和過度放牧等,嚴重干擾了森林的自然恢復過程,增加了森林撫育的復雜性。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東鄉區需要進一步加大森林監管力度,加強對森林撫育技術的研究與更新,同時推廣氣候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以提高森林撫育的效果和應對能力。加強社區和公眾的教育與合作,提高他們對森林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共同構建穩定可持續的森林管理體系。
5 未來展望與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東鄉區的森林撫育將面臨新的技術革新和管理模式的轉變,以適應日益復雜的生態系統需求和環境變化。未來的森林撫育將更加側重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與服務,強調生態恢復與可持續利用的平衡。隨著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基因編輯、物種再引入、精準林業等先進技術將可能被廣泛應用于森林撫育中,這將大幅提高森林恢復的效率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效果。同時,氣候變化對森林的影響日益加劇,東鄉區需要開發和采納更多基于氣候適應性的撫育策略,如選擇更適應氣候變化的樹種和培育抗旱、抗病蟲害的樹木品種。森林撫育的社會參與度也將提升,公眾參與的廣泛度和深度將是未來森林撫育成功的關鍵因素。加強社區森林管理,提升居民對森林撫育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居民直接參與森林撫育活動,可以有效增強森林撫育項目的社會支持和實施效果。未來,東鄉區將繼續強化科技創新和社會參與的結合,推動森林資源的科學、可持續管理,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貢獻力量[6]。
6 結語
東鄉區森林養護的質量直接關系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平衡的促進和區域水土保持效率的提高。筆者深入剖析東鄉區森林養護的現況及其面臨的挑戰后,探討提升森林養護質量的核心技術要點。依托東鄉區實際操作經驗,推薦采用區域性分級管理方法、加強生態效益林的構建與養護、調整樹種配置結構、采納科學疏伐和養護措施及建立完善的監控與評價系統等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旨在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加強生態保護,提高東鄉區森林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在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提升區域經濟價值、生態價值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宋慶榮.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對策[J].新農業,2023(13):25-26.
[2] 馬小龍.探討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相應措施[J].新農業,2022(23):41-42.
[3] 杜元軍,房彩麗.沂水縣退化公益林修復與森林質量提升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22(5):90-91.
[4] 蓋志君.森林撫育對林業質量的影響及改進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4):59-61.
[5] 張鈺明,張玉珍.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3):54-55.
[6] 張靖媛,石巖,李達.森林撫育技術實施要點[J].南方農業,2021,15(32):109-11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