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顧名思義,是指牙齒周圍組織的炎癥性疾病。這些組織主要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牙周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隨著病情的進展,炎癥會逐漸向深層組織擴散,導致牙周支持組織的破壞和吸收,最終影響牙齒的穩定性和功能。通俗點來講,牙根長在牙槽骨里,就像樹根長在土里一樣,一般來說是比較穩固的。牙周炎就像樹根周圍的土不斷流失,和樹根之間形成縫隙,而這個縫隙我們稱為牙周袋,里面藏著大量的菌斑和牙結石。這些結石表面吸附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它們在牙周袋內不斷產生毒素。而毒素滲透到周圍的組織中,產生毒害作用,能夠加劇牙周炎的程度。如果長時間不治療,會引起患牙的逐漸松動脫落。
牙周炎如不及時治療,將對口腔及全身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其主要危害包括——
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牙周炎引起的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會導致牙齒松動和脫落。這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可能影響發音和美觀。
口臭:牙周炎患者常伴有口臭癥狀,這是由于細菌分解食物殘渣產生的氣味所致。口臭不僅影響社交活動,還可能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
牙齦出血:牙周炎時牙齦容易出血,尤其是在刷牙或進食時。長期牙齦出血可能導致貧血等全身性疾病。
疼痛與腫脹:牙周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牙痛、牙齦腫脹等癥狀。在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出現頜面部腫脹、疼痛。
心血管疾病:一些研究表明,牙周炎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關聯。口腔內的細菌可能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引發全身炎癥反應和心血管疾病。
其他全身性疾病:牙周炎還可能影響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全身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療。
牙周炎的治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牙周炎的治療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基礎治療:這是牙周炎患者都必須經歷的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一些輕度的牙周炎癥可以通過基礎治療得到控制。對于中重度牙周炎,基礎治療是下一階段治療的基礎。通常,基礎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口腔衛生宣教,要求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線、牙縫刷等清潔工具的技巧。(2)齦上潔治術,指在超聲波潔治器的高頻震蕩下,去除牙面附著的牙石、菌斑等,并磨光牙面,減少菌斑的再附著。(3)齦下刮治術,是用齦下刮治器械去除附著于牙周袋內牙根表面上的齦下牙石與菌斑。(4)根面平整,需對牙根表面進行平整處理,去除病理性牙骨質和牙菌斑附著點,使根面成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有利于牙周組織的附著和新生。
手術治療:在牙周炎比較嚴重,無法通過單純基礎治療解決全部問題的情況下,需借助手術來進一步控制炎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法,(1)牙齦切除術,對有些增生肥大的牙齦或者后牙一些部位中等深度的牙周袋進行手術切除,重建牙齦的外形和正常的齦溝。(2)牙周翻瓣術,指用手術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內壁,把牙齦從牙槽骨上翻起來,在直視下刮凈齦下牙石和肉芽組織,有些牙槽骨不平整則需要修整牙槽骨,然后將牙齦瓣復位、縫合,達到控制炎癥的目的。(3)植骨術,對于有些牙槽骨垂直吸收嚴重的患者,可采用骨或骨的替代品等移植材料進行植骨手術以恢復骨量。移植物可取自身骨,也可能來源于動物或者人工合成。(4)膜齦手術,對于有些附著齦很窄或者沒有附著齦的口腔衛生不夠理想的患者,需要做系帶成形術或者附著齦增寬術,從而有利于口腔衛生的維護。
修復治療:(1)對于預后不佳或非常松動的患牙應及時拔除,避免對牙槽骨造成進一步影響。(2)缺失牙的患者可進行修復治療以恢復咀嚼功能和美觀。
支持治療:(1)急性期或重癥患者需使用消炎藥或漱口水進行治療。(2)去除全身性因素如戒煙、控制精神壓力等。
定期復查與維護:牙周炎患者需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查并且維護治療以確保療效的穩定和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牙周治療后,牙齒在受到冷熱酸甜或機械刺激(比如刷牙)時,會產生酸痛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敏感癥狀也會隨之消失,時間約2周至1個月不等。根據自身的敏感度和治療程度不同,其癥狀的程度也會有差異。
一般牙周炎早期預后佳,中期預后較好,到晚期預后效果就較差或者極差了,所以牙周炎要盡早治療。牙周炎的預后跟患者的配合度和菌斑的控制程度也有關系,患者的配合度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和預后,不遵醫囑可能導致治療失敗或復發,定期復查和完成整個療程至關重要,因此治療期間要嚴格遵守醫囑。
作為一種慢性、進行性的口腔疾病,牙周炎一旦發生是不可逆的,因此牙周炎的預防及日常維護對于控制病情、防止復發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日常維護措施,旨在幫助患者保持口腔健康,減少牙周炎的風險。
正確刷牙: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至少2分鐘。采用巴氏刷牙法(Bass刷牙法),又稱水平顫動法,是一種有效去除齦緣附近及齦溝內菌斑的方法。將牙刷與牙長軸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一部分鋪于齦緣上,并盡可能深入鄰間隙內,用輕柔的壓力,使刷毛在原位作前后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10次。顫動時牙刷移動僅約1mm,每次刷2~3個牙。再將牙刷移動到下一組牙,注意重疊放置。刷牙時,要輕柔但徹底地清潔每一顆牙齒的每一個面。
使用牙線和牙縫刷:牙線可以幫助清除牙齒間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特別是那些牙刷難以觸及的區域。取下45厘米的牙線,兩頭纏繞在中指上。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牙線,緩慢塞入兩顆牙齒中間,將牙線緊貼牙齒一側,彎成C形。輕柔地拉動牙線,在牙面上下摩擦,注意不要過于用力。牙縫刷則適用于牙齒間隙較大的情況,能更有效地清潔牙縫。選擇適合自己牙縫大小的牙縫刷,然后將牙縫刷輕輕深入牙縫,前后來回移動2~3次,將牙齒間的食物殘渣清除。每次使用后用清水清洗牙縫刷,并放置于干燥處。
定期使用漱口水:漱口水可以輔助清潔口腔,減少細菌數量,并有助于保持口氣清新。但請注意,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和牙線。
戒煙:吸煙會增加患牙周炎的風險,牙周炎的患者即使做了牙周治療,如果不戒煙,治療效果也會不理想,因此應盡量戒煙。
定期口腔檢查與潔牙:定期到口腔科進行專業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并處理口腔問題。一般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檢查。定期進行潔牙(洗牙),由專業牙醫使用超聲波潔牙器等工具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結石,減少細菌滋生。
管理全身性疾病:如果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應積極治療并控制病情。這些疾病與牙周炎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管理好全身健康有助于降低牙周炎的風險。
注意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適量的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以增強身體免疫力。避免用牙齒咬硬物或開瓶蓋等不良習慣,以免損傷牙齒和牙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