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認為腦卒中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與之無關。事實上,雖然腦卒中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但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發生腦卒中。
腦卒中的風險因素多種多樣,包括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脂血癥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吸煙、過度飲酒、缺乏運動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重要的風險因素;身體肥胖、承受過大的壓力以及口服避孕藥的使用,同樣與腦卒中風險有關。近年來的數據顯示,我國中青年人群(18~45歲)發生腦卒中的比例正在上升,大約占臨床全部腦卒中的5%~10%。這一趨勢正與現代生活中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此外,家族史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曾患有腦卒中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那么后代可能存在遺傳風險。臨床觀察發現,青年卒中人群中能夠常見那些罕見發生的遺傳性代謝疾病,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合并皮質下梗死的白質腦病、線粒體腦病伴發高乳酸血癥和具有遺傳性內皮細胞病伴有視網膜病變等。這也提示,遺傳相關的腦血管疾病和卒中之間可能存在聯系。
為了預防腦卒中的發生,高風險人群應該定期體檢查。比如,成年人應該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血糖、血脂,對于已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蛴羞@些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要更頻繁地監測。50歲以上人群,則應該定期進行頸動脈超聲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可能會忽視一些輕微的癥狀,如短暫的視力模糊、輕微的面部下垂或言語不清等。然而,這些癥狀實際上是腦卒中的早期跡象。有些人可能會將突然的頭痛誤認為是普通的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腦卒中隱患。此外,有些人可能會將肢體無力歸因于疲勞或壓力,但這也是腦卒中的一個常見癥狀。
當出現面部一側下垂或微笑時不對稱;雙臂平舉時,無力的一側會下降;言語含糊不清,無法流利說話等癥狀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尋求醫生的幫助以判斷是否出現了腦卒中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和女性在腦卒中的表現上有所不同,但許多人并不了解這種差異,從而耽誤了治療時間。因此,對于任何疑似腦卒中的癥狀,都應引起高度重視并及時就醫。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MmZOld61MS3Z7XZzx5hk9/e/f4vojro3pGjuBQbclmg=在面對腦卒中發作時,有“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現在不太穩定,等好一點再去”等想法。很多人并不了解,腦卒中發生后抓住治療的時間窗口至關重要,因為“時間就是大腦”,不及時救治的話,每分鐘就有190多萬個神經細胞死亡。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最佳治療時間是在發病后的前幾小時內,特別是使用溶栓藥物。如果在發病4~5小時內使用,可以有效減少腦細胞的損傷。對于一些患者,如果在6~24小時內通過機械取栓手術清除血管內的血栓,治療成功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現在,很多醫院不僅開設神經內科急診,還建立了卒中中心,打通急診、放射、檢驗、神經內科等科室壁壘,為腦卒中患者開通綠色通道,以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因此,發生腦卒中后要立即撥打120,以最短的時間到達有卒中急救能力的醫院,及時得到溶栓、取栓等急救,減少卒中的致殘率與致死率。
許多患者可能過分依賴藥物來控制高血壓、血脂異常等腦卒中的風險因素,卻忽視了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來維護身體健康。長期用藥可能帶來副作用,例如抗凝血藥物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同時,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也可能增加藥物間相互作用的風險,影響療效并可能引發更多身體不良反應。還有部分患者在服藥后忽視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標,缺乏對自身健康狀況的了解,導致疾病管理不當。
因此,將藥物治療與生活方式調整聯合起來,才是更為理想的管理和預防腦卒中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需要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多樣性,確保飲食中包含足夠的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優質蛋白,并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如橄欖油和魚油;控制每日食鹽攝入量在5克以內,減少加工食品和快餐的攝入;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對于維持正常的血液黏稠度也非常重要。
除了合理的飲食,日常的身體活動同樣不可忽視。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結合力量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身體健康。在工作日,增加日常身體活動量,如步行上下班、爬樓梯等,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
最后,戒掉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如吸煙和過量飲酒。男性每天飲酒量不應超過2杯標準飲品,女性每天飲酒量不應超過1杯標準飲品(1杯標準飲品相當于約14克純酒精)。
部分患者及其家屬可能認為,一旦過了急性期,康復治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然而,實際上,即使在發病數月、數年后,通過系統的康復訓練仍有可能改善功能障礙。因此,患者在手術后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一定要盡早開始康復訓練??祻椭委煹膬热莅ǎ海?)物理治療,如運動療法、理療等,旨在改善患者的肌力、關節活動度和協調性,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2)言語治療,主要針對腦卒中后遺留語言障礙者進行言語訓練,幫助其恢復語言溝通能力。(3)職業治療,即通過訓練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進食、洗漱等,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4)心理治療,是針對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康復訓練需要長期堅持,并且要有一定的規律性。間斷或不規律的訓練不僅效果有限,有時還可能對患者造成身體的二次傷害。因此,我們建議患者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康復訓練計劃,并堅持下去,以期獲得最佳的恢復效果。此外,有些患者可能只接受單一類型的康復訓練,而忽略了多種方法結合的重要性。而事實上,綜合性的康復方案往往能夠帶來更好的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