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旅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力與實踐平臺。從現實邏輯來看,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具備堅實的政策基礎,其發展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使命和愿景深度契合;文旅業不僅激活了沿線區域空間的發展潛力,還推動了我國與沿線國家及地區雙邊關系良性發展。甘肅省是“一帶一路”陸上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文旅資源大省,如何更好地推動甘肅省文旅業融入并服務于國家戰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充分發揮甘肅“承東啟西、聯南通北”的區位優勢以及文旅資源稟賦優勢,實現文旅業高質量發展,是甘肅省建設“一帶一路”通道樞紐新高地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研究甘肅省文旅發展如何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局,通過闡述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現實邏輯,分析甘肅省文旅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踐行路徑。
關鍵詞:甘肅省 文化和旅游業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
作者簡介:劉睿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平臺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夏杰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之下,中國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的重要渠道。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建設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為中歐班列的成功運行及推動歐亞地區的貿易暢通、人員往來和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熊麗:《“硬聯通”與“軟聯通”互促互進》,中國政府網,2019年9月10日,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10/content_5428692.htm。】“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增強與我國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已成為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嚴賦憬、陳煒偉:《我國已與152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政府網,2023年8月24日,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8/content_6899977.htm。】甘肅省既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也是“一帶一路”陸上通道的主要組成部分和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考察時曾做出過明確的指示,強調甘肅省最大的機遇在于“一帶一路”。【沈麗莉:《搶抓最大機遇促進互利共贏》,《甘肅日報》,2021年9月6日。】文旅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手和實踐平臺,從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旅游來看,共建“一帶一路”的65個國家中,近50個國家在2013—2019年入境旅游收入呈正向增長,其中“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國家的增長率最為顯著。【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中國旅游發展分析與預測(2023—2024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第82頁。】甘肅省是我國西北河西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旅游資源。如何更好推動甘肅省文旅業融入并服務于國家戰略,謀劃用好這一“最大機遇”,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宏偉藍圖中進一步發揮甘肅省文旅業的優勢,實現文旅業高質量發展,是甘肅省建設“一帶一路”通道樞紐新高地的重要課題。
一、文獻綜述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學者們通過跨學科的理論探討和實證分析,從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一帶一路”建設推動文旅業發展的影響機制以及發展戰略三個方面展開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一)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
文旅業是“一帶一路”交流合作的重要領域之一,學者普遍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旅業發展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受益。杜志雄和宋瑞(2018)提出,“一帶一路”天然具有旅游屬性,將進一步優化我國旅游國際合作環境,推動沿線城市的旅游發展。把多勛等(2019)探討了“中國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廊道”建構的全球背景和跨境旅游發展背景,認為這一“廊道”有助于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地區跨境旅游的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重要產業支撐。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推動經濟發展和合作,還能拓展國際合作渠道和平臺,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力。
二)“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文旅業發展的影響機制
張洪和呂倩(2018)實證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省市旅游效率的演進規律,研究表明,“一帶一路”建設有效促進了沿線省市文旅資源配置合理化水平,增強了技術創新能力,并吸引了更多高素質人才投身旅游業,推動了行業整體效率的提升。何芙蓉和胡北明(2020)通過構建雙重差分法,進一步驗證了“一帶一路”建設對于沿線省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積極促進效應,這種促進效應主要通過優化產業環境、完善旅游產業鏈、吸引旅游投資等路徑實現。馬麗君和鄧思凡(2022)運用趨勢線模型分析得出“一帶一路”建設對我國國民出境沿線國家旅游需求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人口規模、經濟發展水平、資源豐富度、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造成這種促進效應空間差異的關鍵影響因素。整體上看,“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推動技術創新、吸引人才聚集、促進產業升級及激發旅游需求等多重途徑,從多維度、多層次為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繁榮和文化交流帶來了積極影響。
三)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思路
秦曉楠等(2024)提出,交通設施和資源要素優化應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提升關鍵。唐睿等(2018)提出要加強政府戰略指引、提升旅游企業競爭力、發展邊疆旅游、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等對策建議;王娟娟和楊冰如(2020)認為,創新對接“一帶一路”市場的機制有助于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的經濟效率,提出要推進“數字一帶一路”建設進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旅游產業鏈;楊海龍等(2023)從生態文明視角出發研究“一帶一路”旅游協同發展的重要意義,提出應當建立區域間綠色低碳旅游協同機制,進一步打造“一帶一路”綠色低碳國際旅游示范工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既要重視基礎設施建設與資源優化,也要加強政府引導、企業競爭力提升及市場機制的創新,還要關注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旅游業的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當前研究大多以面向規律探索的方法論指引為視角,以定量分析為主,較少關注到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實際面臨的問題,缺乏對“一帶一路”背景下特定區域文旅業發展實踐的指導意義。甘肅省是古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深刻把握“一帶一路”發展機遇,發揮文旅資源稟賦優勢是推動甘肅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以“一帶一路”為背景,以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為切入點,深入梳理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省文旅業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踐行路徑。以此作為面向具體區域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實踐的有益探索。
二、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現實邏輯
文旅業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推動力與實踐平臺,也是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文旅業通過有效利用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能夠為國家及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度合作開辟新路徑、注入新活力。
一)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具有良好的政策基礎
2015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和行動》,正式確立了我國18個省市作為“一帶一路”中國段的重要節點。文件強調,應以點帶面,強化政策扶持,促進沿線省份的互聯互通與協調發展,深化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通過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產品,推動沿線地區旅游業蓬勃發展。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十四五”“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發展行動計劃》對“十四五”期間“一帶一路”文旅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全面規劃和任務部署,為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綱領性指導。在地方政府層面,“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積極貫徹中央的號召,并緊密結合地方實際情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挖掘與整合文化旅游資源,促進地區從單一旅游帶向綜合經濟群轉變,持續放大“一帶一路”的文旅發展紅利。從國家到地方層面,我國通過構建合作機制、拓展市場開發、加強互聯互通等政策為“一帶一路”文旅發展創設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截至2023年9月,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雙向旅游交流規模超過5000萬人次。【楊勁松:《“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 旅游交流合作走深走實》,中國旅游新聞網,2023年9月14日, https://www.ctnews.com.cn/dwjl/content/2023-09/14/content_149392.html。】在簽證政策整體寬松的大環境下,“一帶一路”文旅市場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二)文旅業發展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深度契合的使命及愿景
“一帶一路”倡議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旨在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874cb531a5787ccd61a1ff2fff69b3376098fd30149102885e621ee1a95c70ac,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繁榮,提升人民福祉。在過去的十余年中,“一帶一路”已從中國倡議走向了國際實踐,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而文化旅游業是美麗事業、是幸福產業,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實踐來看,文旅發展能實現社會福祉的整體提升,是推動脫貧攻堅、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經濟均衡發展的重要引擎。從文旅產業的功能演進視角來看,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催生了文旅產業在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新使命,文化旅游功能已從單一的經濟功能逐漸拓展至更深層次的社會功能。旅游所蘊含的幸福本質與文化的幸福根源相互交融,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旅游的社會功能,還樹立了人們對社會價值觀的認同感,推動富民惠民樂民的綜合效應形成。這與共建“一帶一路”的初衷與目標高度契合,共同構筑了文旅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堅實基礎。
三)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激活了區域空間的發展潛力
旅游外交能夠增進彼此的文化理解,具有天然的“和平屬性”,文旅發展是國際上處理雙邊和多邊關系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其世界文化遺產約占全球總量的80%,為我國文旅業在區域空間結構廣泛布局與國內外市場的深度發展帶來了戰略機遇。【葉奕宏:《歷史在這里傳唱——“一帶一路”的文明“火種”》,中國氣象局官網,2023年10月17日, https://www.cma.gov.cn/ydyl/202310/t20231017_5830903.html。】在區域空間結構布局上,“一帶一路”國內沿線省市所構成的“點”,與鐵路、公路、能源管道等構成的“軸”,以及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形成的“面”,共同構筑了一個多元且復雜的空間體系,使得“一帶一路”沿線的文化旅游資源呈現出散點式的多元分布特征。同時,文旅業作為推動“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的關鍵切入點,在促進不同產業間的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深度融合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文旅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能夠推動各地區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與互補,提升整個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水平(毛麗娟等,2024)。文旅業不僅能夠增強地區自身的競爭力與影響力,更能發揮顯著聚集力和擴散效應,有效帶動沿線其他地區協同發展,推動共同構建更為緊密、高效的合作與發展體系。
四)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了我國與沿線國家雙邊關系的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為各沿線國家和地區打破文化壁壘,推動文旅資源的共享與優化、文旅產品的交流與創新,構建了一個國際性、公共性的合作平臺。同時,結合“一帶一路”的布局,各國各地能夠因地制宜、靈活制定發展策略,實現本國文旅產業多層次、多形式的融合,推動不同民族文旅元素的互通互融,從而增加了沿線國家通過該倡議可能獲得的收益,提升了民族自信和尊嚴。此外,良好的雙邊關系對于外國游客赴我國的入境旅游具有促進作用。積極的外交關系有助于實現出入境游客的便利往來,游客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往往會偏好更加安全、更加便利的環境,積極的雙邊關系為文旅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徐紫嫣,2021)。
三、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現狀分析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甘肅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東啟西,南拓北展”大通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甘肅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額占比從2013年的62.2%升至2022年的66.3%。【石丹丹:《絲綢古道換新顏——甘肅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綜述》,甘肅省人民政府網站,2023年10月17日,https://www.gansu.gov.cn/gsszf/gsyw/202310/173779734.shtml。】為便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員和物資往來,自2013年以來,甘肅省累計開通運營國際班列線路21條,“蘭州號”“天馬號”“嘉峪關號”“金張掖號”等國際貨運班列實現多式聯運常態化運營。2022年,甘肅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值376.3億元,同比增長24.3%;截至2023年8月,甘肅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開展實際投資的企業共53家,累計實際投資額占全省對外累計實際投資總額的16%。【周春媚:《搶抓機遇 甘肅錨定建設“一帶一路”黃金通道》,證券時報網,2023年9月11日,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975070.html。】日益加深的經貿往來與經濟聯系,為甘肅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一)頂層設計不斷優化,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路徑日漸明朗
自2014年起,甘肅省充分發揮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的稟賦優勢,對照黨中央對甘肅省在新時代的定位要求,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相繼制定了一系列頂層設計規劃(見表1)。整體上看,這些文件不僅涵蓋不同年份的短期目標,也包含中長期的戰略規劃,形成了系統性、連貫性的戰略體系;政策文件高度重視資源整合與產業聯動,通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優化整合聯動線路體系等方式,致力于整合全省、周邊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文旅資源,形成產業聯動效應。政策文件高度突出文化與旅游的雙輪驅動,無論是蘭州新區、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等戰略平臺,還是“一帶一路”文化遺產資源數據云平臺,都體現了甘肅省在推進文旅融合、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方面的決心,為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推動“中國元素”隨“一帶一路”走向全球提供了清晰的戰略指引。
2021年《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構建“一個龍頭”(敦煌文化)、“兩大樞紐”(發揮蘭州省會城市和中國西北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把敦煌建設成絲綢之路國際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四區集聚”(以敦煌為核心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產業集聚區;以蘭州為核心打造“中國黃河之都”都市文旅產業集聚區;以天水為核心打造“隴東南始祖文化旅游經濟區”;以臨夏、甘南城鎮群為依托,打造絢麗民族風特色國際文化旅游經濟區)、“四帶拓展”(以“交響絲路”為品牌IP的絲綢之路黃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帶、以“錦繡黃河”為品牌IP的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帶、以“壯美長城”為品牌IP的長城文化旅游示范帶和以“追夢長征”為品牌IP的紅色文化旅游帶)的文旅發展新格局《甘肅省“一帶一路”文化和旅游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搭建“空中絲綢之路快線”;與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合作聯袂打造“環西部火車游”陸上絲綢之路品牌,連接聯通“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大環線;堅持“走出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合作;堅持“請進來”,啟動實施在華外國人入境游行動;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
資料來源:作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而得。
二)交通樞紐建設持續推進,中歐班列為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注入新動力
中歐班列是深化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和文化合作的重要載體。自2011年正式運行以來,憑借比海運快、比空運便宜的比較優勢,中歐班列快速發展。甘肅省是我國河西走廊上的重要交通節點,自中歐班列開通以來,甘肅省先后開通“蘭州號”“天馬號”“嘉峪關號”“金張掖號”國際貨運班列,中歐班列成為甘肅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成為連接甘肅與歐洲的重要物流通道。自2014年起,甘肅省成功開拓了五條國際貨運班列,分別連接中歐、中亞、南亞,涵蓋公鐵聯運、陸海新通道以及“中吉烏”中亞新通道,覆蓋歐洲和亞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馬如娟:《新通道構建發展新格局——甘肅省中歐國際貨運班列運行綜述》,中國甘肅網,2021年9月23日,https://gansu.gscn.com.cn/system/2021/09/23/012646532.shtml。】通過交通樞紐建設,目前甘肅省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國際物流中轉樞紐和國際貿易物資集散中心,充分發揮了鐵路運輸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促進作用。中歐班列不僅是一條物流通道,更是一條人文交流的紐帶,不僅加強了甘肅省與世界各國各地的文化交流合作,也為甘肅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口通道。隨著班列的常態化運行,越來越多的海外倉建立運營,縮短了甘味產品、甘肅文創、甘肅制造組團“出海”的距離,有效帶動甘肅省與中亞、歐洲等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推動了甘肅省物流、倉儲、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文化旅游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合作機會,進一步提升了中歐班列運輸附加值和盈利能力。甘肅省的區位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強勁拉動文旅產業和經貿交流,為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三)打造“一帶一路”文化制高點,甘肅省文旅業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近年來,甘肅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力打造中國文化傳播的“甘肅窗口”。甘肅省地處陸上絲綢之路黃金段和“一帶一路”的樞紐位置,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擁有7處世界文化遺產,位居全國第二位。【施秀萍:《讓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熠熠生輝——寫在甘肅省文物工作會議召開之際》,國家文物局官網,2024年2月22日,http://www.ncha.gov.cn/art/2024/2/22/art_722_187218.html。】作為中華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合點,甘肅省內的敦煌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中作用巨大。在敦煌研究院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要加強敦煌學研究,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新華社:《習近平在甘肅考察時強調 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干 團結一心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中國政府網,2019年8月,https://www.gov.cn/xinwen/2019-08/22/content_5423551.htm?eqid=a483913f00036f1600000003645b0949。】受益于這些極為豐富的文旅資源,甘肅以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建設為龍頭,借助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等國際性節會平臺,積極推進與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及旅游推廣。2016年以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連年舉辦,深化了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展示甘肅新形象、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獲得“當代絲路上的萬國博覽會”“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等美譽。近年來,甘肅省相繼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旅游節、中國數字出版博覽會、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等重大文化節,為深化文明互鑒、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臺。甘肅省大力實施文化“千帆出海”行動,與60多個國家在線開展“歡樂春節”系列演播活動,組織慶陽香包等非遺項目赴沙特阿拉伯展演展示,讓“隴原味道”“絲路印記”和“敦煌風景”成為甘肅省文旅業發展的靚麗名片,不斷放大文旅產業的綜合效應(施秀萍,2024)。“十三五”期間,全省實施對外和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合作項目481個,參與人員達到4138人次,入境游人次和旅游外匯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3.8%和50.4%,年均分別增長38%和43%。【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甘肅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官網,2021年11月30日,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gs/202111/t20211130_929437.htm。】甘肅省累計接待游客13.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995億元,接待游客人數和綜合收入年均分別增長24%和30%,文旅產業已經成為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中的首位產業。【陳衛中:《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構建敦煌文化制高點 打造絲路旅游樞紐站》,中國甘肅網,2021年8月17日,https://gansu.gscn.com.cn/system/2021/08/17/012629826.shtml。】
自“十四五”時期開始,甘肅省積極落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游客入境免簽權、外籍人士144小時落地免簽政策,同時推動實施敦煌文化工程,通過加強文物保護,發揮敦煌文化的獨特優勢和地位,以國際化視野打造“一帶一路”旅游大環線,用文化事業引領文旅產業,推動大型文旅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統籌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協同發展。從入境游數據來看,近年來,甘肅省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和接待游客人數逐年增加,甘肅省文旅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甘肅省已成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新樣板、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樞紐站以及中國文化旅游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
四、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穩步推進下,甘肅省依托豐富的文旅資源優勢成為“一帶一路”黃金段上的一顆耀眼的明珠,文旅市場持續發力、頻頻“出圈”。但是受資源稟賦約束和發展階段限制,甘肅省文旅業在自身建設與融入“一帶一路”倡議中還存在著短板。
一)交通通達性仍然有待提升
甘肅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境內地形復雜、山脈眾多,四周被群山環抱,有著全國最為復雜的地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決定了甘肅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較大。目前,甘肅省已經建成了以省會蘭州市為核心,以蘭新和隴海鐵路為樞紐的縱貫全省的鐵路交通網絡,但是省內武威市、金昌市等地的快速鐵路運力仍然匱乏。省內高鐵網絡布局不足,使得游客在甘肅省旅游的體驗感下降,影響了景點的游客數量。在一些著名的景點,比如雅丹魔鬼城,目前游客到達的方式只能是到達敦煌后再乘坐汽車前往,較長的耗時大大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而對于打造“文化制高點”的敦煌來說,目前也只開通了北京市、上海市等少數幾個城市的有限數量的航班。整體來看,受到地形和交通條件的限制,甘肅省豐富的文旅資源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二)游客接待能力還較為有限
甘肅省雖然文旅資源非常豐富,但是客流呈現出很強的季節性特征,在“五一”小長假、“十一”黃金周、暑假等時間段內較為集中,這導致了熱門旅游景區“一床難求”和“吃泡面的熱水沒搶上”“停車難、行車難、打車難、如廁難、住宿難”等“老大難”問題較為集中。受制于文物保護和地理環境限制,在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麥積山石窟、玉門關遺址、雅丹魔鬼城、嘉峪關等熱門景區,并沒有大規模的接待能力。接待能力的匱乏又導致餐飲、住宿的消費不足,大大降低了文旅消費對當地居民收入的拉動效應。此外,甘肅省政務服務網公開數據顯示,就國際游客而言,目前全省的五星級酒店只有兩家,四星級以上的酒店在全省的分布也不均衡。酒店接待能力是衡量文旅產業國際化的重要指標,尤其是星級酒店,甘肅省的酒店接待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甘肅省作為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端,正在從內陸地區變成對外開發的前沿,境外游客勢必會越來越多,住宿接待能力,尤其是按照行業國際標準打造的酒店數量不足,可能會對甘肅省文旅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造成掣肘。
三)文旅資源產業化開發不夠
2023年,甘肅省共接待游客3.88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45.8億元,分別較2022年同期增長187.8%、312.9%,分別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104%和102.4%,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但游客人均貢獻的旅游收入只有707.68元。【施秀萍、何佳睿:《甘肅文旅高質量發展成績喜人 全省去年共接待游客3.88億人次 實現旅游收入2745.8億元》,中國甘肅網,2024年1月19日,https://gansu.gscn.com.cn/system/2024/01/17/013084976.shtml。】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滯后,游客消費場景不足,以及文旅消費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這些是造成旅游收入貢獻較低的主要原因,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文旅資源產業化開發的水平較低。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景區周圍由于受到地理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限制,無法為游客過夜提供足夠的住宿資源;二是文旅產品的特色化開發不足,高附加值的文旅產品不多;三是大型文旅開發需要較多的資源投入,目前甘肅省已經成立了甘肅文旅產業投資集團來統籌全省的文旅資源開發,但全省的文旅資源依然存在碎片化開發的現象,沒有形成合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文旅產業的深度開發,提高文旅產業的附加值。要把甘肅省文旅產業放到全球競爭的高度來通盤考慮,不斷提高甘肅省文旅產業的產業開發水平,不斷提升文旅產業的附加值,提升對當地居民增收和就業的帶動效應。
四)文旅業全球推介能力不強
多元文化和多元價值觀互融催生了跨語言文化傳播在提升文旅資源價值認知中的重要性。從一些全球著名旅游景點的全球推介做法來看,跨語言文化傳播多是通過宏觀層面的跨國文化傳播與微觀層面的商務咨詢和品牌建設渠道來實現。甘肅省文旅資源豐富,在全球都具有獨特的符號,但由于全省層面的區域文旅聯合體尚未構成,區域旅游資源的整體優勢和綜合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揮,跨省區旅游項目開發、營銷與綜合服務網絡尚末形成,缺乏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和品牌推廣手段,文旅宣傳的總體形象不夠鮮活、生動,未突出其能激發大眾到甘肅省旅游的理念和著力點,在聯合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上推銷力度不夠,難以形成整體的形象與持續的轟動效應,導致甘肅省的文旅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不高。甘肅省文旅的全球推介能力,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介不足,制約了甘肅省文旅資源價值最大化的發揮。
五、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踐行路徑
(一)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甘肅省文旅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支撐。為此,需要從以下三方面發力:一是加強省內高等級公路和高速鐵路網絡建設。在甘肅省“三廊六通道”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推動以省會蘭州市為中心的縱貫東西、聯通南北、陸海空聯動的放射性快速交通網建設。穩步推進省內城市群之間的高速公路建設,暢通地級市間和與外省市的高速通道,有序推動城市交通繁忙路段、共線路段的擴容改造,多舉措提升省內交通的便利性。二是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通通達性。目前,甘肅省內共有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敦煌莫高窟國際機場、嘉峪關機場、慶陽西峰機場、張掖甘州機場、金昌金川機場、天水麥積山機場、甘南夏河機場8個主要機場。但以國內航班為主,國際航班的占比尤其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班數量相對較少。因此,推動甘肅省文旅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個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加快推進現有機場的擴建、遷建和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平急兩用的支線機場。此外,也要加強與國內重要航空樞紐,如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等地機場合作,增加國際航班到甘肅中轉航班的數量。同時,考慮到“第五航權”對機場發展的巨大作用,相關主管部門也應該推動甘肅省內的更多機場獲批“第五航權”,從而為甘肅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人員流動和物資運輸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條件。三是提升重點旅游景區的住宿接待能力。由于甘肅省文旅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大量層出不窮的網紅“打卡地”,對甘肅省文旅業在面對大流量客流時的接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升住宿接待能力需要有創新的思維,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協同發力。第一,政府監管部門要加強執法檢查,維護外地來甘肅游客的合法權益,堅決打擊針對游客的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各場所的安全運營,打造安全穩定的文旅環境;第二,行業協會也要充分發揮好培訓作用,比如制定標準化的服務體系,完善從預定、接待、住宿、導覽和餐飲、娛樂等全流程的服務標準,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化培訓;第三,企業也需要加強硬件設施的維修保養,優化現有景區的全景圖、導覽圖、指示牌等標識系統,延長開放時間或者是設置彈性化的預約觀賞服務,加強對停車場、衛生間、休息設施和援助中心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切實提升游客的游覽體驗(夏杰長、徐金海,2017)。
二)推動沿線國家(地區)居民交流合作
沿線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可以為文旅業發展創造重要條件。為此,要從如下三方面著手:一是在政策層面尋求國家支持,擴大支持“落地簽”的受理地點和受益人群。人員往來的便利化是推動甘肅省文旅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手段,自2023年8月28日起,甘肅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正式開啟口岸簽證業務的受理工作,旨在為特定緊急需求的外籍人員簽發包括乘務、訪問、團體旅游、商務、探親、人才交流以及私人事務在內的七種類型口岸簽證。該措施實施之后,特定外籍人員可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享受“落地簽”。下一步可進一步擴大特定外籍人員的范圍,加強與境內外旅行社的合作,對在甘肅的跨國企業、商務人員和外籍游客,提供落地簽服務,多方面吸引外籍游客到甘肅旅游,為來甘肅的游客提供便利化的服務。二是在加快與沿線國家人員往來的基礎上,推動甘肅省文旅業“引進來”與“走出去”。一方面,提升甘肅省文旅資源的全球推介能力,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將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利用數字技術,打造多維度、立體化和沉浸式的文旅資源傳播話語體系(夏杰長、葉紫青,2023)。大力推廣敦煌文化“走出去”,提升沿線國家民眾對敦煌文化的認同和信任,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權威媒體建立跨國層面的溝通聯系交流機制。另一方面,加強和境外旅行社和文旅開發企業、教育部門和全球文旅組織的合作,以文化保護為主線,策劃組織一批宣傳推廣活動。三是高度重視文化的國際傳播,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誤會和沖突。文旅“引進來”與“走出去”涉及文化的跨國傳播問題,要高度重視文化的國際傳播,樹立我們良好的大國形象。在加強與沿線國家的交流互動中,要特別注重輿論話語權的掌握,尤其是文旅企業,要制定聲譽風險和輿情管理策略。要強化風險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加強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在經營中要熟悉當地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避免因文化差異造成誤會和沖突。加強對當地法律體系,尤其是勞工法、環境標準、土地法和財稅等與業務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的了解及掌握。遵守國際通用的防腐敗和反賄賂條款,做到守法經營,合規運營,不落人口實。制定好相應的預案和應對機制,一旦發生輿情風險,能夠迅速應對。
三)創新產業開發的模式
創新產業開發模式是推動文旅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從三方面發力:一是創新合作模式,可以以敦煌文化為載體,精心挑選一批重點項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文化產業園區和文旅融合示范區。二是創新文旅業務的傳播方式,加強對甘肅省文旅資源的數字化開發,利用數字技術為文旅資源的傳播和保護賦能。大力推動甘肅省文旅資源“上云用數賦能”,為甘肅省文旅業插上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翅膀。比如,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推動敦煌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和共享,擴充“數字敦煌”資源庫,把本地文化要素與熱門游戲、影視作品結合起來,推動甘肅省文旅資源“出圈”。三是利用產業化思維不斷提升甘肅省文旅產業附加值。在文旅產品的開發中,要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在產品開發上,要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將地方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設計一批實用功能與觀賞功能兼具的文創產品;在拉動效應上,要把文旅產業化開發與當前的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結合起來,鼓勵當地農戶參與文旅資源開發;在打造文旅品牌上,要打造一批生態環境優良、文化符號突出、產業附加值較高和輻射帶動力較強的精品示范工程,最終形成多點支撐、多元參與和多業融合的文旅產業生態體系。
四)加強對甘肅省文旅的全球推廣
加強對甘肅省文旅的全球推廣旨在推動文旅資源“引進來”與“走出去”。一是要豐富當前各類境外投資服務平臺的功能。要大力推廣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敦煌模式”,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增進理解;要加強政企合作,由文旅部門牽頭,以政府購買的方式,引入社會力量或者是第三方機構提供推廣服務;主管部門要主動作為,加強跨部門的協調合作。二是要講好甘肅省文旅故事,擴大“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品牌全球影響力。要以講好甘肅文旅故事提升國際傳播力為切入點,擴大甘肅文旅的國際知名度與美譽度為著力點,深入剖析國際市場,全面把握國際旅游市場對甘肅目的地形象的認知與期望。充分發揮學術界、文旅企業以及相關部門的合力,對甘肅省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等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研究,提煉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文化元素和旅游亮點,利用元宇宙、虛擬現實等現代科技手段對甘肅省文旅資源進行數字化創新轉化,打造獨具匠心的品牌特色與產品優勢。通過與國際知名旅游機構、國際知名品牌、媒體的跨界合作,共同開發跨境旅游線路和產品,實現品牌傳播效果的最大化。三是要高效運維甘肅省文旅的海外融媒體矩陣,豐富線上內容、推動線上引客保持甘肅省文旅業在海外融媒體矩陣的活躍度。不僅是加強甘肅省國際交往的重要方式,更是吸引潛在國際游客的高效途徑。要加強國際媒體賬號的管理與運營,持續優化圖文與視頻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緊跟社會熱點、敏銳洞察國際輿論走向,推動文旅宣傳工作在內容與形式上不斷創新;精準把握宣傳的維度,確保信息的時效性,同時加強內容的故事性和互動性;以真摯的情感傳遞文旅的溫度,積極回應國際用戶的關切與期待,精心策劃并推出一系列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短視頻作品,以豐富的內容助推線上引客。
參考文獻:
1.杜志雄、宋瑞:《“一帶一路”倡議與我國城市旅游經濟發展——以嘉峪關市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18年第3期。
2.把多勛、王瑞、陳芳婷:《基于“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廊道構建研究》,《世界經濟研究》,2019年第9期。
3.張洪、呂倩:《“一帶一路”沿線省份旅游效率演進研究》,《統計與決策》,2018年第16期。
4.何芙蓉、胡北明:《“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沿線省份旅游高質量發展影響效應評估——基于DID模型的實證分析》,《經濟體制改革》,2020年第3期。
5.馬麗君、鄧思凡:《“一帶一路”對國民出境沿線國家旅游需求的促進效應——基于網絡關注度的分析與評價》,《世界地理研究》,2022年第1期。
6.秦曉楠、王悅、韓苗苗:《“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沿線區域入境旅游發展的政策效應評價》,《地理科學》,2024年第1期。
7.唐睿、馮斐、馮學鋼:《“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我國沿線地區入境旅游的發展嗎?——基于雙重差分的實證》,《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6期。
8.王娟娟、楊冰如:《中國在“一帶一路”區域的投資結構變化及發展趨勢》,《中國流通經濟》,2020年第1期。
9.楊海龍、孫業紅、崔莉:《“一帶一路”區域旅游協同發展:生態文明視角》,《旅游學刊》,2023年第5期。
10.毛麗娟、夏杰長、謝偉偉:《江西融入長三角旅游一體化策略研究》,《江西社會科學》,2024年第3期。
11.徐紫嫣:《旅游業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施路徑與政策思路》,《企業經濟》,2021年第10期。
12.施秀萍:《彰顯文化力量講好甘肅故事》,《甘肅日報》,2024年7月9日。
13.徐金海、夏杰長:《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現代旅游業體系構建》,《社會科學家》,2023年第8期。
14.夏杰長、徐金海:《以供給側改革思維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河北學刊》,2017年第3期。
15.夏杰長、葉紫青:《共生理論視角下文化遺產與數字科技融合發展研究》,《行政管理改革》,2023年第10期。
16.Yue, L. Wei, G. and Ka, Z., Doe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romote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29, No.5, 2021.
責任編輯:郭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