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司法不是殺伐果斷的利劍,法律條文不是紙面上的冰冷規定,對于處事不深、心智還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來說,人生路還很長。”在濱海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副部長徐運看來,用合適的辦案方式挽救涉案未成年人,傳遞司法溫度,是未檢檢察官的職責和使命。
給未成年人一些案外溫暖
2020年,徐運從普通刑事檢察轉入未成年人檢察,正式承擔未成年人案件辦理和綜合司法保護工作。其實,早在2017年,徐運就因工作需要參與過近一年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
當時,徐運接手了一起致人重傷的故意傷害案件,犯罪嫌疑人徐某某是一名在校學生。她走訪發現,案發前,徐某某品學兼優,跟同學沒有其他矛盾。“他是在遭受校園欺凌時,因不懂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雙方斗毆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我們覺得可以從輕處理。”徐運通過刑事和解促使雙方化解矛盾,然后依法將徐某某起訴至法院并建議判處緩刑。
事發后,父母對他特別失望,父親打了徐某某,一氣之下不讓他讀書了。徐某某心理壓力大,也覺得既然要面對刑事處罰,就沒必要繼續讀書了。“案件到我們這邊時,他還有半年就要高考了,我們了解情況后跟學校對接,鼓勵他回學校讀書。”
徐運在談話過程中發現徐某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很重,擔心自己的未來,就找來心理老師開導他。“我也買了心理方面的書送給他,他的家人看到檢察官給孩子正面的鼓勵,也有所觸動。”后來,徐某某重回學校并考上了大學,現已經入職某銀行工作。“他本身就是向上的,只不過突發事件讓他走到了岔路口。在案外給像徐某某這樣的孩子一點溫暖、一些支持,給他們專業的法律解答,拉他們一把,他們自己就會加倍努力。我覺得這樣的舉手之勞,會在孩子身上產生放大效應。”
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能,徐運多次參加檢察業務競賽,三年來,近百名罪錯少年在徐運和她的團隊幫助下改過自新,重返校園,最終成長成才。
做未檢的“六邊形戰士”
2021年4月,一名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報案稱其被繼父性侵。這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供述時規避了法律打擊,請了知名律師做無罪辯護;被害人不懂法律,也不知道怎么把有利于自己的證據收集起來,呈現給司法機關。
徐運研究了大量的法律、法條、法規、案例,建議公安搜集被害人品格證據、鄰居證言、共同生活的家人證言,以查清犯罪事實。她結合倫理基礎、人的應激反應的局限、行為過程的總體走向以及內心的真實動因,最終認定犯罪嫌疑人系利用繼父這個身份形成的優勢地位,在被害人處于孤立無援境地時,迫使被害人就范,繼而性侵被害人。她將犯罪嫌疑人以涉嫌強奸罪起訴至法院,犯罪嫌疑人當庭認罪認罰,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未成年性侵,尤其是熟人間的性侵,證據都比較薄弱。檢察官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怎么抉擇,其實就是考驗你對正義的解讀,對法律知識的掌握。”
2022年,徐運接手一起奶奶毆打孫女的案件。案發當天,奶奶拿衣架打了孫女,導致孫女二級輕傷,涉嫌故意傷害罪。徐運在辦理案件前期查閱了一些相關案例,發現大部分案例都將犯罪嫌疑人移送至法院判決。為了更好地辦理這起案件,徐運聯合濱海縣婦聯對小女孩的家庭進行了走訪調查。小女孩父母離異后,監護權歸父親,但父親由于工作原因長年不在家,無法實際履行監護職責,小女孩母親又沒有能力獨自撫養小女孩,平時由小女孩的奶奶承擔了主要的監護職責。案發當天,奶奶因婆媳矛盾、生活重壓交織、家庭教育理念落后,導致失手打傷孩子,一旦奶奶受到刑事處罰,小女孩的日常生活、家庭關系都會受到影響,很可能會因此受到二次傷害。“綜合考量下來,我們決定不起訴,但設置了條件:聯合婦聯開展為期一年的家庭教育指導。”
徐運先是跟小女孩的父母溝通,希望他們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起更多的職責,然后把奶奶的處境告訴每一個家庭成員,為她建立起家庭支持系統。小女孩的母親主動出具了諒解書,并和孩子的奶奶達成協議,更多地承擔教養職責。一次輔導時,徐運講了家庭暴力給孩子心理上造成的創傷,奶奶表示很后悔自己的行為。小女孩主動去抱了奶奶,對她說:“沒有關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小女孩理解了奶奶養育的不易,在期末考試的時候進步很大,被評為“五好生”。
徐運先后自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在實踐中,她通過學習所得配合社工,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感化、挽救。在她看來,做未檢工作不僅要看犯了什么罪,怎么量刑,還要去分析犯罪背后的原因,包括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家庭環境、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只有成為“六邊形戰士”,才能去綜合去考量。
不僅要治已病,還要治未病
隨著時代發展,未成年人犯罪也在不斷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辦案。徐運覺得只有深入了解案件以及背后的因素,才能作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選擇。“有些案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我們給予最寬的處理,讓他無痕回歸社會。還有一類未成年人,不停地挑戰司法權威,犯一些惡性案件。他在不斷碰觸法律紅線時,內心也有了一些變化。他們會無畏法律、無畏權威,從寬處理反而加深了他們這種無畏的已有認知。在初期給予懲戒,建立起警戒線、邊界感,才是對他有利的,不會讓他在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徐運在辦理的大量案件中發現,問題孩子后面都有一個問題家庭。“我們不僅要治已病,還要治未病。未成年人檢察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能就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為此,她進直播間、學校、社區,向家長傳播家庭教育知識,聯合婦聯成立家長讀書會,開展教育培訓課程,培養濱海本地的家庭教育指導師。“比如,近期我們針對青春期孩子家庭開出《與青春期和解》《青少年的發展與教育心理特點》《親子溝通的方法》等書單,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的知識。”
近年來,徐運開展法治宣傳一百余場次。她先后獲評為江蘇省檢察機關優秀法治副校長、鹽城市檢察機關十佳公訴人、鹽城市十佳青年公訴人,入選江蘇省檢察機關未成年人檢察人才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