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實驗之一。本文針對人教版、魯科版、滬科技版和蘇教版四版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3教材中關于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的實驗方案存在的不足,設計實驗探究了指示劑、催化劑的種類和用量三種因素對實驗效果的影響。優選出一種安全、有效、實驗現象更加明顯的實驗室制備乙酸乙酯的方案。
關鍵詞:乙酸乙酯的制備;控制變量法;高中化學實驗
文章編號:1008-0546(2024)11-0093-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是《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2020修訂)》規定的選擇性必修課程中學生必做實驗之一。[1]該實驗也是中學有機化學反應的典型代表,對學生認識醇、羧酸、酯、有機反應類型與有機合成等具有重要意義。該實驗在人教版[2]、魯科版[3]、滬科技版[4]和蘇教版[5]高中化學選擇性必修3教材中都采用濃硫酸作為催化劑,在實驗裝置方面有所不同。滬科技版和蘇教版教材中使用的是水浴加熱,而人教版和魯科版教材中使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筆者通過多次實驗發現教科書中的實驗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①用試管收集產物不便于測量乙酸乙酯產量。②上層乙酸乙酯和下層碳酸鈉溶液都是無色液體,兩層溶液分層界面不明顯、現象不夠直觀。③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比較危險。④濃硫酸強氧化性和脫水性會導致一系列副反應發生,且產物二氧化硫會污染環境。⑤濃硫酸作為液體催化劑,不便于分離、回收重復使用。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對指示劑、催化劑的種類和用量進行探究。
一、 實驗方案
1. 實驗儀器與用品
實驗儀器:試管、10mL量筒、玻璃導管、乳膠管、橡膠塞、長導管、鐵架臺、酒精燈、火柴、托盤天平、膠頭滴管。
實驗用品:無水乙醇、冰醋酸、CuSO4·5H2O、FeCl3·6H2O、AlCl3·6H2O、飽和Na2CO3溶液、酚酞溶液、甲基橙溶液、紫色石蕊溶液、碎瓷片。
2. 實驗裝置
乙酸乙酯制備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3. 實驗探究
(1)實驗儀器。
采用水浴加熱,反應所需時間較長,甚至當水浴溫度達到100℃也無法達到試管內溶液的沸點,無法制得乙酸乙酯。[6]為使反應溫度迅速升高至乙酸乙酯沸點,在較短時間內制備乙酸乙酯,采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為了便于測量乙酸乙酯的產量,將試管改為10mL量筒用于收集產物。
(2)指示劑。
上層乙酸乙酯和下層碳酸鈉溶液都是無色液體,兩層溶液分層界面不明顯、現象不夠直觀。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加入酸堿指示劑使碳酸鈉溶液顯色,兩層溶液顏色不同,分層界面明顯、現象直觀。
加入酚酞、甲基橙、紫色石蕊指示劑振蕩后都有氣泡產生,且上層溶液體積都略微減小,是因為上層乙酸乙酯中溶有部分乙酸和乙醇,所以本實驗采用振蕩、靜置后的上層溶液體積作為乙酸乙酯產量。以酚酞為指示劑振蕩后下層溶液紅色變淺或褪色,對此提出以下三種猜想。猜想1:振蕩時溶于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與碳酸鈉反應,溶液堿性變弱。猜想2:酚酞是有機物,乙酸乙酯萃取酚酞。猜想3:以上兩種原因都有。
驗證猜想:取少量下層紅色變淺的碳酸鈉溶液于試管中,再滴加兩滴酚酞溶液,發現溶液重新恢復紅色,證明猜想2成立。
同理,乙酸乙酯萃取甲基橙,振蕩后上層溶液變為橙色,下層溶液黃色變淺。而紫色石蕊作為指示劑,振蕩后上層溶液無色,下層溶液藍色保持不變,所以乙酸乙酯不能萃取石蕊。通過上述實驗得出:乙酸乙酯能夠萃取酚酞和甲基橙,不能萃取石蕊。為了使上下兩層溶液顏色區分度較大,溶液分層界面明顯、現象直觀,選用紫色石蕊作為本實驗的指示劑。
(3)催化劑。
查閱文獻資料發現,無機酸、無機鹽、無機酸酯、金屬氧化物、有機酸及其鹽類、陽離子交換樹脂、固體超強酸等物質可以作為酯化反應催化劑。[7]為解決濃硫酸作為催化劑帶來的不足,筆者嘗試采用CuSO4·5H2O、FeCl3·6H2O、AlCl3·6H2O三種無機鹽進行實驗。
研究0.5g不同無機鹽對乙酸乙酯產量的影響實驗:向3支大試管中分別加入0.5g CuSO4·5H2O、0.5g FeCl3·6H2O、0.5g AlCl3·6H2O ,然后再分別加入3.0mL乙醇、2.0mL乙酸。振蕩試管使溶液混合均勻,再加入幾片碎瓷片,連接裝置。用酒精燈直接加熱,反應2分鐘,測量乙酸乙酯產量(振蕩、靜置后的上層溶液體積)。進行三次平行實驗,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CuSO4·5H2O不能催化該反應,AlCl3·6H2O對該反應催化效果優于FeCl3·6H2O。實驗過程中發現,FeCl3·6H2O能溶于該反應體系,AlCl3·6H2O不溶于該反應體系,AlCl3·6H2O經過濾、分離、回收能重復使用,可以節省化學藥品。綜合上述分析,采用AlCl3·6H2O作為該反應催化劑。
研究不同質量AlCl3·6H2O對乙酸乙酯產量的影響實驗:向3支大試管中分別加入0.2g AlCl3·6H2O、0.5g AlCl3·6H2O 、1.0g AlCl3·6H2O,然后再分別加入3.0mL乙醇、2.0mL乙酸。振蕩試管使溶液混合均勻,再加入幾片碎瓷片,連接裝置。用酒精燈直接加熱反應2分鐘,測量乙酸乙酯產量(振蕩、靜置后的上層溶液體積)。進行三次平行實驗,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0.2g、0.5g、1.0g AlCl3·6H2O作為催化劑,乙酸乙酯產量基本相同,為了節省化學藥品,AlCl3·6H2O質量選用0.2g。
二、實驗創新與優點
1. 實驗安全、有效、環保AlCl3·6H2O沒有腐蝕性,用其作乙酸乙酯制備反應的催化劑,實驗較為安全。反應物為3.0mL乙醇、2.0mL乙酸時,選用0.2g AlCl3·6H2O作為催化劑,2分鐘能收集到約2.0mL乙酸乙酯。反應較為迅速且產量可觀,能夠滿足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的要求。AlCl3·6H2O作為催化劑能夠減少副反應發生,產物更加純凈且無污染。
2. 催化劑便于分離、回收,可重復使用
AlCl3·6H2O不溶于該反應體系,經過濾、分離、回收能重復使用。可以節省化學藥品,符合綠色化學理念。
3. 實驗現象明顯
用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10mL量筒收集產物,上層乙酸乙酯無色,下層飽和碳酸鈉溶液顯藍色。上下兩層溶液分層界面明顯、現象直觀,且可以直接粗略讀取乙酸乙酯的體積。
三、總結
綜上,本實驗通過控制變量法得到乙酸乙酯制備的最優方案為:3.0mL乙醇、2.0mL乙酸、0.2g AlCl3·6H2O作催化劑,用盛有飽和碳酸鈉溶液(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10mL量筒收集產物。該實驗方案安全、有效、環保、實驗現象明顯,可以用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和探究實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2020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杜寶山.普通高中教科書 化學 選擇性必修3 有機化學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6.
[3]曹居東,王磊,尹冬冬.普通高中教科書 化學 選擇性必修3有機化學基礎[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93-94.
[4]王全瑞.普通高中教科書 化學 選擇性必修3 有機化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63.
[5]王祖浩.普通高中教科書 化學 選擇性必修3有機化學基礎[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21:101.
[6]王海勛,薛德興.乙酸乙酯制備中催化劑的探討[J].化學教學,2009(10):20-21,33.
[7]汪艷飛,黃寶華,方巖雄,等.醇酸酯化反應催化劑研究進展[J].廣東化工,2007(7):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