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虔誠者路易的虔誠

2024-10-15 00:00:00李隆國
古代文明 2024年4期

關鍵詞:虔誠者路易;虔誠;基督教政治話語;仁慈與正義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24.04.005

874年2月,年事已高的東法蘭克(East Frankish)王日耳曼路易(Louisthe German,約804—876)來到法蘭克福(Frankfurt),進行例行的宗教祈禱活動。一天夜晚,他夢到了自己的父親虔誠者路易(Louis the Pious,781—840年在位)。父親正在進入天堂的窄門中經受著磨難,因此請求兒子幫他解脫磨難,以便獲得永生。日耳曼路易隨后給王國所屬修道院發函,請求幫助。記錄此事的史家評論說:“已故皇帝盡管做了許多為神所贊許的事情,但也曾允許不少違背神法的事情發生。”1在虔誠者路易去世30多年后,他的兒子仍在質疑父親的虔誠之德,虔誠者路易的名聲將為此受到嚴重挑戰。本文擬梳理虔誠者路易的評價史。文章首先介紹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及其身后名聲,然后重點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重估虔誠者路易所取得的學術成果;結尾部分將會對重估再進行重估,庶幾鑒往知來矣!

一、誠者路易的虔誠

虔誠者路易于778年出生,781年年僅四歲的時候,在羅馬(Rome)被羅馬教宗哈德良一世(Hadrian I,772—795年在位)施洗并膏立為阿奎丹(Aquitaine)王。806年,查理曼頒布分國詔書,將帝國一分為三,帝國將由兒子小查理(Charles the Younger,792—811年在位)、意大利王丕平(Pippin of Italy,781—810年在位)和虔誠者路易分別繼承。810年和811年,虔誠者路易的兩位親兄長——意大利的丕平和小查理先后去世。813年,查理曼立孫子伯納德(Bernhard)即意大利王丕平之子為意大利王(813—818年在位)、虔誠者路易為共治皇帝。虔誠者路易“由于天命攸歸”由領土份額最小的諸侯王成為加洛林帝國的皇帝。

入主亞琛之后,虔誠者路易開展修道院改革,頒布《帝國御秩》(Ordinatio imperii),立自己與伊爾明嘉德(Irmingard of Hesbaye,約780—818)皇后所生的大兒子羅退爾(Lothar I,814—855年在位)為共治皇帝,處死意大利王伯納德。823年,新皇后朱迪絲(Judith,約800—843)生下了漂亮的兒子,即后來的禿頭查理(Charles the Bald,829—877年在位)。829年由于意大利(Italy)和西班牙(Spain)邊境危機,虔誠者路易處置失當,引發家庭內部不和與貴族叛亂。833年6月,羅退爾帶著教宗格里高利四世(Gregory IV,827—844年在位)、日耳曼路易(Louis the German)和阿奎丹的丕平(Pippin of Aquitaine),率大軍在阿爾薩斯(Alsace)集會。虔誠者路易被迫退位,承諾在修道院終老。次年,虔誠者路易恢復帝權,羅退爾敗退意大利。直到838年羅退爾最終與父親和解。839年,虔誠者路易南征阿奎丹。840年日耳曼路易攻占阿拉曼尼亞(Alemania),虔誠者路易率軍征討,因為肺病6月死于英格爾漢姆(Ingelheim)。據841年左右完成的《路易皇帝傳》(Vita Hludowici imperatoris),臨終前虔誠者路易雖然原諒了日耳曼路易,但派人捎話過去,強調日耳曼路易給他帶來了傷害。1

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可以劃分為如下階段:教會改革和繼承安排時期(814—818),續弦與王國治理改革時期(819—828),家族內部紛爭時期(829—840)。第二個時期,是公認的統治盛期乃至加洛林帝國的最高峰,而第一個時期和第三個時期則是非糅雜、存在爭議。正是虔誠者路易統治的前后兩個時期,導致其名聲大起大落。從最小的國王到統御廣袤加洛林帝國的皇帝,虔誠者路易自以為天意攸歸,乃領導教會改革,建設基督教理想社會。又因為邊疆問題和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內戰,虔誠者路易被迫退位,命運多舛。虔誠者路易的教會改革與家庭糾紛左右著其聲名的升降。

虔誠者這一綽號授予的對象往往是那些愛護教會,賜予教會利益,并得到教會褒獎的中世紀王侯貴族。20世紀末,德國歷史學家魯道夫·希費爾(Rudolf Schiffer)專門撰文說明,虔誠者路易生前很有可能并沒有得到虔誠者的美稱。2但他的研究表明,虔誠者這個形容詞,是歷代尤其是王朝后期加洛林君王非常喜愛使用的綽號。不僅如此,近年來有關虔誠者路易的接受史,也頗受關注。尼古拉斯·施陶巴赫(Nikolaus Staubach)總結了18世紀和19世紀初古代日耳曼歷史研究中虔誠者路易的形象。3 2004年德國學者海克·尼爾森-閔懇貝格(Heike Nelson-Minkenberg)的博士學位論文系統地梳理了9—13世紀歷史敘事中虔誠者路易的形象。他認為,在9世紀,這一形象始終很正面。在加洛林后期,史家一方面將虔誠者路易與父親相提并論,視為黃金時代的延續;另一方面,也認為其開啟了罪惡的時代。11世紀的敘職權之爭使虔誠者路易的形象暗淡無光。4 20世紀80年代,托馬斯·諾貝爾也曾從重估虔誠者路易的視角,梳理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30年的學術研究動態。5下面將圍繞“虔誠”問題,簡要地梳理“二戰”前不同歷史時期對虔誠者路易的重新評價。

在虔誠者路易死后不久,他所偏愛的兒子禿頭查理(Charles the Bald,829—877年在位)非常努力地褒獎乃父的虔誠。在853年頒布的敕令中,禿頭查理重申乃祖乃父的政策:“依據教規權威和我的祖父查理皇帝陛下和我的父親虔誠的路易陛下的敕令要保持原貌。”1但是,這里的“虔誠”還是作為形容詞修飾一個人名。恰恰是在東法蘭克王國,9世紀末的文獻中出現了這一綽號。結巴諾特克(Notker the Stammered,約840—912)在其所撰《查理大帝傳》(Gesta Karoli Magni)中,稱胖子查理(Charles the Fat,876-887年在位)的祖父是綽號為虔誠者的路易,此即虔誠者路易。“您最誠篤的被稱作‘虔誠者’的祖父路易”。2此傳記創作于883—887年間。

虔誠者路易生前有兩部作品分別歌頌其德操和統治。一部為826年前后,詩人赫爾穆德(Ermoldus Nigellus)寫作的《皇帝路易頌》(In honorem Hludovici imperatoris),以描繪王宮圖畫的方式,熱情地歌頌了加洛林先公先王以及虔誠者路易。在第一次內戰結束后不久(835年左右),特里爾副主教瑟甘(Thegan of Trier,?—約850)寫作了《路易皇帝傳》(Gesta Hludowici imperatoris),為虔誠者路易、皇后朱迪絲以及禿頭查理辯護,責怪皇帝的耳朵根子太軟,聽信了忘恩小人的建議。在虔誠者路易剛去世的時候,匿名作者(被稱為無名星官或者天文學家)撰寫了《皇帝路易傳》。3作者歌頌了已故皇帝的德操,唯獨過于仁慈算是其唯一的缺陷。

盡管瑟甘是特里爾副主教,然而10世紀初,避難特里爾的普呂姆(Prüm)修道院院長赫基諾(Regino of Prüm,?—約915)寫作其歷史名著《編年史》時竟然說:“事實上涉及路易皇帝的時代,我能找到的文獻很少,既不能從記載中得知,也不能從記憶力良好的老人那里得到傳聞。”4赫基諾似乎忽略了虔誠者路易統治前期和中期銳意改革所留下的豐富文獻,只留下了有關虔誠者路易一生的一鱗半爪。有史家認為,在中世紀史料匱乏、圖書流傳范圍有限的前提下,赫基諾的忽略似乎情有可原。5然而,作為教會法學家,赫基諾對皇后朱迪絲通奸引發虔誠者路易被廢一事深信不疑,可能導致他不愿意敘述虔誠者路易的統治。不論其動機如何,他的這種態度,在中世紀影響深遠。

不僅如此,到11世紀,虔誠者路易的另一項巨大功績:教會改革,也遭到了羅馬教會的直接批評。11世紀是羅馬教宗領導教會改革的重要時期。1059年5月1日由教宗尼古拉斯二世(Nicholas II,1059—1061年在位)在羅馬主持召集會議。討論俗人不得任命教職的問題,專門檢討了虔誠者路易于816—817年頒布的《教士指南》(institutio canonicorum):“盡管路易是皇帝而且虔誠,但是為平信徒。他不能合理地改變王國教省內違背教規的問題,也沒有得到神圣的羅馬使徒教座的權威和同意。”6主教代表大會的這一決議使得時人進一步忽略虔誠者路易取得的功業。在史學名著《雙城史》(Chronica sive Historia de duabus civitatibus)中,12世紀的大史學家弗萊辛的奧托(Otto of Freising)對虔誠者路易的記敘就很簡單,沒有提到這位皇帝領導的教會改革。在極為簡潔地說明了繼位、加冕、平定伯納德叛亂、立羅退爾為共治皇帝等事件之后,他說:“據說路易皇帝由于妻子所做的惡而被廢黜、后來又復位,在其統治的第26年去世。”7回應了兩個世紀前赫基諾的處理方式。

然而,如前所言,在西法蘭克王國(大體相當于今法國),中世紀史書中關于虔誠者路易的敘事要豐富得多。圣德尼(St. Deni)修道院編寫的《法蘭西大編年史》(Les grandes Chroniques de France)站在虔誠者路易的立場,依靠加洛林時期撰寫的《法蘭克王家年代記》(Annales regni Francorum)、《圣伯丁年代記》(Annales Bertiniani)等史書,大體按年分為24章,詳細敘述了虔誠者路易的事跡,為皇后朱迪絲辯護,“據此理所當然地她合法地洗脫了自己”。1背叛父親的兒子們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譴責。在現代教會史初創之時,這一史學傳統得到了合理的繼承。

17世紀末現代教會史學之父巴洛尼烏斯(Caesar Baronius)編寫皇皇巨著《教會編年史》(Annales ecclesiastici),以教會史事為中心,尤其圍繞羅馬教宗的言行、輔之以虔誠的君王之事功,對中古基督教會史進行系統的梳理和總結。作為加洛林教會改革的核心人物,虔誠者路易的事跡也得到了非常詳細的論述。分別依據《法蘭克王家年代記》、瑟甘的《路易皇帝傳》、無名星官的《皇帝路易傳》《埃蒙的史記》(Historiam Aimoni)以及其他教會史資料,巴洛尼烏斯對虔誠者路易統治時期逐年進行了描述。虔誠者路易召集的各次宗教會議,法蘭克地區從羅馬所請的各種圣徒遺骨遷徙故事,都一一臚列。在比較詳細地講述了歷次針對虔誠者路易的謀逆之后,巴洛尼烏斯間接地批評了叛亂的兒子們。他對虔誠者路易的總評就是無比的虔誠。2

與天主教會的權威歷史敘事不同,啟蒙史學家們將剛剛受到重估好評的虔誠者路易又重新拉下了神壇。他們不再以基督教的虔誠作為標準來評價歷史人物;恰恰相反,從教俗分離的角度,他們認為教士干政是一切罪過之源。虔誠者路易的虔誠不僅意味著人格軟弱而且還導致政治失敗。伏爾泰(Voltaire)在《風俗論》(Essai sur les moeurs)中說,“路易被人稱為‘溫厚者’,因為他軟弱;正因為軟弱,所以為人殘忍……他既沒有他父親的勇敢精神,也沒有這種勇敢所帶來的權威,于是便受到忘恩負義的報應。作為叔父,他非常野蠻;作為兄弟,他過于冷酷;而作為父親,他又過分的溫良”。“虔誠者路易的不幸,以及此后荼毒歐洲的那許多更為嚴重的禍害,其一個根源就在于給出世之人以治世之權,這種弊端當時已開始出現。”“虔誠者路易的軟弱,他的兒子們的忘恩負義,教士們的貪欲”不僅帶來了內戰,而且使得帝國“匆匆建立,也匆匆崩潰,內部戰爭使之四分五裂”。3

盡管孟德斯鳩對虔誠者路易的人品懷有同情,但是對他的性格缺陷頗有微詞:“不僅受到自己的情感的玩弄,甚至受到自己的品德的欺騙和迷惑;他對自己的力量從來都不理解,對自己的軟弱也一無所知;他不知道如何讓人們畏懼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讓人們愛戴自己;雖然他心里的邪惡很少,但精神上的缺點卻不勝枚舉。”“他的家庭被他攪得一團糟,十分混亂,他的君主國也因此而走向了滅亡。”孟德斯鳩認為虔誠者路易并沒有充分爭取教會和世俗貴族中任何一方的支持,由于他“揮霍掉了王室的產業”使帝國衰落。4

19世紀法國著名史家米什萊(Jules Michelet)則以飽含感情的筆觸敘述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建立起經典性二分式現代歷史敘事。大致以819年續弦為界,此前的虔誠者路易名副其實,不斷地主持公道,恢復政治秩序,“到這個時候,必須承認,路易的統治,強大而正義,維持了帝國的統一,拓展了其影響力。蠻族畏懼他的武力,敬佩他的神圣性。”由于受到妻子的蠱惑,此后性情大變,出圣入凡,軟弱起來,做了公開的懺悔,盡管這是歐洲倫理史上的大事,標志著自我意識由此覺醒,但是其后果堪憂。臣民們認為,他不配領導軍隊,帝國不僅為此蒙羞,而且由于貴族和主教期盼自立,遂開始走上瓦解的必然之路。皇帝再也無法扭轉多元部族分立的格局。虔誠者路易成為一位悲劇英雄。1

米什萊從性格轉變的角度來解釋虔誠者路易統治的劇變,并以819年為界說明其統治的前后不同。此后權威性歷史作品則將倫理與國務適當分開,從分國制度的視角來分析虔誠者路易統治的轉變以及加洛林帝國的解體。在《劍橋中古史》(The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第三卷中,法國史家普帕爾丹(Réné Poupardin)認為822年舉行的阿提涅(Attigne)公開懺悔,不僅使教會勢力塵囂而上,而且也是一個巨大的政治錯誤。這一年,虔誠者路易在王國大會上舉行公開懺悔儀式,為自己過于殘酷地對待侄子——意大利王伯納德(819年被判處叛國罪,在刺瞎雙眼時身亡)以及為父親的過失而請求得到寬恕。雖然普帕爾丹承認虔誠者路易的再婚帶來了災難性后果,與朱迪絲成親,使虔誠者路易受到皇后的深刻影響;但是他更重視帝國分割所造成的影響,認為823年禿頭查理的降生使“虔誠者路易此后的統治幾乎完全局限于3個方面:在朱迪絲的影響下努力為幼子爭取一份遺產;3個兒子所采取的反制措施;以及羅退爾一黨拼命維護統一原則”。2

在現代政教分離大勢之下,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存在著教會改革與政治措施的兩分視角。受此影響,其統治時期被一分為二。前一時期為厲行教會改革時期,他的功業得到了適當的肯定;后一時期則因為發生內亂而備受批評。政教分離的視角,使得個人虔誠不如政治治理那么引人注目,虔誠者路易的形象總體上較為負面。虔誠者這一綽號或多或少被視為一種政治能力缺陷,他是繼承偉大父親(查理曼)的不肖子;其統治標志著加洛林王朝由盛入衰、從統一走向分裂。3

二、政治制度、文本和政治話語:重估虔誠者路易

“二戰”后,比利時歷史學家岡紹夫(Fran?oisGanshof)在教學中系統梳理加洛林王朝盛衰史的時候發現加洛林帝國的衰落與加洛林文藝復興的節奏彼此并不一致,虔誠者路易的統治標志著加洛林帝國的分裂和衰亡、與其代表加洛林文藝復興的鼎盛期之間存在矛盾性結合。有鑒于此,他從制度史的角度重估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前期,為虔誠者路易翻案。盡管同樣是將虔誠者路易的統治時期一分為二,但岡紹夫雄辯地從制度建設的角度證明,828年之前的時期稱得上是加洛林王朝的輝煌時期。虔誠者路易從王國大會制度化、強化宮廷制度、推廣巡察欽差制度、法令規范化等方面鞏固了帝國一體觀念;但在其統治后期,由于自己的疏忽,虔誠者路易使一切都顛倒過來。4通過將關注點從政治事件轉向政治制度,岡紹夫不僅成功地把虔誠者路易統治分期的節點向后從819年移至828年,而且開啟了重估虔誠者路易的學術潮流。

1980年,美國學者托馬斯·諾貝爾(Thomas Noble)全面總結了岡紹夫之后30年的相關再評價進展,從教俗關系的角度批駁了學術界對虔誠者路易的批判。諾貝爾不僅認為虔誠者路易所進行的教會改革重要且具有原創性,而且還分別從教會地產的豁免權、羅馬教宗與加洛林君主的關系、自由選舉主教、822年的阿提涅公開懺悔等話題從有利于皇帝控制的角度做了積極的評估。虔誠者路易的虔誠也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富有)修道理想且有益地促進政治和制度改革。”諾貝爾呼吁,“要把虔誠者路易當作他自己而非查理曼的兒子”來研究。他推測,虔誠者路易并非沒有能力處理與兒子們的沖突,而是沒有相應的條件。5從教會政治史尤其是教權與帝權關系的角度,諾貝爾重估了虔誠者路易的虔誠。

在這種重估風氣的推動下,1986年國際學術界在牛津大學召開大會,兌現了從虔誠者路易的角度來研究其時代的承諾。會議論文集收入了31篇文章,厚達700余頁。其中珍妮特·尼爾森(Janet Nelson)續接岡紹夫的重估,從政治制度建設的角度重估了虔誠者路易的晚年,否定了將其統治時期前后二分的做法。她認為在830—834年的叛亂之后,虔誠者路易很快就實現了家庭和解;他不僅重新有效地控制了教俗高級官職的管理,而且通過更加富有技巧和文化特色的方式鞏固了邊防;通過開會和狩獵活動重建政治共識;從制度史的角度而言,虔誠者路易重拾王國治理的信心,以至于其統治后期是以延續前期為基調的。1

重估離不開對史料的重新闡釋。1990年代,一系列史料編輯工作要么重新提上日程,如虔誠者路易的贈地文書;要么編輯新版本,如1995年,恩斯特·特倫普(Ernst Tremp)重新編訂了瑟甘的《路易皇帝傳》和無名星官的《路易皇帝傳》。1996年,格爾哈爾德·史密茨(Gerhard Schmitz)編訂了安瑟吉斯(Ansegis)的《條令匯編》(Collectio capitularium Ansegisi),為學者了解虔誠者路易統一法令的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史料基礎。1997年法國學者菲利普·德普約(Philippe Depreux)出版了虔誠者路易近臣的集體人物傳記詞典。在重估查理曼、重釋帝國解體和反思法德國家起源研究的學術大潮之下,德普約將虔誠者路易牢固地安置于一個廣泛的教俗貴族群體之中,不僅有利于摒棄“他的兒子們貼在這位謙卑君王身上的消極偏見”,也有助于調查其治理的細節。2

2008年至2011年,為了進一步夯實牛津大學會議取得的學術成果,以柏林自由大學的斯蒂芬·艾斯德斯(Stefan Esders)為首席專家、一個國際學術團隊向法國國家研究基金和德國研究協會共同申請了為期3年的大型課題“危機的創造力:虔誠者路易的統治(814—840年在位)及加洛林帝國的轉型”。項目召集了3次國際學術會議,“圍繞重估虔誠者路易的統治交換新視野和新觀點”。3他們的具體工作則是重新編輯一些重要的政治文獻并提供詳細的評注和德法譯文。2013年,彼得·埃爾哈爾特(Peter Erhart)、卡爾·海德科爾(Karl Heidecker)與伯安哈爾德·策勒爾(Bernhard Zeller)一道重新編輯了虔誠者路易統治時期圣高爾修道院的贈地文書。2016年,3大卷虔誠者路易的贈地文書集由伯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著名史家科爾策(Theo K?lzer)領銜編輯出版。這一史料集不僅填補了虔誠者路易研究的最大史料缺憾,而且也標志著有關虔誠者路易統治的原始史料基本上都有了新的精校精注本。

對路易之功過人品的重估推動史料重編,而重編后的史料反過來推進對虔誠者路易的新理解。法國學者伊薩雅(Isa?a)敏銳地指出:“(虔誠者路易時期留下的)豐富多元史料為史家提供的是機遇:虔誠者路易的形象可以比查理曼更加細膩。”4通過重新解釋文獻,史家注意到,王國政治危機會激發政治文化的創造力,通過克服危機創造新的概念、嘗試新的道路、拓展政治多元化發展的新方向。多元化發展的背后,則是“共識政治”或者“政治共識”機制。

共識政治本是形容“二戰”后英國政黨政治的術語。朝野兩大黨政見差異日益縮小,在大政方針上形成了共識。20世紀末,英國學者珍妮特·尼爾森、提默西·羅伊特(Timothy Reuter)和斯圖亞特·埃爾利(Stuart Airlie)分別研究加洛林法庭、王國大會和軍隊集會,比較充分地揭示了加洛林共識政治的制度和運作機制。在加洛林政治體制研究中,缺乏系統的中央官僚制度被視為加洛林中央政治的硬傷,也被視為帝國分裂的制度原因。然而,加洛林共識政治提供了一種軟制度建設,使具有廣泛生命力的協商性政治得以實現。加洛林政治如何通過協商實現中央政令的有效下達,地方訴求如何及時地反饋到中央,中央、巡察欽差和基層頻繁互動,建構起強大持久的加洛林政治共識,深遠地影響到了后加洛林乃至整個中世紀政治。1而虔誠者路易一朝則是王國集會制度最為流行且制度化最為深入之時。2虔誠者路易所依賴的那套政治機制可能跟現代國家政治制度在形式上不那么相似,卻適應了當時地方政治復雜多元的現實。不僅如此,這套不那么中央集權化,不那么官僚化的政治制度,也起到了維持王朝治理穩定性的作用,如尼爾森在評價查理曼去世時所做的經典性概括:“不變的是制度。”3它不僅維系著王朝的穩定,而且還帶有非常深刻的普世性政治思想元素,有利于加洛林君臣齊心協力,去實踐能使帝國人民得到普遍救贖的基督教理想政治。

除了制度史的更新,從政治文化的角度,虔誠者路易的虔誠也得到了嶄新的評估。2009年,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教授麥克·德容(Mayke de Jong)發表專著《懺悔性政府》(The Penitential State: Authority and Atonement in the Age of Louis the Pious, 814-840),英國年輕學者庫特勒·布克爾(Courtney M. Bookler)發表《過去的罪證:虔誠者路易的懺悔和加洛林王室的衰落》(Past Convictions: The Penance of Louis the Pious and the Decline of the Carolingians)。這兩部作品分別從政治文化與史學敘事的角度共同將重估虔誠者路易的學術活動推向高潮。德容從基督教社會與政治話語的角度揭示了加洛林基督教共識政治的游戲規則: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虔誠者路易以身作則,通過舉行公開懺悔占據了道德高地,訓誡王國臣民,實現基督教神圣政治。她不僅將822年的阿提涅懺悔視為一種政治成功,而且也對其晚年的統治做了積極的評價。用她的話來說,加洛林帝國這個時候還沒有開始衰落。4而布克爾則從歷史記憶的角度分析了9世紀歷史敘事中的衰落話語,認為有關衰落的話語不可一概而論,人們往往是在利用衰落來說事,以戲劇化場景來增加說服力。為此,需要逐一地細致分析特定的衰落話語。

為虔誠者路易翻案的學術成果在2011年出版的英文教材《加洛林世界》(The Carolingian World)中得到了生動的展示。在論述內戰爆發原因的時候,作者對傳統解釋進行了批評:“傳統解釋將路易視為宮廷派系斗爭的被動角色,一派以皇后朱迪斯為首,試圖為了禿頭查理而重分帝國;另一派支持羅退爾和《帝國御秩》的不可更改性。這一觀點的難點在于過分依賴于為了證明皇后和叛亂者合法的宣傳性資料。”6相反,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太過于成功,他甚至有些咄咄逼人:派遣的巡察欽差肆意行使權威,幫助皇帝積極干預司法,尤其追究阿奎丹王丕平黨羽的罪責之時過于嚴厲;而且還創造了一套關注倫理和公正治理的、系統而行之有效的基督教政治改革話語。當路易大肆追究官員責任之時,貴族們和法蘭克人民也自覺地運用這一套話語來自我保衛并苛責虔誠者路易,要求他對軍事失敗、天降災異等負責并悔改,從而引發了內戰。盡管如此,由于制度的延續性,834年復位的虔誠者路易仍然有效地統治著帝國。7虔誠者路易的虔誠似乎不再意味著軟弱,而是代表了有理想的謙卑基督教君王典范;史家讀出了文獻背后那個具有權威感的、意圖有所作為的基督教皇帝。

三、虔誠與正義:對重估的重估

70多年來,以岡紹夫和珍妮特·尼爾森為代表的歷史學家,從政治制度的角度重評虔誠者路易,將政治人物的活動置于以共識政治為特點的政治制度框架之中,不以虔誠者路易個人的政治成敗論其所繼承并加以發展的政治制度,強調制度建設的成功及其良好運作,加洛林帝國并沒有因為虔誠者路易晚年的內亂而衰敗。1政治制度之外有政治話語和政治文化加持,教會與宗教又回到加洛林政治與社會之中,重估意味著從基督教神圣政治的角度來重新理解虔誠者所謂為何。

通過重估虔誠者路易,學者矯正了現代教俗分離視野下的某些學術偏見,將教會作為虔誠者路易統治時期政治和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分析當時人尤其是統治集團如何構建獨特的基督教政治話語、建設基督教社會政治共同體。通過重估,歷史學家不僅為虔誠者路易成功翻案,而且也從新的角度界定了加洛林政治。2

重估虔誠者路易和加洛林政治不僅促使學者去重新解讀加洛林王室留下的資料,而且增加了自下而上的視角。地方史的研究,通過對地方政治的揭示,更好地將加洛林王室政治置于地方政治的運作之中,王室與地方貴族之間的政治互動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揭示。英國學者茱莉亞·斯密斯(Julia Smith)的《行省與帝國:布列塔尼與加洛林王室》(Province and Empire: Britanny and the Carolingians)開導先河。她明確地以“殖民者與邊緣地區”的雙重視角研究布列塔尼地區。3在她之后,僅劍橋大學出版社的“中古生活與思想”系列之四就出版了諸多的地方史佳作。如1995年出版了帕特里奇亞·斯金納(Patricia Skinner)的《南意大利的族權:850—1139年間的蓋塔公爵領及其鄰居們》(Family Power in Southern Italy: The Duchy of Gaeta and its Neighbours, 850-1139)等。地方史的作品為重估虔誠者路易設置了中央與地方互動的政治交流框架,尤其為內戰研究提供了更加廣闊豐富的舞臺。

重估虔誠者路易的方法也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回到文本,從而回到史料,從新的角度進行文本解讀,提煉出相應的話語,進而分析這些話語所構建的文化。正是由于回到史料和文本,基督教話語的色彩格外濃烈,因為虔誠者路易統治時期的主要文獻基本上都是由教會人士所書寫。從這個角度而言,研究者似乎重新站在教會之窗前來觀察虔誠者路易的統治及其政治。虔誠者路易不再軟弱,也沒有忽視帝國的利益。

然而政治話語具有相當的理想性質,會脫離政治實際,乃至遮蔽歷史的真相。美國學者安德魯·羅密西(Andrew Romig)從君王鏡鑒體裁的角度,重新解讀無名星官對虔誠者路易的批評:虔誠者路易近乎完人,美中不足的是他“過于仁慈”。羅密西認為,古典司法正義與寬恕之間的張力被中世紀基督教會消解,虔誠者路易時期強調通過寬恕達成正義。惟有不講原則的仁慈方能在內戰之中獲得和平,作為擁有至高權力的皇帝,為了獲得和平,虔誠者路易不憚于寬恕其對手。無名星官的論斷是寓貶于褒。4

這一新的評價頗有點矯枉過正。重估虔誠者路易的重要代表托馬斯·諾貝爾也認為,無名星官承認虔誠者路易的唯一缺點,使虔誠者路易呈現超人形象的同時也具有普通人的色彩。5確實,在無名星官的《皇帝路易傳》中,“過分”與其說是貶義詞,毋寧為中性詞,可以修飾褒義或貶義詞。可能從道德的角度,過分仁慈也可以被理解為某種性格優點,然而如果回到話語背景之中,內戰正反陣營似乎都指責過虔誠者路易的過分仁慈。瑟甘的《路易皇帝傳》說,虔誠者路易耳朵根子太軟,容易聽信壞人的建議。833年,對手們也在指責虔誠者路易不以辦錯事為恥,反以能懺悔為榮。1正反兩方面的材料表明虔誠者路易的過于仁慈頗有點是非不分。

對于路易之過分仁慈和聽壞人的建議之指責,也意味著虔誠者路易的一些決策缺乏公正,甚至過分放任自己的權力意志。過分仁慈指向了他的家長制作風,虔誠者路易隨意處置家族成員的繼承權。例如817年,他跟一小撮人商議之后,頒布《帝國御秩》,立羅退爾為共治皇帝,強推確保兄長權威的帝國傳承模式;而在830年,他一意孤行,破壞了自己和大家宣誓效忠的《帝國御秩》,廢除了羅退爾的共治皇帝稱號;831年再次分國之際,虔誠者路易明確宣布,自己擁有改變繼承份額的權利。2 838年,阿奎丹的丕平去世之后,他也不顧及其生前的訴求,剝奪了孫子丕平二世(Pippin of Aquitaine II, 約823—864年在位)的繼承權;再如839年,他將帝國在羅退爾和禿頭查理之間均分,完全忽視了日耳曼路易的正當繼承份額訴求。3

四、結語

家族政治同時包含家庭與政治雙重關系,如何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是前現代政治的核心挑戰之一。虔誠者路易刻意彰顯父權,將繼承權與服從父權簡單地掛鉤,為此不惜隨意改變帝國傳承方案,觸發了嚴重的社會政治危機,使得帝國陷入公開的內戰之中。4雖然如學術重估所證明的那樣,這一歷史進程并不意味著加洛林帝國的衰落,危機引發政治創造力,加洛林政治從一元向多元政治模式轉化;但是虔誠者路易的晚年確實開啟了某種歷史轉折,將虔誠者路易的統治時期一分為二的理念依然有效。

加洛林君臣推崇虔誠,然而虔誠的具體社會與政治含意卻言人人殊。本文開篇提到了日耳曼路易要在晚年“重估”父親的虔誠,借此兒子與父親之間展開了一場關于“虔誠”的隔世對話。大約10年之后,這場競賽似乎以各有所得而暫時告終。圣高爾修道院(St. Gallen)的修士結巴諾特克分別提到了這對父子的綽號:“有必要提到您最光榮的被稱作‘光輝者’的父親路易、您最誠篤的被稱作‘虔誠者’的祖父路易。”5日耳曼路易被構建為聲名赫赫的王者形象,而虔誠者路易則以宗教虔敬為優。7世紀的圣徒塞維利亞的伊西多爾(Isidore of Seville)在其流傳甚廣的《辭源》(Etymologiarum libri XX)中指出,王者的美德主要“有二;正義和虔誠。對于王者而言,虔誠之德更值得贊美;因為王者當不言而喻的正義”。6他又說,凡是正義的王者都虔誠,然而并非所有虔誠的王者皆具有正義的美德。

揆之以這種政治話語背景,虔誠者路易的政治實踐功敗垂成,如何協調虔誠與正義,仍有待于加洛林政治的繼續探索。虔誠者路易所經受的政治曲折又以續弦、生子、邊疆危機等為導火索,如何從情感、性別、家庭、邊疆等多角度重估虔誠者路易,尚有待于更加多元化的視角分析。

[作者李隆國(1971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北京,100871]

[收稿日期:2024年3月11日]

(責任編輯:徐家玲)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av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久久a毛片|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 午夜爽爽视频| 日本午夜三级| 色哟哟国产精品| 天堂在线亚洲|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8090午夜无码专区|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高清|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婷婷中文在线|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婷婷丁香色|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37.|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国产在线啪| 国产xx在线观看| 亚洲αv毛片|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9伊人精品| 8090午夜无码专区|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1区2区| 免费在线观看av| 91福利免费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1区2区3区|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亚洲精|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纯内无码H| 综合亚洲色图|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丁香婷婷| 日韩第一页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人免费视频| 色综合网址|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日本影院一区| 欧美日韩综合网|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