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翟墨有10年了,看過她演的《金龜記》《八珍湯》和《楊門女將》。在演出現場,每一次都會被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感染,無論是她飾演的《金龜記》里的“康氏”,還是《八珍湯》中的“孫淑琳”,抑或是《楊門女將》里的“佘太君”,她永遠是唱腔高亢,念白沉穩,扮相端莊大方,氣度不凡。刻畫的舞臺人物生動傳神,唱、念、做、舞俱佳,深受觀眾喜愛,“吸粉”無數!
翟墨作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葆秀老師的得意弟子,已成為京劇老旦中青年領軍人物。“從8歲認識趙葆秀老師起,就篤定一生獻給京劇事業!”翟墨說。
祖師爺賞飯的北京孩子
翟墨不到8歲的時候,就被喜愛京劇的父親帶著到北京的劇場看戲,老長安大戲院、老吉祥大戲院都有爺兒倆的身影,一周少則一場多則兩場。
“爸爸喜歡帶著我看戲,也許就是帶著我玩,打發時光,也沒什么期許,因為我們家不是京劇世家,沒有一個人是干著這個行當的……”翟墨說自己小時候就是父親的“看戲搭子”。她記得跟父親一起看過《北國情》《鍘美案》《四郎探母》《三關宴》……而自己日后的恩師趙葆秀在《三關宴》中飾演的“佘太君”給小翟墨留下了深刻印象。
盡管如此,在翟墨8歲那年,老翟還是帶著小翟墨去報考了北京市少年宮京昆藝術團。誰承想他女兒不僅喜歡上了京劇里面的唱段,而且展現出與生俱來的天賦……當時是抱著玩的心態去考試的。
整個考試是在一種放松的狀態下完成的。主考翟墨的考官是京劇界的老前輩趙德勛老師——
“小姑娘叫什么呀?”“我叫翟墨。”“哪個MO啊?”“墨水的墨!”“哦,墨盒的墨。”“不是墨盒的墨,是墨水的墨!”老師被不明就里的小姑娘給逗樂了。
在老師的要求下,小翟墨用本嗓先唱了一段“青衣”,趙老師說:“小姑娘唱得不錯,但是沒有‘小嗓’啊,你還會什么呀?”翟墨放飛自我地唱了一段《打龍袍》,一起嗓,也就唱了三四句,沒唱完老師就喊停了。“行了,你就唱老旦吧!”翟墨出門就跟爸爸說:“我考上了!”也就是在那一年,翟墨認識了到北京市少年宮輔導的趙葆秀老師。
在班里,翟墨歲數最小,其他孩子都是十一二歲,老師教戲也是按大小個兒來,有時一天下來,輪不到她幾回課就結束了。有時候,下課等公交車回家的當口,趙葆秀老師會考一下小翟墨——
“今天教小X的戲你會嗎?”“我會呀!”“那你給我唱一段。”“好嘞!”小翟墨唱罷,趙老師又要求翟墨把臺步走一遍。翟墨表演完,趙老師一把就把翟墨摟在了懷里。在趙葆秀老師眼里,翟墨是聰明、靈秀,一點就通一教就會的孩子,與生俱來就是個唱老旦的好材料,這就是梨園行里通常說的“祖師爺賞飯吃”,而趙老師這一抱,注定了翟墨與京劇一生一世的情緣。
受過培訓不久,翟墨就開始代表京昆少兒團頻繁登臺演出,中南海懷仁堂,中山公園音樂堂,老舍茶館都留下翟墨演出的足跡。當年《北京晚報》《北京日報》報道說,北京京劇界出了個優秀的老旦苗子“小翟墨”。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翟墨少年即成名,她永遠是“鄰家的女孩”,故事里的“乖乖女”,被人學習的榜樣。
而她的自律也是出了名的。在她10歲那年,整整一個夏天為了保護好嗓子,保證暑期的演出能夠順暢進行,她竟然沒有吃過一口冰棍,沒吃過一口冰激凌。《北京日報》還以“一個夏天沒有吃過一根冰棍兒的小翟墨”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翟墨12歲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坐科七年名列前茅,18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班里第一個學生黨員,畢業后以高材生的身份進入北京京劇院工作。2002年以全班最小的年紀進入中國戲曲學院第三屆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深造。2003年被破格選入北京市文藝人才百人工程,后來又當選為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
翻開翟墨的履歷,凡是有老旦角色的名戲她都演過,包括《金龜記》《八珍湯》《李逵探母》《遇皇后·打龍袍》《楊門女將 》《對花槍》《岳母刺字》《紅燈記》《沙家浜》等。
至于獲得的榮譽更是不勝枚舉:2005年榮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老旦組第一名。2007年,翟墨在北京民族宮大劇院成功舉辦個人專場演出。2014年她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一脈千秋”新年京劇交響音樂會的舞臺,將京劇老旦藝術之花綻放在世界舞臺上。她多次參加新年戲曲晚會的演出,擔當主唱、主演,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總共五次且連續三年參加央視春晚,在戲曲板塊《蟠桃會》《盛世百花園》《生生不息梨園情》《百花爭艷》等節目中擔當主演。她還參加了建黨100周年“百年征程”大型演出以及“一帶一路”十周年的祝賀演出等等。
作為一位出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她曾出訪美國、奧地利、意大利、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到訪香港、臺灣等地區交流演出,為弘揚京劇老旦藝術貢獻力量,受到廣泛歡迎和喜愛!
學藝36年來,翟墨一直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提及過往和取得的成績,她絲毫掩飾不住對教過她的十多位老旦名家名師的感恩之情。尤其在學習京劇之初就能遇到恩師趙葆秀,翟墨更是感到無比幸運。
翟墨在不同的場合都表示過:趙葆秀老師不僅是嚴師,更是慈母,沒有恩師的教導就沒有自己的今天!特別是趙老師罹患癌癥以后,仍然不遺余力地傳承著京劇老旦藝術,令翟墨的心靈深受震撼,老師這是在用生命傳承啊!
盡管翟墨已功成名就,已經成為中國京劇界中青年老旦的領軍人物,但是她沒有沉浸在鮮花和掌聲中,而是堅持練功,認真排練。除了演出京劇的傳統劇目外,還深度參與策劃并領銜主演了新編歷史京劇《夫人城》,獲得高度關注和一致好評。她還參加了京劇《大宅門》的演出創作,成功塑造了“二奶奶”白文氏,被戲迷觀眾津津樂道,熱情贊譽。她挖掘了絕跡于京劇舞臺半個世紀之久的《雁門關》選段,參與整理了冷門戲《探寒窯》,創排了《昭代蕭韶·罵奸起釁》《裘盛戎》《姜秋蓮》等主、配演劇目。特別是應江西省京劇團邀請,領銜主演大型原創現代京劇《生死愿》,此劇亮相于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和第二屆湖北藝術節,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和肯定。
人到中年的翟墨,為了事業極為自律,很少吃涼的東西、辣的東西,堅持游泳健身,堅持練功不輟……
傳承好老旦藝術是一種責任
跟翟墨交流,感覺她是一個特別好的訪談對象,她不僅聲音悅耳,思維敏捷,而且有極好的口才。看得出,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中宣揚的“忠孝節義”與“仁義禮智信”,在翟墨身上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試想,身上沒有這種氣息,怎么能塑造佘太君這樣的角色呢!
好多人認為,梨園行的人難免會帶有一些傳統的“江湖痕跡”,在翟墨身上沒有,有的是責任和擔當。而她身上好多的優秀品質除了傳統戲文文化帶給她的,還有就是眾多老前輩對她言傳身教的影響。
比如說帶學生這個事。她有時候會下到地方搞教學,地方的同志仰慕翟墨老師的大名,一定要付上酬勞。翟墨的態度是,你先別提錢的事!“我要看你是不是有可塑性,你是不是熱愛這個,你是不是刻苦,你是不是把我教給你的東西呈現出來……這些是一個考察的標準,從上一輩那里傳下來的,你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情懷。”
翟墨說,地方的同志不容易,他們沒有我們這么多的演出機會,有些人所待的劇團生存狀況并不理想,有些人下班后還要做點小買賣貼補家用,他們需要我們的幫扶。
“好多人也很熱愛京劇藝術,但是由于生活的羈絆,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我現在狀態這么好,也是有強大的后援支持的,我們全家都為我服務。我就是管理好我自己,一切都是圍繞著藝術。”
翟墨也有抖音號,她只是用來做新戲的宣傳,或者日常狀態的發布,也是一個跟粉絲做良性互動的平臺。
由于多年頻繁的練功、演出,翟墨的身體也出現了傷病的狀況,不動的時候也會出現腰疼、頸椎疼的情況。但是每每看到從云貴高原打“飛的”、從濟南坐高鐵專程來看自己演出的“死忠粉”們,翟墨覺得所有的病痛和付出都值了。
“傳承好老旦藝術,是自己身上的一份責任!”翟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