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童被鄰居家未拴繩的狗咬傷,其父母向鄰居索賠醫藥費、誤工費和精神損失費8000元。協商不成,女童父母將鄰居告上法庭,而咬傷女童的狗是鄰居的朋友寄養在她家的。法院會如何判決?
鄰居家未拴繩的狗咬傷7歲女童,女童父母向鄰居索賠8000元
2024年夏天的一個早上,山東濟南北郊的一條街道上,一對年輕夫妻正拿著木棍追趕一條大狗。夫妻倆邊追邊喊:“咬人的狗,就該打死!”養狗人跟在他們身后,一邊大叫著讓狗快點兒跑,一邊對年輕夫妻大喊:“你們敲詐不成就要打死我的狗,實在太可惡了!”
年輕夫妻沒有追上狗,本就氣急敗壞,一聽養狗人在后面詆毀他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扭頭就跟對方廝打起來。路人見狀報了警,民警很快趕到。
年輕夫妻男的叫張杰,女的叫田玉佳。幾天前的一個傍晚,他們7歲的女兒琳琳正蹲在鄰居姜丹家門前的空地上玩耍,姜丹家的狗突然躥到琳琳身后,朝她的左腿咬了一口。琳琳疼得哇哇大哭。
張杰和妻子聞訊趕來,拿起一旁的木棍上前驅趕大狗。姜丹聽到喊叫聲從屋里走出來,一邊安撫琳琳,一邊催促著趕緊帶琳琳去醫院,并承諾會承擔所有治療費。張杰夫妻火速將琳琳送到醫院。
經醫生診斷,琳琳左腿皮膚出血受傷,傷口暴露等級為三級。醫生處理意見是,給琳琳注射狂犬病疫苗,沖洗傷口換藥,全休3天。
幾天后的一個早上,張杰和妻子拿著琳琳的醫療費用清單來到姜丹家,要求姜丹總計賠償8000元。之前表示愿意承擔琳琳治療費的姜丹,一聽到賠償金額就不樂意了:“咋這么多,咬破了點兒皮就要8000元,這不是訛詐嗎?”
張杰夫妻聽后很不高興:“什么訛詐?你家的狗咬了我們家琳琳是事實,雖然實際花費的醫療費只有兩三千元,可我們一連請了好幾天假在家照顧琳琳,不需要賠償嗎?還有,琳琳自從被你家的狗咬傷之后,天天晚上做噩夢,現在門都不敢出,不需要賠償精神損失嗎?”
姜丹不愿多賠,嘟囔道:“之前琳琳也接觸過我們家的狗,都沒出過事,說不定這次是她故意招惹狗狗才咬她的。”“你家的狗咬了人還有理了?”張杰夫妻被姜丹的話激怒了:“不賠錢也行,那我們現在就打死這條狗,權當賠償了!”說著,張杰拿起院中的木棍開始追打那條狗……
7歲女童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法院判決寄養人和養狗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之后,民警多次組織張杰夫妻和姜丹進行調解,但雙方在賠償數額方面存在較大分歧。調解無果后,張杰夫妻便以女兒琳琳的名義把姜丹起訴到了當地法院,要求姜丹賠償琳琳的醫療費、護理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各項經濟損失共計1.8萬元。如果琳琳此后有后遺癥,姜丹需承擔全部責任。
起初,琳琳父母要求賠償8000元,姜丹認為數額過高,不愿賠償。如今,賠償數額變為1.8萬元,姜丹更不愿意賠付,并且說咬傷琳琳的狗不是她的,而是朋友唐冉冉的。
原來,3個月前,唐冉冉計劃跟男友出國旅游,臨行前將狗寄養在了姜丹家。
考慮到狗的所有人是唐冉冉,法院立案后依法追加唐冉冉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2024年7月21日,當地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法庭上,姜丹說,事情發生后,她第一時間讓琳琳的父母送琳琳去醫院就醫,并承諾承擔醫療費,從未推卸過責任。但琳琳的父母主張的賠償金額太高,而且也沒有提供相關票據。另外,她還懷疑那條狗之所以會突然攻擊琳琳,是因為琳琳先對狗有了挑釁或者攻擊行為,導致狗被激怒了。唐冉冉也辯稱,自己的狗不是烈性犬,是家養犬,張杰夫妻并沒有證據證明是自家的狗主動對琳琳發起了攻擊。
張杰夫妻認為,姜丹和唐冉冉都在有意推卸責任,強烈要求法院追究兩人的侵權責任,但又缺乏狗主動攻擊琳琳的證據。這種情況下,法院該如何追究兩人的侵權責任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246條規定:“未對動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造成的,可以減輕責任。”
本案中,琳琳年僅7歲,根據民法典規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大型犬恐懼害怕是正常心理,不可能主動攻擊姜丹飼養的寵物狗。即使琳琳之前與該寵物狗接觸未發生狗攻擊人事件,也并不能保證之后不會發生。姜丹和唐冉冉均沒有證據證明是琳琳故意挑逗或攻擊寵物狗,導致該狗受驚攻擊琳琳。這件事的主要過錯在于姜丹未用繩拴住寵物狗,未給它戴上嘴套。琳琳被寵物狗咬傷一定會受到驚嚇,存在一定的心理陰影,雖然她未因此事構成傷殘,但受到的身心傷害顯而易見。
法院從關愛保護未成年人角度出發,結合當地生活水平,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為3500元。琳琳因此次被寵物狗咬傷所致的后遺癥或引發的癥狀并未實際發生,沒有事實依據,因此對于原告要求姜丹今后對此承擔全部責任的訴訟請求,依法予以駁回。
經核算,法院確定琳琳的醫療費、護理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各項損失合計7350元,由姜丹、唐冉冉共同承擔。
接到判決后,姜丹和唐冉冉均沒有上訴。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