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吉祥戲院,付強與方清平的相聲專場熱鬧非凡。舞臺上,付強與搭檔方清平配合默契,逗得臺下觀眾笑聲連連。
這不僅是付強的個人專場,更是他與學生、徒弟們共同展現藝術魅力的舞臺。“這次專場,我帶著學生們一起表演,每一個節目都有他們的參與。”采訪時,付強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這次專場,我特意安排了三個不同類型的節目,有唱歌模仿秀,有傳統相聲,還有和方清平合作的新作品。”這些節目不僅僅是簡單的拼湊,而是付強多年來藝術積累的集中展現。他解釋說:“這些年,無論是在藝術積累、作品積累,還是舞臺經驗上都有了一定的沉淀。我想把這些年的積累放大,呈現給觀眾。”
談及創作靈感,付強坦言他的靈感多來源于他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藝術的深刻理解。他相信,藝術只有貼近百姓,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心中。“老百姓喜歡的,無論是演員還是藝術家,都各有千秋。”付強說道,“我把自己的藝術特色拿出來,積攢的這些東西在舞臺上呈現出來,喜歡我風格的觀眾就會自發地來欣賞。”
在創作過程中,付強并不拘泥于傳統,而是大膽創新,吸收年輕人的靈感。“這次專場,我與新的搭檔合作,他們的舞臺風格和新的靈感給了我很多創作的動力。”付強坦言,“雖然挑戰不少,但有壓力才有動力,才能把最好的狀態呈現給觀眾。”
付強的個人專場,得到了觀眾的熱烈反響。在北京吉祥戲院,整個劇場內座無虛席,演出結束后,觀眾們依舊不愿離去,紛紛上前與付強合影留念。談到專場演出,令付強最為感動的是,雖然那天北京下著大雨,但是觀眾不僅來了,還給他們帶來了很多自制的小禮物。“觀眾的反饋和互動都特別真誠,讓我們一直到現在還懷念那場演出。”付強說道。
中國廣播藝術團,這是付強工作的地方,作為其中的一員,付強自豪地說:“中國廣播藝術團,可是相聲的國家隊。”從侯寶林、馬季到姜昆、馮鞏,一代又一代的相聲大師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今年8月,藝術團舉辦了兩場全新的相聲作品晚會,這是團里每年的重頭戲。“我們的晚會,不僅僅是展示新作品,更是一種對相聲藝術的探索和嘗試。”付強說道。
晚會中,藝術團大膽嘗試了新的表演形式和內容,將傳統相聲與現代元素巧妙融合,讓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時代的氣息。“我們團是國內唯一一個非遺的團體單位,這讓我們在傳承相聲藝術的同時,更有責任去創新、去突破。”付強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相聲藝術的敬畏與熱愛。
“藝術團的創作氛圍特別好,大家都像朋友一樣。雖然有時候也會為了作品爭吵、爭論,但大家都是為了把作品做到最好。”付強笑著回憶起與團隊成員的合作經歷。在藝術團的創作過程中,分工明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創研室的老師們負責初稿的創作,而演員們則進行二度、三度創作,將作品打磨得更加精致。
“記得有一次,我們為了一個包袱兒,整整爭論了一個星期。最后,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了一個既符合人物性格又能讓觀眾捧腹的包袱兒。”付強坦言在這種創作環境和氛圍里,藝術團每年都能創作出大量新作品,滿足各個階層觀眾的審美需求。
“藝術團的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是我們的特色之一。”付強介紹道。從馬季先生的幽默風趣到馮鞏老師的機智敏捷,再到方清平的單口相聲,每一位演員都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現出他們獨特的藝術魅力。“方清平的單口相聲,那種慢條斯理、娓娓道來的風格,讓觀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相聲的魅力。而我們這些中青年演員,也在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前輩們的經驗,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
付強深知,相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新鮮血液的注入。“我們團每年都會有新演員、新藝術家的引進,藝術創作和走向都非常健康。”同時,付強也強調傳承并不意味著守舊,而是要在傳承中創新。“我們要在保持相聲傳統韻味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讓相聲更貼近現代觀眾的生活。”
付強與相聲的緣分,始于十幾歲的青澀年華。那時,他與方清平一同結識了日后的恩師——李金斗。談及這段經歷,付強的話語中充滿了感激。在老師的調教下,他們一點一點掌握相聲的基礎,從基本功開始學習,然后得到了一定的積累后,老師會帶著他們走上舞臺去實踐。
李金斗對付強來說,不僅是技藝上的傳授者,更是人生路上的指路人。在付強的藝術成長過程中,每當遇到挑戰和困難,李金斗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他面前,幫助他調整心態,重新創作。這種師徒情深,成為付強相聲生涯中最堅實的后盾。
藝術之路從不是一帆風順,付強也經歷過低谷。他曾三次參加國家級的相聲大賽,第一次只獲得了三等獎,這對自我要求極高的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然而,正是這次失敗,激發了他更加努力的決心。在師傅李金斗的幫助下,他重新創作,排練新作品。四年后,他憑借《開心之旅》一舉奪得金獎,實現了自己的心愿。“每個人都會經歷低谷,對我來說,那次失敗就是最大的挑戰。但幸運的是,有師傅的幫助,讓我能夠重新站起來。”
對于每一場相聲表演,付強都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他認為,相聲藝術的選材至關重要。“一旦作品題材選好了,那么就是良性循環了。”付強說道。在準備過程中,付強和搭檔總是先找題材,后創作,再落實到腳本上。他們習慣于通過反復排練和磨合,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盡善盡美。這種嚴謹的態度,使得他們的作品總能在舞臺上綻放出獨特的魅力。
相聲講究“說、學、逗、唱”,付強坦言唱對他來說最具挑戰,因為他的嗓音條件并不好。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氣餒,反而通過不斷地努力,盡量克服這一難題。而最能讓他與觀眾產生共鳴的,則是互動。“我非常愿意跟觀眾有更多的互動,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表演風格。”在他的表演中,總能看到他與觀眾之間的默契配合,這種互動不僅增添了表演的趣味性,也讓觀眾更加投入其中。
面對相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付強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傳承與創新是相聲藝術發展的雙翼,缺一不可。“傳統相聲傳承跟創新這兩個絕對不能弄混順序。我們一再強調一定要先傳承后創新。沒有傳承,那創新就是一紙空談。”付強強調說。他自己在創作中,總是在傳統相聲的技巧上,融入新相聲的內容,從而打動現代觀眾。
近年來,新媒體平臺的興起為相聲藝術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渠道。付強對此持積極態度:“我個人認為這是好事兒。新媒體、自媒體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我們的相聲藝術。我們應該感謝這個年代,感謝這些平臺。”
生活中的付強一直堅持“三不”原則,就是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這是他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他養生之道的精髓所在。“我覺得,養生不在于刻意去追求什么,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做到。”付強笑著說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淡然與自信。
打羽毛球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也是他釋放壓力、保持活力的秘密武器。“無論多忙,我都會擠出時間去打球,這項運動不僅讓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更讓我在舞臺上充滿自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家立業被視為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對付強而言,家庭是他最堅實的后盾。“家庭和工作,就像是天平的兩端,需要精心平衡。”他深知,作為公眾人物,忙碌的演藝事業往往讓他無暇顧及家庭,但家人的支持與理解,讓他能夠無后顧之憂地投身于藝術之中。
“我的家人,他們會無條件地支持我,這讓我在事業上更加堅定。”付強的話語中,滿是對家人的感激。他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尋找與家人共度的時光,無論是節日的團聚,還是日常的溫馨,都是他心中最寶貴的財富。
旅行,是付強的一大愛好。他享受在旅途中發現新奇的樂趣,更喜歡那些充滿年代感的老城,那里的人間煙火,總能觸動他的心弦。“每到一座城市,我都喜歡去那些老街老巷,看看當地人的生活,那才是一個城市的靈魂。”
成都,是他最愛的城市之一。“那里的生活節奏,讓人感覺特別舒服,就像是給身心加油的站點,每次去都能讓我徹底放松下來。”付強回憶起在成都的時光,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旅行,對他而言,不僅是身體上的遷徙,更是心靈上的洗禮,每一次旅行歸來,他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靈感,融入相聲的創作之中。
面對未來,付強有著清晰的規劃與期待。“藝術是無止境的,我希望能在相聲之外,嘗試更多不同的藝術形式,比如情景喜劇、電影、電視劇等。”他相信,這些跨界的嘗試,不僅能豐富他的藝術人生,更能為相聲的創作帶來新的靈感與活力。
“只有讓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才能在藝術的天空中飛得更高更遠。”付強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決心。他深知,藝術之路從無坦途,唯有不斷挑戰自我,勇于嘗試,才能在藝術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成就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