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麻柳刺繡;符號學;文創產品;紋樣創新;圖案構成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8-0094-04
引言
麻柳刺繡,又被稱為“扎花”,是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一帶流傳的傳統民間刺繡藝術。它淳樸精美,傳承了較為傳統的手工技法,同時色彩鮮明且具有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格。麻柳刺繡不僅體現了麻柳先民的巧手心靈,還代表了秦、蜀、隴不同地域文化和漢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顯露著時代特征和濃厚的地域氣息。文章聚焦于探究麻柳刺繡紋樣在視覺語言特征方面的表現,將其應用于文化旅游產品設計之中,期望以此傳承、保護麻柳刺繡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
一、研究現狀
麻柳刺繡作為一項傳統民間手工藝創作,也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麻柳刺繡這一文化符號面臨著種種挑戰。即使在經過全國性和地方性政府的保護之后,這種匯集生活智慧的手工創作依舊不能與大規模生產的機器刺繡相競爭。然而,正是由于這一無法與其他技藝相媲美的短板,使得麻柳刺繡在不同于其他工藝品的領域中擁有著獨具特色的價值。麻柳刺繡的現代繼承者,已經不再拘泥于將傳統的刺繡技藝單純作為傳統穿戴的一種形式,而是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夠表現現代美學的展示方式。這種轉變在現代社會得到廣泛展示和欣賞,同時也表現出一種應對文化全球化時代轉變的新思維以及對藝術的尊重和追求。更進一步,這種趨勢也使得麻柳刺繡成為蜀繡中備受矚目、發掘和創新的派別。因此,刺繡本身所具備的研究探索價值也應得到充分認可。
廣元地區獨有的麻柳刺繡被視為一種高度可識別的文化符號,運用設計符號學對此種文化符號進行深入分析,則可進一步探究其從形態到深層文化層面的內在含義及表述。文章選用符號學理論作為研究角度,對麻柳刺繡紋樣進行幾何化和抽象化,提取其視覺語言特征,以此為基礎實現文旅產品設計與開發。一方面,借助對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內核的理解和深度挖掘,賦予當代產品全新的設計含義,從而能夠推進民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另一方面,利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段對麻柳刺繡進行自我創新,實現與現代文化的融合與發展。
二、研究思路
在對民間手工藝進行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文章在深入調研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產品的特點和當地本土文化意象,抽象提煉符號化元素,并將傳統手工藝與西方現代符號學的理念有機進行融合,以現代化設計思維展開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研究,研究思路見圖1。
(一)結合田野調查法與文獻資料法深入探究麻柳刺繡的歷史發展、造型圖案及文化含義等諸多方面。
(二)基于符號學理論的3 個維度,運用圖像描摹和形態學分析方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和解析,并采用圖表形式呈現分析結果,為文創產品設計實踐做出準確支持。
(三)從所選紋樣元素進行提取、解構、重組的角度出發,運用現代設計手段進行演化,將其符號元素運用于文創產品設計中。
三、麻柳刺繡紋樣符號學分析
符號是一種信息交流的介質,是能指與所指的結合物。人們常用符號作為信息傳遞的載體并實現相關行為。符號學作為一門研究這些符號的學說,通過對符號的原理和方法進行探討,為設計符號學理論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設計符號學則在符號學的理論體系基礎上而來,專門探討產品設計的本質[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間刺繡具有廣泛的文化象征意義,麻柳刺繡同樣如此。通過其獨特的文化符號系統,麻柳刺繡傳達其所表達的文化內涵,體現人們美好的愿望[2]。文章運用符號學對麻柳刺繡紋樣進行設計分析,以深化對其所含文化內涵的理解,進而將這一獨特的手工藝通過現代設計手段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之中。據文獻資料搜集,本研究選擇代表性麻柳刺繡作為研究樣本,進一步進行語義分析、語構分析和語用分析3 個基本分支,逐層揭示了設計的造型、色彩、內在功能結構等要素,同時也闡釋了設計中所涵蓋的文化內涵、故事情境、社會認知等方面。因此,將設計符號學與傳統設計學的理論與設計實踐相融合,有助于推進設計符號學的深入發展。
(一)麻柳刺繡紋樣視覺符號的語構分析
1. 麻柳刺繡紋樣造型符號語構分析:麻柳刺繡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主要為廣大勞動人民穿戴使用,內容注重大眾喜愛的元素,具有象征意義。雖然麻柳刺繡的制作過程富有創造力,但也有一些規律可循。造型紋樣是麻柳刺繡裝飾的核心元素,繡制時通常遵循中國傳統的對稱均衡式構圖。麻柳刺繡在長期發展中遵循著傳統的構圖形式。該形式主要可分為連貫式和分段式兩種,并表現為采取對稱法和平衡法等構圖手法的方式。其中,連貫式的構圖常采用連續對稱的花樣來控制畫面的大部分區域,以此創造出鮮艷而樸實的藝術效果。而分段式的構圖方式則將整個畫面分為前后兩段或上中下3 個部分等,以呈現出多樣化的視覺效果。每個部分彼此獨立,但又相互呼應,極大增加了藝術表現力。不僅如此,獨特的裝飾圖案也貫穿了麻柳刺繡一脈,其中,山、水、人物、花草、樹木、蟲鳴以及鳥獸等具備了獨特的象征和寓意。除此之外,繡女們還將山水、花鳥以及人物進行了夸張和變形的處理,以此為創作添加了更加獨特的風格。上述透過麻柳刺繡展示的生活風貌不僅是當地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存環境的喜好的體現,同時也向人們傳授了其樸素生活的包容性和融合性。作為當地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麻柳刺繡的圖案設計表現得十分豐富多彩,從幾何圖形到人物描繪、動植物圖案等都包含其中。因此,本章將挑選多樣的麻柳刺繡圖樣,將其轉化為矢量圖,并對于其形態變化、元素組成和構圖方式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捕捉麻柳刺繡所傳達的圖形要素,部分成果見表1。
2. 麻柳刺繡紋樣色彩符號語構分析:麻柳刺繡的顏色受材料限制,相對單一且變化不多,通常使用純樸的白色和藍色為主基調,配以不同形式的彩繡,如紅底彩繡、黑底彩繡、藍底彩繡、白底彩繡、藍底白繡、黑底白繡等[3]。圖案花紋以紅、藍、黃、綠、白等鮮艷色彩襯托,搭配不同明暗冷暖色調的棉線,簡約明朗,體現了充滿熱情的鄉土氣息。色彩運用注重強烈的對比,引人矚目的圖案,逐漸形成了一種端莊或活潑、素雅或艷麗的藝術風格。顏色的搭配可以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偏好。麻柳刺繡常采用受人歡迎的顏色,例如紅色、粉紅色、綠色、黃色和藍色,并搭配白色、藍色或黑色作為底色。繡工們善于運用明亮對比的色彩,經常使用藍白、黑白、紅白或純白作為底色[4],使作品既鮮艷又不平庸。在進行刺繡時,繡工總是勇于嘗試紅綠相間的配色,同時補充了黑邊或白邊,達到了減弱強烈色彩對比的效果,從而增強了畫面的協調性。紅色一直以來都象征著幸福和熱情,而綠色則象征著生命和自然,這體現了麻柳人民審美理念的特點[5],見圖2。
(二)麻柳刺繡紋樣視覺符號的語義研究
麻柳人相信一切都有生命,刺繡作品常常以自然界中各種事物為靈感。大體上,可以將其劃分為3 種類型:首先,是以人類為核心的慶典活動,通常選取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作為素材,包括農耕、收獲、狩獵、婚禮等主題,體現了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和對和諧生活的向往;其次,是自然風景畫面,常見元素包含太陽、月亮、各類星體、河流、湖泊、海洋等,此類紋樣元素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通常被用作裝飾品,例如掛畫、桌布等;同時,也經常以動植物為主題,進行單獨或組合的描繪,通常會使用吉祥物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個人愿望的表達。麻柳刺繡所展示的圖案都是具體的紋樣,源自祖輩的傳承和抽象的簡化,呈現出裝飾性和藝術美感。
1. 顯性語義:通過對麻柳刺繡文化符號的形象分析可得知,在視覺表達方面,麻柳刺繡圖案主要來源于幾何、動物、植物、吉祥文字、人物以及動植物排列組合等多個領域。這些圖案與當地的民俗風情息息相關,具有豐富的意象性,并且造型簡練、夸張,見表2。
(1)動物圖案:麻柳刺繡中廣泛使用了各種動物形象,其中主要包括調皮可愛、富有活力的獅子,虎虎生風的老虎,色彩艷麗、翩翩飛舞的蝴蝶,以及喜鵲、蝙蝠、龍鳳、鴛鴦等。
(2)植物圖案:植物紋樣則較為常見的有蓮花、菊花、桃花、牡丹等,這些圖案均取材于生活常見植物,并經過刺繡技法的美化。
(3)吉祥文字圖案:麻柳刺繡中還常見使用吉祥文字,如“福祿壽喜”等文字,常常采用單字或長字串形式呈現,具備美好寓意的文字常常與生動的紋樣相互搭配。
(4)幾何圖案:幾何圖案大多以邊框紋路為主,常見的有云紋、犬齒紋、“卐”字紋等。
(5)人物圖案:以基于人物為核心的節日慶典活動也是麻柳刺繡中的常見圖案內容,例如“國泰民安”“清官出巡”“老鼠嫁女”“美女打牌”“吉祥豐收”等傳統民間故事和傳說都為麻柳刺繡的圖案提供了豐富的內涵。
2. 隱性語義:麻柳刺繡圖案在當地深受勞動人民喜愛,具有大眾化的藝術內涵和表現形式。通過圖案,人們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國傳統圖案注重寓意吉祥,人們向往幸福和健康。同時,刺繡圖案也反映了人們對內心寧靜、善良的追求。石榴寓意豐收和繁衍;牡丹寓意富貴華麗;喜鵲寓意浪漫愛情;鳳凰象征吉祥與和諧;蝙蝠象征福氣;鴛鴦象征美滿的婚姻和團結;壽桃寓意長壽;獅子和老虎則被視為力量的象征,見表3。
(三)麻柳刺繡紋樣視覺符號的語用研究
語用學側重于從使用者的角度,解釋符號與其使用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對麻柳刺繡圖案在現實環境中應用以及與社會有關的意義進行分析,可以對麻柳刺繡的文化內涵和價值有更加全面的理解。麻柳刺繡強調實用性,其主要應用于家居和生活用品的裝飾。麻柳刺繡圖案可被運用于多種服飾和生活用品,如枕套、鞋墊、襪底、圍腰、手帕、童帽、繡花鞋、帳簾、肚兜、荷包、香包、桌布、壁掛、床單和蓋頭等[5]。刺繡圖案在服飾中的應用注重于裝飾、象征和實用性,使用者主要是廣大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穿戴。麻柳人以樸實的繡工之言,詮釋了他們對美學思想和內心情感的表達,述說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贊美,對美好未來的期許,以及對善惡之辯、公正正義的良心呼喚,極富有思想性。繡女們將常見動植物、山水風景和生活場景等進行概括、抽象、幾何化,提煉出獨特的藝術形式[6]。圖案紋樣中展現了生活的影像,體現了創造性的構思,同時嚴謹的刺繡技法更是將這些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了布料上。這是麻柳人的生活智慧,也是麻柳人特有的審美趣味。麻柳刺繡的創作者很多都是未經受過教育的女性,她們通過口頭傳承的方式將麻柳刺繡代代相傳。她們巧妙地將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將歷史知識和道德倫理融入到刺繡作品中,讓人們在欣賞的同時獲得教育,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這一切都展示了麻柳刺繡的文化歸屬[5]。
四、麻柳刺繡紋樣元素在文創設計領域中的應用研究
首先,在保持麻柳刺繡紋樣語構形式不變的前提下,針對菊花、石榴花以及牡丹花紋樣中的視覺符號進行抽取和總結,運用現代設計語言進行創造性的創作。采用融合麻柳刺繡視覺符號與其他文化載體相結合的方式,致力于推動麻柳刺繡文創產品的開發與設計。其次,對選取的3 種麻柳刺繡紋樣進行語義擴展和轉化,深度挖掘其中所包含文化的“語義”。通過深入探索麻柳刺繡所蘊涵的文化內涵和功能,并運用提煉出的造型與色彩,創造性地改變紋樣提取過程,在紋樣提取上做出創造性的變化,從而傳達出當地刺繡文化所蘊含的美好寓意。
(一)紋樣圖案提取及重構
1. 紋樣圖案提取:在文創產品設計中,我們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將裝飾性放在首位,同時結合產品的形狀和功能,重新組合麻柳刺繡的紋樣,以展現美的裝飾效果,同時彰顯民俗文化的特點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1)菊花紋樣:菊花紋樣是麻柳刺繡中最典型的紋樣之一,代表著許多高尚品質,象征著對親人的留戀和思念,以及純潔的愛情和堅定的友誼。同時,菊花也體現了廣元人民堅韌不拔的品質,以及對幸福與和平的追求。提取紋樣時保留了原本花型,以花心為軸形成左右對稱與上下對稱紋樣。色彩上保留原始配色,黃色的花蕊與粉紅的花瓣,夸張抽象地展現了菊花的姿態。
(2)石榴花紋樣:石榴花果繁茂美麗,寓意財富、繁榮、子孫滿堂,繡制者常以石榴來表達對親人衷心的祝福。提取紋樣是將石榴花苞與石榴作為主體紋樣,向下垂落的石榴花花苞和沉甸甸的石榴。選取黃色與紅色寫實石榴原本的色彩,藍色的葉片與紅色的花苞形成強烈視覺效果,飽和度低的藍色與紅色和諧了畫面。
(3)牡丹花紋樣:作為國花的牡丹被視為花中之王,優雅端莊,高貴典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著忠誠信義,履行承諾的精神,在刺繡藝術中常常被運用來象征堅定的愛情。牡丹的花紋圖案作為麻繡的標志之一,往往以夸張的形態出現在刺繡作品上。圖案中心的八瓣花瓣由中心向四周散開綻放,右上角還有兩朵花苞相纏繞,色彩選取漸變的紅色形成由深入淺的花瓣形態,見表4。
2. 紋樣重構組合設計:通過提取和分析設計要素圖譜中的紋樣元素,筆者選擇了菊花紋、牡丹紋和石榴紋這3 種典型的麻柳刺繡紋樣,并將其進行設計重組。這3 種紋樣在語義上都具備了“生命延續”和“堅定純潔”的相似含義,紋樣本身也包含了能夠產生新生命的能力,為進行深度挖據實用功能和美學功能的設計創新提供了條件。通過對紋樣進行解構、重組與變換,可以將牡丹紋和菊花紋以及石榴花紋進行形態重組,并以石榴花紋的圓形結構為基礎形態進行排列變化,將牡丹紋在此基礎上進行重復、對稱、旋轉,形成共生圖形;同時,在菊花紋的基礎結構形態上組合紋樣,分別提取牡丹花苞進行左右對稱排列。其中,菊花紋作為一種經典的中國傳統圖案,在文化中具有豐富的內涵,牡丹紋則以其雍容華貴的形象、獨特的造型和多樣的花形而受到廣泛的喜愛,石榴紋則因為寓意著財富、豐收和幸福而在傳統文化中備受推崇。這3 種紋樣元素不僅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而且在文化和歷史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適合用于設計衍生圖案的構建與發展。在滿足現代審美需求的前提下,對核心紋樣進行設計演變,保持紋樣元素不變。以選擇的3種紋樣為例,展示圖案衍生的設計過程,如圖7 所示,形成一組新的紋樣。在色彩上保留麻柳刺繡傳統的配色方案,色彩以紅色為主,采用黃色、粉色、藍色等對比鮮明的輔色,整體圖形給人一種簡潔明快、華麗而不俗的感覺,見圖3。
(二)實踐應用作品
根據當前審美觀念的標準,本次文創產品的設計實踐采用了不同的配色和圖案組合方案作為主視覺標志,同時,遵循著現代產品設計理念的實用功能、文化底蘊與審美原則進行設計。此外,我們還以麻柳刺繡圖案的符號特征為基礎,通過文創產品來關聯語義和文化內涵。為了滿足現代生活審美需求,可以對麻柳刺繡的功能和形態進行創新轉化,使其適應不同的實用場景。因此,在設計相關文創產品時,可以將其應用于辦公用品的設計。系列化文創產品提供多樣化的消費體驗,迅速滿足市場需求。引發觀察者進一步挖掘和探索這些產品視覺表達所隱含的深層意義,創造出傳承傳統文化底蘊、符合現代審美的麻柳刺繡文創產品。
在當代社會,人們在面對快節奏的工作壓力和激烈的社會競爭時,對于情感上的放松和解壓的需求逐漸增加。為了提高辦公用品的使用體驗,加強用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將所處地域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辦公用品設計中,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消費需求,而且可以通過文化元素的凝練,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著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價值。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本次設計作品針對此背景進行了一系列辦公用品設計方案的開發,見圖4。辦公用品設計主色為粉色,底色為黑色和白色。這3 種顏色是麻柳刺繡的典型代表,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民俗特色。本次設計將麻柳刺繡手工藝文化的標志、標準色和紋樣的組合反復應用于辦公用品。
另外,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如何利用電子媒體實現將靜態視覺符號與生活相結合,從而提高信息傳播的有效性,是麻柳刺繡紋樣設計轉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年來,隨著微信紅包的普及和推廣,微信紅包封面逐漸成為品牌營銷和宣傳傳播的新方式。通過將品牌形象和營銷元素融入紅包封面中,能夠有效地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和興趣,從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戶關注度。許多品牌也開始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品牌傳播和營銷活動,通過微信紅包封面營銷活動,深度參與數字營銷和互聯網營銷領域,實現品牌推廣和用戶黏性的雙贏。為了進一步傳播麻柳刺繡文化,可以結合微信紅包封面設計,提高其曝光度和推廣效果。具體的設計內容包括紅包封面單線和填色兩種形式,詳見圖5。我們可以通過提取和重新構建麻柳刺繡紋樣的符號語言,并進行數字化處理,以增加受眾的新鮮感和舒適度。用戶領取到心儀的紅包封面后,可以向他人展示,展示自己的獨特品味和喜好。
結語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麻柳刺繡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已經成為廣元地區文化的象征。通過融入三分法“語構”“語義”和“語用”概念的莫里斯符號學,麻柳刺繡文創產品設計對其紋樣進行了整理和分析,揭示了不同類型紋樣所蘊含的美好寓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設計,將創新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之中。麻柳刺繡的文旅產品具有濃厚的本土文化特色,有助于推廣當地文化,促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