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摸魚”源自成語渾水摸魚,打工人表面上一頓一頓地敲擊鍵盤,不時皺緊眉頭面露難色,耳機里卻在放著郭德綱,這就算是摸魚達人典型。
誰不知道,摸魚只能悄悄的,但是清華大學不僅“堂而皇之”地開了這門“摸魚學導論”,更是“囂張”地在課程介紹里直接點明,開這門課就是給大家分享摸魚小技巧,提高校園生活幸福感。
課程作業(yè)也是奔著一個目的去的——造福每位摸魚人。每周的小作業(yè)是分享摸魚小技巧、令你感到開心的事情、調試壓力的方法。大作業(yè)則是選擇一門你上過的課,介紹老師的授課方法和你的收獲,并經(jīng)過課程組統(tǒng)合后,還能代代相傳給學弟學妹。更重要的是,這門摸魚學也是深諳摸魚之道,根本沒有期末考試,也不會在成績單上有任何影響。這意味著,在這門課上越不摸魚,成績就越差,越摸魚,成績才越好?邏輯縝密的同學很快發(fā)現(xiàn)了這奇妙的“卷摸悖論”:如果在摸魚課堂上公然摸魚,可能會導致不及格;如果在摸魚課堂上用功,又不符合這門課的精神內核。如果在這門課上還卷,那么就是卷其他課的同學;如果在這門課上摸魚,卻是在卷這門課的同學。那么問題來了——摸魚是卷,不摸還是卷,這課究竟該怎么上?
清華大學的這門“摸魚學導論”真的靠譜嗎?事實上,這門摸魚學的開課人,并非教授、講師,而是清華大學的一位大一學生——高同學。他無意中發(fā)現(xiàn),在清華大學的“荷塘雨課堂”平臺上,所有人都可以創(chuàng)建一門課程,于是便半開玩笑地建了這門“摸魚學導論”。一開始,這門課程的小群里只有十幾個人。高同學被大家稱為“高老師”,還煞有介事地模仿老師的口吻,自娛自樂玩兒得好不快樂。但是沒想到,這門清新不做作的課程,很快刷屏清華人的朋友圈,引起了更多同學的注意,不僅課程群很快加滿500人,“荷塘雨課堂”的課容量也從原來的500人,擴到了2000人。
不難發(fā)現(xiàn),這門課的名字雖然披著搞笑的外衣,內容卻是實打實的好東西。課程設計的初衷是緩解同學們的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在信息真真假假無法分辨的社交媒體之外,給大家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讓大家在繁忙學習生活的摸魚中找到快樂,降低壓力?!案呃蠋煛辈粌H精心制作了課件,還給大家上傳了《自我形象及其結構》《馬丁·賽利格曼:談論積極心理學》的視頻。
為什么摸魚學能被互聯(lián)網(wǎng)選中呢?還記得前幾年,最流行的是佛系文化,怎么突然間要變了?是的,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只錢會通貨膨脹,人也是。上至八十下至三歲,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能內卷。我們每天既要被別人卷,又要反卷別人。卷來卷去,不累嗎?累!我們不僅累,還煩透了這互相內耗的風氣。所以摸魚學簡直打響了反對內卷統(tǒng)治的第一槍。它似乎不僅可以教你摸魚技巧,還能會聚這么多同學互相安慰,和你一起摸魚偷得半日閑,這樣一個身心烏托邦,它能不香嗎?但是話說回來,摸魚歸摸魚,不能因為摸魚耽誤了正事兒。摸魚的最高境界應該就是“雖然我在做這件事期間摸魚過,不過我還是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所以,這門摸魚學想教給大家的,更多的是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技巧,是調節(jié)工作和愉悅身心的平衡,而不是鼓勵大家真的放棄原有的目標和規(guī)劃。
(張秋偉摘自微信公眾號“INSIGHT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