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會強調并就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作出部署,釋放了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我國已經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實踐充分證明,開放帶來進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服貿會是中國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引領創新的重要平臺,也是展現服務貿易前沿趨勢和國際合作成果的廣闊舞臺,為推進我國的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積極貢獻。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既包括經濟和技術層面的交流,也包括文化和價值觀的傳遞。新征程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匯聚各類資源和多方力量,而公共關系作為連接不同主體、促進溝通與理解的重要手段和橋梁,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塑造國家形象,推進對外開放事業發展。公共關系的重要任務是塑造和展示良好國家形象,為改革發展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充分借鑒公共關系理論和實踐,可以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傳播效能,助力推動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通過生動有效的國際傳播,努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交往,展示中國的開放包容,為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奠定堅實基礎和保障。
擴大品牌影響,賦能企業發展。公共關系助力中國企業做大做強,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國內外知名度。幫助中國企業更好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趨勢,有效推動對外技術和各領域合作。同時,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持,促進與當地公眾更好溝通,開展有效的公益活動,提升企業在海外的形象和聲譽,增強國際競爭力。
立足真實透明,建立信任關系。公共關系推動政策、法規和商業信息的透明化,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共關系可以進一步服務政府部門打造透明穩定可預期的制度環境、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升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影響力。通過與國際組織、外國企業、媒體和公眾的積極互動,提升信任度,吸引更多來華投資、經商、開展合作,推動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
擴大人文交流,推動文明互鑒。公共關系可以搭建起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梁,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在近年來舉辦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中,國際國內的公關專業團隊為活動提供了全方位的公關服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公共關系通過組織文化節、展覽、演出等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推動在文化、教育、出版等各個領域的對外開放和深入的交流合作。

做好危機管理,增強發展韌性。針對對外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事件、爭端以及不確定性,公共關系通過有效的危機溝通策略,豐富的危機處置經驗,可以幫助緩解沖突局面,保護國家和企業利益。通過協調各方關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增強企業發展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在制定相關政策和實行相關舉措時,公共關系要求制定相應預案,不僅著眼當下,更預見未來,以做好整個過程的風控管理。
公共關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關系能夠促進交流溝通、協調各方關系、塑造形象品牌、推動合作共贏,在推進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努力做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實踐者、有力傳播者和專業推動者。協會將積極主動作為,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搭建交流合作平臺,不斷加強溝通協調,凝聚社會共識,匯聚發展合力,為推動中國特色公共關系事業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趙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