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沒有終極關懷?有的,就是培養獨立人格。
獨立人格范式的核心是自強。我們講自信,其實,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文化自信,歸根到底取決于自強。一個體格強壯的人,就敢于掄錘揮斧;一個智力強悍的人,就善于化解困局;一個技藝高強的人,就勇于挑起重擔;一個經濟富強的人,就無懼各種危機;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就不會隨風搖擺;一個思想強大的人,就能夠征服他人。
怎樣才能使自己強大起來?需要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基礎教育最為重要。它施行于一個人長身體、長知識、長才干、長見識、長意志、長思想的關鍵時期。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所以,衡量一所中小學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它能否讓學生強大起來。能夠培養學生邁進高一級學校,當然是學生強大的標志;能夠培養學生具有一技之長,當然是學生強大的標志;能夠讓學生找到發揮自己優長的位置,當然是學生強大的標志;能夠培養學生具有深刻的思想、堅強的意志,當然是學生強大的標志。總之,你能讓學生站立起來,就是在培養他的自強能力。基礎教育一定要打好基礎,要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教育一定要給學生摔倒了自己爬起來的鍛煉機會,教育一定要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巨大潛能。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校不能挑選學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那種挖空心思把好生源集中到自己學校的做法其實是在毀壞教育。孔子的“有教無類”才是真正偉大的教育家的情懷。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培養了很多“小我”,很少有“大我”。培養“小我”固然是必要的,沒有“小我”就不會有“大我”;但只培養“小我”是可悲的,因為“小我”的獨立人格是有局限的,有些人為了保住“小我”會喪失獨立人格。超越“小我”走向“大我”,才能真正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因為“大我”有擔當意識,有悲憫情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很快從個人得失中走出來。具有“大我”境界的人,內心一定是強大的,人格一定是獨立的。我們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距離這樣的目標還相差很遠。
學生具有獨立人格,國民才能具有獨立人格。于漪老師說:“今天的教育質量,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教師一個肩膀擔負起學生的今天,一個肩膀擔負起祖國的明天。”國民具有獨立人格,國家才能真正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說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明白了修身之道,就是明白了教育的終極關懷,就是開啟了獨立人格培養的大門。教育要喚醒每一個沉睡的靈魂,讓他們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一個人一旦具有了獨立人格,就胸有朝陽,就擁有了心中的太陽,從而照亮別人,照亮世界。
——節選自《敬畏母語:程翔語文教育行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