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甲骨文作為漢字的早期形態,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之一。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少先隊員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日照市新營小學積極探索少先隊員傳承甲骨文的路徑與方法。2022年9月,我校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甲骨文特色學校。少先隊員在這所和美校園里,在傳承甲骨文明的同時,逐漸樹立了文化自信。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傳承甲骨文明,加深少先隊員對甲骨文的熱愛,從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植入心中。
一、傳承甲骨文的意義
1. 甲骨文——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是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距今已有三千余年歷史。《甲骨文的故事》一書中提到,甲骨文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中國成形文字,雖然還保有相當濃厚的圖畫性質,但基本上已經符合中國文字造字和使用的規律。
郭沫若先生曾研究指出,中國文字發展到甲骨文時期,至少經歷了一千五百年的歷史。而這之后,中國文字經歷了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到楷書的演變,基本的形體一脈相承。雖然書寫方式有了改變,但構成邏輯還是相同的。
2.追溯漢字的魅力
中國漢字源遠流長,是全世界唯一從古代流傳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經這樣評價漢字:“世界上有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優美的詩。”瑞典人高本漢是權威的中國語言文字學者,他說:“這個大國里,各處地方都能彼此結合,是由于中國的文字,一種‘書寫的世界語’做了維系的工具。假使采用音標文字,那么這種維系的能力就要摧毀了。”
《甲骨文的故事》里提道:世界上所有的原始繪畫文字都已發展成為拼音音符文字了,只有漢字還保存著比較原始的狀態。每一個圖畫變成了一個方塊字,“田”字像農田,“大”字像大人,多少還保存一點原來的意思,所以稱為意符文字。因為中國文字是“意符”,靠著眼睛就可以辨認,所以它可以離開讀音。無論古今方言聲和韻如何轉變,它的含義永遠不變……
漢字的魅力就在于它源遠流長,在于它一脈相承,流傳了幾千年,到今天更顯彌足珍貴。
3.傳承甲骨文的意義
甲骨文在大多數人的心里是那樣的古老和神秘,因此多數人對于少先隊員傳承甲骨文明有著諸多誤解——很多人都認為甲骨文是有高學歷、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涉及的事情,在小學中對少先隊員進行甲骨文教育根本沒有必要;甲骨文晦澀難懂,少先隊員們不一定能理解。
筆者從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及我jiYkBU46C+6XNLrTTLxdr/mx0XKcnDkvmvksnnOMD7s=校對推廣甲骨文進行的一系列活動來看,甲骨文因字形的象形性和其獨有的生動、天然之書法美,讓少先隊員們對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反而很受歡迎。因此,對少先隊員積極推進甲骨文教育有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1)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文字是文化的血脈之根源。漢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根源”,作為漢字最原始形態的甲骨文,則是漢字之“根源”。因此,學習甲骨文對于中小學生的識字、辨析和對漢字結構的深層理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古時候,中國的漢字教學是如何實現的?萬獻初教授在《說文解字十二講》中詳細提道:二千五百年前,“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先系統學習構字理據。清末民初之前,小孩上學先學“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先系統認字,再輔以背誦詩詞,鞏固所學字詞。
這個近三千年的“認字明理”的中華優良教學傳統,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已經阻斷太久了。今天,從小學到大學,都很少有專門講解漢字字源的課程,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姓名中所用的字原本是什么意思。
目前,對于漢字教學,一般先從拼音開始,然后開始一筆一畫地學習,對記不住的或者易寫錯的漢字,靠機械重復地練習來強化記憶,極少有人告訴孩子為什么要這樣做。
要糾正這種機械式的識字教育弊端,就必須讓學生在了解漢字構字的來源,即字源的基礎上去學習漢字,并通過對漢字的探源來學文化,從而激發學生對漢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而以象形、會意為主要特征的甲骨文則正是漢字字源的根,它呈現著漢字最原始、最生動的本初狀態。
例如,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以古人都留著長頭發,并且會將頭發束起來,然后插上一個發簪,如下圖:

我們看到,這是一個正面站立的男子,頭部有一短橫,表示男子成年后用簪子把頭發束起來。所以“夫”字最上面的那一橫原來是一根發簪,因為是插在發髻中,所以“夫”就要出頭。
通過對這一類甲骨文字的學習,不僅可以讓少先隊員對漢字的造字方法進行深入的了解,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對漢字構造深層探究的興趣。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對漢字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傳承的過程。
(2)甲骨文本身就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承甲骨文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有助于少先隊員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讓廣大少先隊員學習、了解先民所使用的文字,走近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的“根源”,讓他們在滿滿的民族自豪感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學習漢字字形演變的過程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知識,這就是在最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通過學習甲骨文,少先隊員可以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加深對漢字結構和含義的理解,提高語文素養和思維能力。如果我們能夠把一個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過程講給學生聽,漢字的學習就會變得非常有趣味。同時,學生也會從根本上掌握這個漢字。


(4)甲骨文還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對培養少先隊員的創新精神和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二、少先隊員學習現狀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少先隊員對甲骨文的學習呈現一定的興趣,但缺乏系統性。部分少先隊員對甲骨文有初步了解,但對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認識不夠深入;同時,由于甲骨文字形復雜、學習難度較大,部分少先隊員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設計更加生動有趣、易于理解的教育活動,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效果。
三、我校對傳承甲骨文的積極探索
1.教育活動設計
針對少先隊員的學習特點,我們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甲骨文書法課:邀請專業書法教師蒞臨我校教授甲骨文書寫技巧,讓少先隊員在實踐中感受甲骨文的魅力。
文化體驗活動:組織少先隊員參觀甲骨文博物館、考古遺址等,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甲骨文文化的理解。
創意競賽:舉辦甲骨文創意繪畫、書法比賽等活動,鼓勵少先隊員發揮想象力,創作與甲骨文相關的作品。
主題班會:圍繞甲骨文主題開展班會活動,通過故事講述、小組討論等形式,引導少先隊員深入探討甲骨文的傳承意義與價值。
2.實踐探索案例
在實踐探索中,我們成功舉辦了多場甲骨文主題教育活動,包括組織少先隊員參觀甲骨文博物館、考古遺址等,讓他們親身感受甲骨文的魅力。再比如,響應黨的號召,我校以“愛上甲骨文,爭做傳承人”為主題,開展甲骨文講解視頻征集活動,鼓勵少先隊員去自主探索其中的奧秘。征集通知發出后,得到了少先隊員的積極響應,大家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講述十二生肖。在探秘甲骨文之旅中,少先隊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現漢字之美,尋味文明之根。甲骨文之十二生肖,在少先隊員探字源、說演變,寫一寫、捏一捏、畫一畫、講一講的探尋過程中煥發光彩……少先隊員在浸染中傳承,探究中銘記。
3.挑戰與對策分析
在傳承甲骨文的過程中,我們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學習資源有限、師資力量不足、學習難度較大等。針對這些挑戰,我們采取了以下對策:一是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對甲骨文文化的認知和教學能力;二是整合校內外資源,拓展學習渠道和平臺;三是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興趣;四是加強家校合作,共同推動少先隊員傳承甲骨文的工作。
4.未來發展展望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說:“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更好傳承發展。”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少先隊員傳承甲骨文的工作。
一是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將甲骨文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之中;二是拓展實踐活動形式和內容,豐富少先隊員的學習體驗;三是加強與其他學校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甲骨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四是關注少先隊員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特點,為他們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教育服務。
我們相信,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少先隊員傳承甲骨文的工作一定能夠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新營小學)
注:本文系2023年度山東省少先隊研究課題“傳統文化在增強少先隊光榮感中作用的研究”(課題編號:6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