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數學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興趣不足、基礎薄弱、能力培養不足等。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一套有效的教學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踐驗證了其有效性。本文主要從激發興趣、注重基礎、多元化教學、培養能力、評價激勵等方面展開論述,旨在為廣大初中數學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教學策略探究
1. 了解學生,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首先,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習慣和興趣點,這對于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至關重要。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提前測試或個別談話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其次,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創設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實踐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通過講述和章節內容相關的數學故事,激發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期待和向往,增強其對數學學科的敬仰和熱愛。
(3)運用多媒體視頻、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豐富教學手段,提高課堂趣味性。
(4)注重課堂互動。課堂互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于提問、引導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活躍課堂氛圍。
2. 注重基礎,強化基本技能訓練
(1)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是數學的基礎,對于后續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教學,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其內涵和外延。
(2)基本技能是數學能力的基石。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如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3. 多元化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
教師要想上好每一節課,首先必須明確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明確每個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另外,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將學生合理分層,并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制訂教學目標。
(1)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答案。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式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推理、驗證等方式,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多元化教學。結合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案例法、討論法、實驗法等,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4)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
(5)循序漸進。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學過程應該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學生能夠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得到有效的學習和提高。
4. 培養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1)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教師要組織多樣化的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碰撞、提高。
(3)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數學思維是數學素養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和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是現代社會所需的重要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敢于創新,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評價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1. 多元化評價方式
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如口頭評價、書面評價、同伴評價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
2. 激勵性評價
注重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三、教學實踐
以下以青島版數學七年級下冊“單項式的乘法”的教學為例,實施教學設計。
1. 創設問題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可利用教材課例“2019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于4月29日在北京正式開園,至10月7日,為期162天”這一素材,讓學生根據圖片計算世園會會場的面積。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學生因好奇而要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2.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三種冪的運算方法,自主探究課本中王大伯菜地的面積。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3.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指導他們交流合作,體驗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
4. 注重教學過程
教師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體驗,引導學生總結單項式乘法的法則,并利用典型課例分析讓學生更熟練地應用法則。
5. 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總結經驗,利用所學成果算出情境中的世園會會場面積,以實例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數學的運用意識,提高自我認知水平。
6. 完成小組評價
對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測驗,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本節課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適時表揚,從而激發他們對數學的熱愛。
7. 分層作業設計
教師設計基礎層、提高層和挑戰層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合適的層級。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難度下進行學習。
四、結論
本文針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激發興趣、注重基礎、多元化教學、培養能力、評價激勵等方面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學策略,不斷地調整和改進,以實現教學目標,增強學習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巨野縣大謝集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