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躍康,孝感市應城市選調生,自2024年7月起擔任應城市天鵝鎮縣河村黨支部書記助理。
在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中國運動健兒們憑借汗水與堅持,奮勇拼搏,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每每在媒體上看到這些拼搏的身影,作為一名新招錄選調生的我深受鼓舞,也不禁對基層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感悟。
奧運精神不僅代表了競技體育中的勝利與榮譽,它更蘊含著堅韌不拔的品質、無畏挑戰的勇氣和團結協作的力量。作為鄉村一線的年輕干部,同樣需要汲取這種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敢啃硬骨頭,敢接燙手的山芋,在推動工作中不斷追求卓越。
堅定信念,在鄉村基層工作中踐行奧運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盡管我駐村的時間并不長,但駐村以來,我始終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必須廣泛調動和充分依靠人民群眾。于是,我在村“兩委”的帶領下,積極參與到多個民生項目中。召開屋場院子會,了解群眾訴求;走村入戶拉家常,發動群眾參與建設。為了協調刷黑田萬至紅屋段3.2公里長公路,將原來的3米寬道路拓寬至5.5米,路面厚度增至6厘米,我們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其中。
39攝氏度的烈日下,工人們熱火朝天地開著鋪路機灌注著瀝青,來往的村民也都在熱心搭手。不到半月,破損路面勘探、混凝土修補、道路清掃、瀝青鋪設……整個工程“一氣呵成”,道路條件煥然一新。一條便民路,大家齊心建。施工期間,因道路封閉,附近村民回家需繞行3公里,農業生產要繞行2公里,但是全村沒有一個人有怨言,大家都全力配合刷黑,爭取早日完工。
這讓我進一步認識到,我們要做的事情,不是轟轟烈烈的偉大工程,而是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只有把群眾的訴求放在心里,群眾才會同我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樂在一起。
團結協作,以奧運精神推動基層文化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不僅要解決基礎設施和經濟問題,更深層次的還要激發村民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面貌。為此,我們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群眾活動,讓群眾成為鄉鎮建設的主體。近期,應城市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圍繞講好中國式現代化“三農”實踐故事,舉辦農民豐收節。活動中,我與村干部積極邀請村民、合作社、企業參與,組建了一支16人的舞蹈隊、50人的方陣隊伍參與表演。這次活動在拉近了我們與群眾關系的同時,也有力培養了村民的參與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久久為功,走穩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路。奧運精神不僅僅是一時的拼搏,更是對長遠目標的追求。鄉村振興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久久為功,以持續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逐步推動農村面貌的改變。后續駐村工作中,我們正在規劃如何更好地將當地的自然資源,推動農業、生態、文化、旅游有機結合,為村莊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以奧運之精神,行鄉村振興之路,是每一名駐村干部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在這條充滿挑戰和機遇的道路上,我們將以不懈的努力、扎實的工作和頑強的精神,推動鄉村振興,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我們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