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公司大力支持下,貴公司首席技師、中國石化技能大師田明與工程技術服務中心連續油管項目部專家緊急馳援茂名石化260萬噸/年漿態床渣油加氫裝置反應器破焦工作,最終該臺裝置3臺反應器焦炭層已全部貫通……”2024年6月,一封感謝信從1800公里外的廣東茂名寄到了中國石化江蘇油田分公司。
信中提到的技能大師田明,是一位“方到病除”的“油井醫生”,此次“跨界”馳援不僅開創了中國石化上游油田井下作業技術服務中游煉油裝置作業的先河,也是田明帶領團隊攻克的又一個“世界級”技術難題。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1985年田明從油田技校畢業成為一名測試工時,因為所干非所學,他第一次看圖紙就像讀“天書”;第一次上井錄取數據,就交了個“白卷”;第一次爬井架,雙腿也緊張得發抖。
然而,田明并沒有放棄。為彌補專業上的不足,白天他忙里偷閑學、晚上挑燈夜讀學、上井跟著師傅學,先后自學了《科學試油系統工程》《試井資料解釋方法》等書籍,撰寫了30多萬字的學習筆記,并順利完成了大專、本科學歷教育,很快從“門外漢”變成熟練工。不久,單位從國外進口的計時器壞了,無人會修,影響生產。田明每天待在悶熱的鐵皮工房里,趴在熾熱的臺燈下,光著膀子、搭條毛巾邊擦汗邊搗鼓計時器。反復搗鼓了三個多月,田明終于解決了問題,并總結出給計時器掛砂袋加載檢測的新方法,同事都稱“他用土裝置檢測了洋設備”。
漸漸地,田明成為解決油井疑難雜癥的“專科醫生”。鹽城1井是江蘇油田第一口氣井,試氣時由于雙波紋管壓差流量計出現故障,廠方技術人員現場無法解決,試氣作業被迫停工。愛搗鼓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動請求試試。“專家干不了的活你也敢干?真不知自己幾斤幾兩!”不少人投來了懷疑的目光。田明琢磨了兩天,還真使問題得到了解決,試氣施工如期完成,長江中下游最大的氣田——鹽城氣田順利投產。
2012年,油田引進價值2000多萬元的進口連續油管設備。為了盡快弄懂國內最先進的電控、液壓系統,田明白天跟著技術人員爬上爬下虛心請教,晚上怕影響同事休息,他時常躲到廁所里對照圖紙琢磨原理。為了記住上百個閥件的作用,他還自編了一個順口溜,設備出廠調試時負荷拉不到位,多天找不出毛病,外國專家急得團團轉,沒想到他將過濾器搗鼓了一下問題就解決了,老外豎起了大拇指。
此后,田明借助連續油管設備這個平臺,先后完成了連續油管切割、修井、測井等系列技術的創新。他研制的“連續油管切割技術”解決了水平井大斜度管柱切割這一世界性難題;他研究的“連續油管內穿電纜技術”解決了水平段測井儀器電纜無法有效投送的問題,為國內最大的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低成本開發提供了保障,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在幾大油田推廣使用。
而此次茂名石化的這套加氫裝置,當屬行業內的翹楚。然而,當裝置因油渣沉積、底部結焦堵塞而無法正常工作時,整個企業陷入了困境。在這關鍵時刻,田明經過現場勘查后,提出了一個大膽而創新的方案——將原本為地下油井服務的連續油管專項技術用于清焦解堵。這一想法在行業內尚屬首次,難度極大,田明帶領團隊進行了20多項技術創新,編寫了220條施工細則,將自動操作系統改為人工控制。經過6天的艱苦奮戰,隨著連續油管設備攜帶專用工具組合平穩落地,“停工”數月的3座煉塔全部成功鉆通結焦層,恢復了正常生產。
除了在茂名石化的成功實踐外,田明還以“小靈感”攻克了世界級難題。在試油測試工作中,他面對射孔時產生的巨大沖擊壓力波對壓力計的損害問題,巧妙地利用了大風關門的原理,設計了獨特的活門裝置。這一創新設計使壓力計的損壞率從原來的10.6%降為0,資料精準率達到100%,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從業近40年的田明,先后完成發明創造成果100多項,為國家創造了過億元的經濟效益。他的工作室成員從最初的5人逐漸擴大到幾十人,其中不乏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石化技術能手等優秀人才。
只有不斷創新、勇于挑戰,才能成為真正的工匠大師。田明以匠心鑄就傳奇,用智慧和汗水書寫了油氣行業的嶄新篇章。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