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你看,這些都是我的爸媽,我是他們的‘共享女兒’。”前段時間閨密給我打電話,分享著自己做“共享兒女”的經歷。看著她滿臉幸福的笑容,我不禁對這個新詞產生了興趣。
我立即上網查了一下,原來是一個“互助父母計劃”。他們在背包上掛著一個“叔叔阿姨,有需要幫忙找我”的掛牌,幫助陌生人的父母。達成“我爸媽由你罩著,你爸媽由我守護”的協議。我想到我所在的小區,也有不少空巢老人,覺得我也可以做“共享兒女”為他們帶去一些溫暖。
前幾天,我路過小區快遞點時,突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姑娘,下班啦?”我回頭一看,是住在樓下的李阿姨。我見她吃力地提著一大袋東西,連忙上前幾步,接過她手中的袋子:“阿姨,您這是要寄東西嗎?怎么不直接讓快遞員上門取件呢?”她聞言,一臉困惑地看著我:“哎呀,我這老骨頭,哪會弄那些高科技玩意兒啊!”等她寄完快遞,我把她拉到一旁,拿起手機,耐心地給她演示自助下單的流程。她跟著我一步步,從打開APP,到填寫寄件信息,再到選擇上門取件的時間。沒花多長時間,系統提示包裹已成功下單,李阿姨接過單號,連連感謝。
2kaxVr8O+GnAFZTgGbBme3JMWRU4SBdrUZmC/GvCNpg=我正準備回家,卻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身邊已經圍了很多年邁的叔叔阿姨。他們見我準備走,紛紛表示自己也常給遠方的孩子寄東西,也想學學。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課堂”,我有些不知所措,雖然已經很耐心講解了,但他們學會一個步驟后,又忘記了前一步。我靈機一動,立馬建了一個群聊,將流程制作成詳細的圖文教程,分享到群里,隨時都能查閱。對于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也可以隨時聯系我,我下班后就去幫他們處理。從那之后,我和叔叔阿姨們熟絡起來,他們經常在群里發各種信息:“小谷,機票怎么買往返票啊?”“手機聲音怎么調大?”“怎么截長圖,還有錄屏是怎么操作的?”……周末,做了好吃的還會喊我去吃,從蛋黃包、水餃、千層餅,到各種水果蔬菜,我成了大家的“團寵”。
前段時間,我聽說李叔和王姨去醫院檢查身體,竟輾轉了一個多小時,得換乘兩趟公交車。問他們為什么不乘地鐵,他們連連搖頭,說太復雜,怕自己走丟。于是,上周末,我召集大家到地鐵口,指著路線圖,告訴他們哪條線路能最快抵達醫院,在哪一站下車最便捷。叔叔阿姨們認真地聽著,從進站、安檢、購票,每一步我都緊緊相隨。當車門緩緩開啟,我們一同踏入那寬敞明亮的車廂,我看到他們眼中的驚喜與釋然。等到了醫院,我在自助報告機上,給他們演示怎樣打印報告單。張嫂立馬掏出手機,錄了個視頻發群里。我突然意識到,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習以為常的操作,對于長輩們而言,卻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我也決定繼續在這條路上前行,為他們點亮一盞明燈。
“共享兒女”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社會現象,它蘊含著人性的美好和社會的溫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付出,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如何去愛。每一次的陪伴,都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滿足感,那是一種超越血緣關系的親情,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情感連接。
(編輯 兔咪/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