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帶著一家人回鄉下老家,車子剛在院子里停穩,兒子就跳下車,帶著二伯家的小黃狗跑去村子里玩兒。
兒子離開城市里高樓鱗次櫛比的束縛,如脫了韁的小野馬,連蹦帶跳。我和愛人怕他跑丟,連跑帶顛地緊隨其后。不知不覺我們跑上了一個小山坡,我抬頭一看,滿眼果樹,銀白杏顆顆渾圓飽滿,覆著銀色絨毛掛滿枝頭,煞是好看。李子也有牛眼大小,馬上就要青碧轉紅,看得人舌底陣陣酸水涌動。眼看兒子跟小黃狗跑進了果園,我急忙呼喊:“兒子,快出來!”兒子正跑得來勁兒,不愿出來,愛人見狀,拉住我說:“兒子愿意跑就跑唄,難得鄉下這么開闊的地方,讓他好好擁抱大自然,接接地氣!”我扭頭對愛人說:“這是人家果園!”“咱們又沒摘人家果子!”愛人覺得我小題大做,不以為意。
我追上兒子,告訴他別人家的果園不能擅自闖入,即使沒有摘果子,也要經過主人允許才能進入。被帶出果園的兒子有些怏怏不樂。我就給他講了一個瓜田李下的故事。
那時候我很小,上學的小學就在河對面。如果從我們家的南園子下去,跨過一條河溝,抄近道穿過果園過了河就是我們小學。如果走大路,就要走四里多地,多走一里多地。每天上下學,背著幾斤重的書包,少走一里多地,對于一個瘦弱的七八歲孩子來說,誘惑還是很大的,尤其是那時物資匱乏,午飯很難吃飽,到了放學的時候,已經餓得前胸貼后背,看見同伴都從果園里穿過,可以早到家吃飯,內心難免蠢蠢欲動。某天就在同學的呼喚引領下,我也跨過“園內禁止穿行”的牌子,從果園穿過,并沒有遇見誰來阻止。一來二去,也就習慣了,不再把那塊禁止的牌子當回事兒。
有一天傍晚,我正和伙伴們邊說笑邊從果園里出來,就見同伴們一哄而散,我抬頭一看,只見父親正站在大道邊凝眉看著我,我嚇得一哆嗦,立馬站住,低下頭蠕動著嘴唇叫了聲,“爸爸……”父親沒作聲,背著手朝家走去,我心突突跳著跟在后面。我們跨過小河溝,上了土臺子,然后是我們家的小菜園,穿過園子時,母親在園子里摘菜,準備晚餐。我跟著父親進了屋,父親坐在炕沿上,他卷上一根煙,點燃,開口問我:“你從果園穿過來的?”我點點頭說,“爸爸,我錯了。”“你知道錯了就好,”父親聲調和緩地說,“那你說你錯在哪兒了?”“我不該從果園穿行。”父親見狀,叫我乳名,溫和地說:“四妹,你記著,人家的果園寫著禁止穿行,那就不要穿行。還有那個成語你學過沒有,瓜田李下,什么意思呢?走在瓜田不彎下身來系鞋帶,走在李子樹下不抬起手來整理帽子。就是說,走在瓜田里或者李子樹下,都要舉止注意,不要讓人家誤會。孩子,爸爸知道你不會偷摘人家李子,可是要懂得避嫌哩,別讓人家多心。”從那天起,我一直記得父親的話,再沒從果園穿行過,即使同學們怎樣喊我,我也只是笑著搖搖頭,像個獨行俠,獨自走在大路上。尤其果園里的果子成熟時,我更是走得遠遠的。有時管果園的叔伯看見我,會喊我,想摘幾個果子給我,我都會拒絕。叔伯們背后說,看看人家的孩子,給果子都不要,跟村里那些總想偷摘果子的孩子可真不一樣。
父親關于“瓜田李下”的那些話,我一直記得,因此我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多年以來,行在路上,即使沒有攝像頭,我也不會闖紅燈,因為我知道,不闖紅燈不應該是因為害怕被拍,而是因為那些規則應該遵守,這是刻在心里的信仰與原則。與人相處我也懂得“瓜田李下”式的避嫌,不給人造成困擾,俗世紅塵的行走,最大的智慧不是解決問題,而是不出問題。當這些正確的原則植根于骨子里就變成一種良好的素養,終會增益人生。
(編輯 高倩/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