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7日,聯合國全球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來自10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近400名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反腐敗執法合作大計。
此次會議首次設置高級別論壇,近70名高級別代表參加。作為高級別論壇一致通過的成果性文件,《關于加強執法合作、拒絕腐敗避風港的北京共識》(以下簡稱《北京共識》)就如何通過加強執法合作有效追逃追贓、拒絕腐敗避風港提出了具體措施,為反腐敗務實合作指明了方向。
更加注重務實合作是此次會議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會議期間,參會的各國反腐敗機構進行了160多場雙邊磋商,就有關個案等深入溝通。國家監委也與10多個國家反腐敗機構進行了工作層磋商,就追逃追贓個案和刑協事項交換意見。
2014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舉行,反腐敗工作組重點圍繞追逃追贓開展磋商,推動各方通過了《北京反腐敗宣言》,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主導起草的國際性的反腐敗宣言。21個經濟體圍繞拒絕腐敗避風港形成共識,首次提出要加強追逃追贓合作。此后,中國陸續推動通過《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金磚國家拒絕腐敗避風港倡議》,在聯合國大會反腐敗問題特別會議上提出反腐敗國際合作“四項主張”。2021年6月,聯合國全球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正式啟動,歷時3年多,該網絡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反腐敗執法機構加入,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反腐敗執法合作平臺。
從《北京反腐敗宣言》到《北京共識》,十年來,中國在反腐敗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彰顯。近年來,中國廣泛開展國際司法執法合作,綜合運用引渡、遣返、異地追訴等多種方式,追回大批外逃腐敗分子。當前,中國已同80余個國家締結引渡條約、司法協助條約、資產返還與分享協定等170余項。國家監委同100多個國家反腐敗機構建立工作聯系,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簽署了40余份合作文件,初步構建起覆蓋各大洲和重點國家的反腐敗司法執法合作網絡。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發布,部署拓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成才渠道、保障平等就業權利等二十四條舉措。這是新時代以來,首次從中央層面出臺的促就業指導性文件。
意見明確,強化宏觀調控就業優先導向,提出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項目確定、重大生產力布局要同步開展崗位創造、失業風險評估。
當前,“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并存的結構性就業矛盾仍然突出。意見要求,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根據社會需要、產業需求、職業開發優化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對就業質量不高的專業實行紅黃牌提示制度。意見在強調統籌抓好教育和就業的同時,就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作出全面部署。包括指導企業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引導企業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等。
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是就業工作重中之重。針對不同就業群體面臨的不同問題,意見突出精準分類施策。著眼于拓展青年就業成才渠道,意見提出,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的,意見要求,按照規定給予一定的社會保險補貼。針對3億農民工群體,意見提出,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空間,推出一批適應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的新職業,注重引導外出人才返鄉、城市人才下鄉創業。
權益保障問題,廣大勞動者高度關注。意見明確,保障平等就業權利。堅決破除影響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同步推進戶籍、用人、檔案等服務改革,消除地域、身份、性別、年齡等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