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上旬,社交媒體上出現了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研制的Model 437隱形無人機首批照片,這款無人機是為美國海空軍的“忠誠僚機”項目研制。
無人技術在未來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短期內,面對瞬息萬變的戰爭進程,指望無人機的智能系統在指揮和決策中迅速做出最優選擇并不現實。由于人腦的思維與判斷優勢,未來無人機作戰仍將采用“人在回路中”這一模式。而有人和無人機協同作戰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把無人機的控制站搬到了空中,由飛行員近距離直接指揮無人機,二者相互取長補短,既可發揮無人機成本低、無傷亡的優點,又能提升作戰集群的整體智能化水平,彌補無人機執行特定任務過程中的短板。
“忠誠僚機”概念最早由美國提出,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指揮與控制技術等為基礎,目的是更好地迎合“多域戰”等新式作戰概念。2015年,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正式發布“忠誠僚機”需求公告,要求應開發自主技術有效增強美空軍未來在對抗和拒止環境下的作戰能力,此外應能將有人駕駛的戰斗機與具備自主作戰能力的無人機實現有效集成,完成協同作戰。具體目標包括:提供高效人機編隊中的靈活自主系統;實現多種機器協同編隊執行任務目標;確保可在復雜、對抗環境下作戰;確保系統在未知、動態環境下的安全、高效。
按照美軍構想,未來每架F35戰機都將配備多架無人機協同作戰。在具體作戰想定中,可以將有人機作為指揮機,無人機作為偵察/攻擊機,通過數據傳輸和通信進行密切協同,利用隱身性較好的無人機深入敵防區完成對目標的探測、識別和評估,再將收集到的信息和評估結果回傳至有人機,由有人機完成信息整合,作出戰術決策,并通過自身或引導無人機發射武器。在一些高強度的對抗中,有人/無人機可相互掩護,在必要時無人機通過主動暴露來充當有人機的替身,而有人機也能利用自身的載彈量和射程優勢來為無人機提前清除威脅。
在目前的各種反無人機手段中,有一項是切斷無人機與地面站之間的通信聯系。2011年美國的RQ-170隱身無人偵察機就是因為衛星數據鏈被地面干擾切斷,才被伊朗俘獲。由于有人機、無人機距離近,既增強了通信的可靠性,同時不需要使用衛星數據鏈,降低了戰區衛星通信系統的負擔,能讓無人機不會輕易被敵方誘騙。另外,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時,武器發射決定權一般還是掌握在人手中,也減輕了諸如“機器殺人”帶來的戰爭倫理壓力。
迄今為止已有多家企業與多種機型參與了“忠誠僚機”項目,其中比較知名的一款是AFRL與卡拉托斯(Kratos)無人機系統公司合作開發的XQ-58A“女武神”無人機。該無人機是一種隱身、遠程、高亞音速無人機,主要被設計用來與F-35這類有人隱身戰斗機協同作戰,功能主要包括誘餌、偵察、通信中繼、對地攻擊和電子戰干擾等。2019年3月5日,XQ-58A的原型機完成首次飛行。2020年底,XQ-58A完成了與F-22和F-35戰斗機的編隊飛行,擔任了這兩型戰機的通信中繼機。
此次被公之于眾的Model437無人機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參選機型,注重隱形性能,采用半梯形機身、中置后掠翼和V型外傾尾翼。該機型能夠攜帶4000磅的燃料,在0.8馬赫的速度下連續飛行3000海里,內部彈艙可以攜帶多達1000磅的有效載荷,包括兩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導彈或側視雷達成像傳感器,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和戰斗力。
照片顯示,437型原型機配備了飛行員駕駛艙,從而引發熱議。有分析指出,目前無人機在操作地點和操作方式方面仍受到很大限制,這意味著相關企業在研發中難免束手束腳,而如果無人機具備了有人駕駛功能,則可以脫離對無人機的規則束縛。同時在測試中,飛行員在機上可發揮“保險杠”的作用,一旦出現意外能及時做出應對。在測試用的無人機上加入有人駕駛功能可以大大加快飛機研發進度并降低潛在風險,讓相關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更易占據優勢。不過,未來437型無人機在正式服役時應該會去掉載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