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動點是命題的常見素材,往往設置成:通過點的不確定性,對應的圖形存在不同情形.它與分類討論緊密相連,考查學生的思維縝密程度.本文對一道二次函數與平行四邊形結合的綜合題進行分析與解答,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與運用,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與應變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與思考深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類討論;二次函數
1試題呈現
如圖1,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二次函數y=x2+bx+c與x軸交于點A-1,0,B3,0,與y軸交于點C,作直線BC,點P是拋物線上一個動點(點P不與點B,C重合),連接PB,PC,以PB,PC為邊作CPBD,設CPBD的面積為S,點P的橫坐標為m .
(1)求拋物線對應的函數表達式;
(2)當點P在第四象限,且CPBD有兩個頂點在x軸上時,求點P的坐標;
(3)求S與m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4)當x軸將CPBD的面積分成1∶7兩部分時,直接寫出m的值.
2試題分析
(1)將點A-1,0,B3,0分別代入二次函數y=x2+bx+c,建立方程組求得b,c;或利用二次函數的交點式,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由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及平行四邊形頂點的位置,確定點D在x軸上,再利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可判斷PC∥x軸,然后根據拋物線的對稱性確定點P的坐標;
(3)首先明確CPBD的面積S=2S△PBC,所以求得S△PBC即可.又因為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三角形面積與鉛垂高、水平寬的關系密切.
利用待定系數法求出直線BC的解析式為y=x-3,設Pm,m2-2m-3,作PQ∥y軸交直線BC于Q,則Qm,m-3,則鉛垂高PQ用含m的式子表示.
由“點P是拋物線上一個動點”,已知點P既可在直線BC的上方的拋物線上,也可在直線BC的下方的拋物線上,進行分類討論,表示PQ的長即可.
(4)點P為動點,則CPBD的形狀不確定,要根據點P的不同位置,畫出不同的圖形,再根據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將所求問題轉化為“點的平移”來求解.
3試題解答
解(1)因為點A-1,0,B3,0在拋物線上,
所以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x+1)(x-3),
即y=x2-2x-3.
(2)因為CPBD有兩個頂點在x軸上,點C,點P分別在拋物線上,不可能在x軸上.
所以點D在x軸上,
而BD∥PC,所以點P和點C為拋物線上的對稱點,
而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1,點C(0,-3),
所以點P的坐標為2,-3.
(3)作PQ∥y軸交直線BC于Q.
設直線BC的解析式為y=kx+b,
把C0,-3,B3,0,代入上式,
得b=-3,3k+b=0,
解得k=1,b=-3.
所以直線BC的解析式為y=x-3.
設Pm,m2-2m-3,
則Qm,m-3.
①當0<m<3時,如圖2,
PQ=m-3-m2-2m-3=-m2+3m,
所以S=2S△PBC=2S△PQC+S△PQB=2×12×3-m2+3m=-3m2+9m.
②當m<0或m>3時,如圖3,
PQ=m2-2m-3-m-3=m2-3m,
S=2S△PBC=2S△PBQ-S△PQC=2×12×3m2-3m=3m2-9m.
(4)①當點P在x軸下方,如圖4,設CD交x軸于E.
因為x軸將CPBD的面積分成1∶7兩部分,
所以S△DEB∶SCPBD=1∶8,
所以S△DEB∶S△BCD=1∶4,
所以S△DEB∶S△BCE=1∶3.
而OC=3,由同底的三角形面積之比等于它的高之比,得點D到x軸的距離為1,即D點的縱坐標為1.
因為四邊形CPBD為平行四邊形,BD與CP是對應邊,將點D向下平移1個單位,則點D與點B的縱坐標相等.
所以將點C向下平移1個單位,則點C與點P的縱坐標相等,
即P點的縱坐標為-4.
當x=-4時,
x2-2x-3=-4,
解得x1=x2=1,
則P點坐標為1,-4,
所以m=1.
②當點P在x軸上方,如圖5,設CP交x軸于E.
因為x軸將CPBD的面積分成1∶7兩部分,
所以S△PEB∶SCPBD=1∶8,
所以S△PEB∶S△BCP=1∶4,
所以S△PEB∶S△BCE=1∶3,
而OC=3,
所以點P到x軸的距離為1,即P點的縱坐標為1,
當y=1時,x2-2x-3=1,
解得x1=1+5,x2=1-5,
則P點坐標為1+5,1或1-5,1,
所以m=1或1+5或1-5.
4試題評價
基于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平行四邊形求點的坐標問題的解法多樣,有平移法、中點法、對點法,當然也能用距離法、平行法解答.但是不管怎樣,都是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來解答,主要從對邊相等、對邊平行、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或者對角線互相平分四個角度來得出各種解法.
本題是二次函數的綜合題,通過拋物線上的動點與平行四邊形結合,設置成求平行四邊形面積與三角形面積問題,需熟練掌握二次函數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二次函數的性質和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會利用待定系數法求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的解析式;理解坐標與圖形的性質;會運用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本題的難點在于:(1)運用分類討論思想,讓動點“動”起來,得出符合題意的不同情形與位置的圖形.(2)面積問題的轉化.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為三角形面積,進而轉化為線段長問題,需綜合不同知識與方法,進行推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