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誤論”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他主張“試誤論”是人們學習的關鍵.在學習的過程中,人會從本質上產生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而試誤這一過程則是連接聯系的橋梁.因此,學習可以被視為一個不斷試誤的過程.而這也就說明,初中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能結合“試誤論”的理論,在糾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錯誤行為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將這些錯誤視為學習經驗,從而將錯誤的經驗進行積累.這樣學生只有通過不斷地改正錯誤并進行反思,才可以積累掌握豐富的知識,從而將這些知識整理.進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并幫助學生掌握初中數學的知識,本文對“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展開分析.
【關鍵詞】試誤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試誤論”是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見的一種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采用此種教學方法的原因主要因為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犯錯,而如果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些錯誤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則會被激發,也就是說,數學教師可以選擇運用學生錯誤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引發學生對錯誤的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從中改正自己的錯誤,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思維鍛煉.因此,“試誤論”教學法十分符合初中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求,教師應正確地運用此種方法展開教學活動.
1關于“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的意義研究
1.1有助于學生合理利用學習時間
“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可以讓學生高效利用學習時間.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地會犯錯,但是無法避免犯錯.首先,學生需要對自己在解題過程中犯的錯誤進行總結,并在改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將錯誤記住.這樣,當再遇到類似題型時,學生則能夠更加準確地解題,避免重復之前的錯誤.其次,學生在犯錯后應對錯誤進行思考后,學生可以選擇將錯誤題目記錄成筆記.這種做法可以為學生后續的復習節省時間,而且使得復習過程更為簡單.在復習時,學生可以將精力集中在不熟悉的知識上,學生可以不需要重新看每一張試卷的錯題.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從而促使學生更積極地面對數學學習中的挑戰[1].
1.2有助于學生及時發現學習時的問題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錯題的處理并不是十分的在乎,他們經常忽視對日常學習中錯題的總結,并且不注重記筆記.這種做法導致學生很難發現自身學習時的缺點,則很難改進自己存在的問題.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主要是由簡單到復雜.如果學生在早期的學習時沒有做好錯題的整理,也就無法分析錯題,這樣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深化,學生在學習時則會出現更多的問題,從而在學習時出現困難,這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則會逐漸失去信心.因此,教師必須要求學生在做題時及時更正和整理錯題,對錯題進行反思,并做筆記.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身學習的不足,從而能夠更有針對性地計劃自己的學習方法,并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學生不斷地對錯題進行反思和改進,學生則可以逐步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增強自己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2].
1.3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試誤論”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錯題進行整理和總結,學生能夠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從錯誤中吸取寶貴的經驗教訓,發現學習知識的規律.學生會通過整理錯題和記筆記,深入理解錯誤的原因,從而逐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不僅在數學學習中會產生作用,也可以遷移到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這樣學生的學習則會事半功倍,學生在學習上不僅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還能夠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3].
1.4“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的現狀分析
目前,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也逐漸多樣化,因此,越來越多的初中數學教師開始注重“試誤論”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開始允許學生在學習中犯錯誤,并逐漸引進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和反思.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此種教學方法已經顯見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展示解題步驟和答案,而是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嘗試多種解題方法.并且教師也會精心設計具體挑戰性的問題,允許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犯錯誤,并在錯誤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學生會通過小組合作,分析錯誤原因,進而找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此外,為了更好地實施“試誤論”理論,教師還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設計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地通過嘗試和錯誤,積極地參與數學知識探索.雖然此種方法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如何進一步在課堂中完善這種教學方法,讓其能符合學生更多的學習需求,則是教師更應關注的問題[4].
2“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教師“試誤論”的理解較弱
盡管“試誤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逐漸得到認識,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部分教師對“試誤論”的理解并不是十分全面.這些教師認為讓學生嘗試和犯錯誤就是“試誤論”的全部內容,實際上卻忽視了試誤論的關鍵作用其實是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糾正錯誤.這種理解上的問題導致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此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只是簡單地指出錯誤,并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也沒有教給學生如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即使經歷了錯誤,也沒有真正從中吸取教訓,更無法真正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教師只會在課堂上提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嘗試解決,但并沒有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問題,導致學生在嘗試和錯誤中有效地發現和解決問題[5].
2.2學生缺乏自主改錯的意識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意識和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嘗試和反思的意識.在面對數學題時,大部分學生都會等待教師的解答,而不是主動思考和嘗試解決問題.對于這種學生來說,即使他們有機會犯錯誤,也往往只是停留在錯誤的表面,并不會深入分析和理解錯誤的本質.他們缺乏自我反思和糾正錯誤的意識,導致同樣的錯誤可能會反復出現,難以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突破.這種缺乏自主嘗試和反思意識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制約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6].
2.3課堂時間受限,學生缺乏充足的反思的機會
課堂學習時間十分有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很難全面地讓學生都可以得到充足的鍛煉,這樣則會影響學生對問題的解析,而且,在課堂教學中,很多學生可能因為性格原因,不愿意主動嘗試,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時錯過較多的機會.而對于那些勇于嘗試的學生,由于時間限制,學生很難深入反思自己的錯誤和問題[7].
2.4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上,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這種問題會導致課堂教學變得單向和刻板,學生在學習時缺乏活力.學生在課堂上被要求聽講、記筆記,并在課后完成作業,但很少有機會與教師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這種缺乏溝通的課堂不僅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也影響了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提出的對策
3.1增強對教師“試誤論”理解
為了充分發揮“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教師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實踐這一教學方法.教師不僅需要認識到讓學生嘗試和犯錯誤的重要性,還需要掌握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糾正錯誤的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在嘗試和錯誤中真正受益,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要加強教師對“試誤論”的培訓和學習.通過培訓和學習,使教師更深入地理解“試誤論”的內涵和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嘗試和反思[8].
3.2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改錯的觀念和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反思.可以通過設計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和犯錯誤.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糾正錯誤,幫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并不斷進步.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讓他們在交流和合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當學生對錯題進行反思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指導學生按照不同的錯題類型對錯題進行分類.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學生選擇相同類型的練習題,幫助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長期的訓練,學生可以逐漸培養出自主嘗試和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效果和素養.
3.3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時間
教師要想合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嘗試和反思,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練習和反饋.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或開展課外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和反思機會.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在線學習平臺和互動教學軟件,來輔助課堂教學.這些工具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嘗試和反思,同時也能為教師提供更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3.4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增強對錯題的理解
為了深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應該與學生平等相處,教師應該積極地促進角色的互換,主動創新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之間平等對話.與此同時,教師要在課下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學生建立真誠的友誼,這不僅有助于課堂上的互動,還有助于學生對錯題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理解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時,如果教師想要學生有效地理解“積”和“多項式”的概念,則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選擇有針對性的題目,比如:下面屬于多項式的公因式是正確的是().(A)-a.(B)-a(a-x)(x-b).(C)a(a-x).(D) -a(x-a).在引導學生解析此該選擇題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出現錯誤的選項,這時教師則應詢問原因,再引導學生結合錯誤答案,重新分析此題,而且當出現答案不唯一時,教師更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分析此題,這樣學生則會在正確的引導下,增強對錯題的理解.
4結語
總之,“試誤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鼓勵學生在嘗試和錯誤中不斷探索和進步.通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試誤論”,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問題解題能力都會顯著提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也能得到很好地鍛煉.
參考文獻:
[1]靳秋波,陳艷杰,孫愛慧.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策略[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23,37(02):119-123.
[2]劉子璇,祝麗萍.初中數學教學重難點確定與難點突破[J].內江科技,2023,44(09);130-131.
[3]黃金蘭.“雙減”視域下初中數學教學提質增效的路徑[J].亞太教育,2023(15):32-34.
[4]王晶.讓“綠色”融入我們的教學——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學生環保教育[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2(06):200-202.
[5]陳宇麗.多元化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2(17):91-93.
[6]袁寶英.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輔助作用發揮[J].中國新通信,2024(55):34-70.
[7]陶玉娥.數形結合思想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路徑[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252-253.
[8]賈廣旭.初中數學數形結合思想教學研究與案例解析[J].科技資訊,2023,18(0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