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建立,對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的課程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對28所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學院的問卷調研結果分析得出,跨境電子商務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課程實施能力和創業意識。當前我國職業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實踐能力不夠、專業能力不高、數字化素養不足、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不強等問題。對此,建議深入行業企業,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組建高水平“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數字化賦能課程教學,提高教師的數字化素養;深入跨境電子商務研究,提高教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教師教育;課程教學能力
[作者簡介]王瓊(1980-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浙江省高職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學改革項目“‘跨境電商B2C運營’課程改革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20230149,項目主持人:王瓊)
[中圖分類號]G71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4)20-0081-06
近年來,跨境電商在我國各項政策利好下飛速發展,已成為全球貿易的一股新勢力。202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增長19.6%;進口5483億元,增長3.9%[1]。隨著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快速迭代創新,催生了跨境電商服務新領域,跨境支付服務、海外倉服務、跨境電商語言服務等業務快速增長,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呈指數級增長。跨境電商業務的快速發展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不斷增長,人才緊缺成為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前人才存量和人才結構明顯跟不上跨境電商發展的要求,盡管高校每年電商專業畢業生有數十萬人[2],但不管是知識結構還是能力要求,都出現了較大斷層。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中高端復合型人才是當前跨境電商專業教師面臨的新挑戰。
一、跨境電子商務教師課程教學能力的基本要求
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與行業產業發展高度相關。高職院校的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要契合行業產業發展的根本要求,數字經濟發展要求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對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設、課程教學和教學設計等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師具備相關素養。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設計了豐富的課堂教學設計能力、較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較好的課程實施能力、豐富的行業企業經歷和業務素養、較強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創新創業意識和素養、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較強的課題教學能力七個選項,選擇了28所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進行調研,有42名專業教師參與了此次調研活動,分析如表1所示。
分析結果顯示,專業教師普遍認為,跨境電子商務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課程實施能力和創業意識。
(一)數字賦能,具有豐富的跨境電子商務課堂教學設計能力
數字經濟發展時代,跨境電子商務教師能夠借助數字技術,全面科學地設計教學過程,實施課程教學[3]。以《跨境電商數據化運營》課程為例,在課程教學實施環節,教師通過調查問卷、學習平臺等載體,利用大數據技術,全面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采集分析學生在線學習數據,明晰學生的學習狀況,尋找前期的知識缺陷、自學易錯點,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針對學生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善于利用智能終端、偏好互動式教學、善于表達個人觀點、缺乏團隊管理意識等情況,營造智慧學習環境,設計團隊協作、任務驅動式學習活動,做到“適學”且“善學”。基于學情分析,確立“懂數據”“會運營”“強素養”的學習目標,同時對學生開展以“成長初心、成功決心和成才匠心”為主題的課程思政教育。通過校企雙元共育,以真實賬號、真實案例、真實任務的教學突破教學重點,通過分組實戰、虛擬仿真、數據挖掘的活動化解教學難點。全程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以及學生內在的能力和情感變化,使教學目標清晰、具體、可評可測。在教學中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對教學實施精準調整。依據課前測評數據,指導學習領袖制訂小組輔導方案,分析自學掌握情況,優化教學內容,調整任務驅動時長及教師參與度。通過數據賦能,進行課程設計,實施課程教學。
(二)以生為本,具有較強的跨境電子商務課堂教學實施能力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適應和引領產業的發展步伐,契合行業、產業的人才需求[4]。在課程設置上,根據崗位的工作內容,確定課程體系,將行業、企業的要素全面融入課程體系,根據崗位工作內容的變動調整課程內容,形成職業教育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是跨境電商運營專員、跨境電商推廣專員、跨境電商客服專員、跨境電商數據分析專員、跨境電商視覺設計專員、跨境電商數字營銷專員等。在崗位設置上,他們主要從事業務運營、客戶服務和網店維護與管理三個崗位。業務運營崗位包括網店注冊、選品、成本核算和定價、產品的優化、推廣、采購等。客戶服務崗位包括在線客服咨詢,處理客戶反饋、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上傳物流訂單狀態,訂單處理,及時回款等。網店維護與管理崗位包括店面布置、產品圖像處理、產品畫冊的制作、網站網店建設與維護、數據分析、客戶管理系統、訂單管理系統和采購倉儲系統等。在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方面,需要根據上述崗位工作要求進行職業能力分析,進而形成職業課程體系和課程建設內容。
以學生為中心、把握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大數據進行數據畫像,開展個性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理念需要探索個性教育和包容教育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并在實踐中不斷融入教學研究成果,完善教學管理與保障制度。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通過數字技術,能夠突破教學的時空界限,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數字化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將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據此調整學習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創設學習情境,鼓勵學生更多地進行互動交流、研討,使教學過程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和灌輸過程,而是一個知識建構、能力提升、素質養成、情感交流、人格完善的過程。
(三)產教融合,具有較強的創業意識和素養
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需要深入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和相關企業,深入了解行業企業的業務發展態勢、海外市場產品的發展需求、目標人群和潛在的市場客戶。要具有較強的創業意識,能將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開展真實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實踐。要能夠指導學生在相關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上開展真實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實踐,讓學生真實了解和掌握跨境電子商務的各項業務要求,在具體實踐業務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素養。
二、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課程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教師實踐能力不足
本問卷針對跨境電子商務教學實踐設計了教師面臨的四個問題,分別是“缺少企業工作經歷、實踐能力不夠”“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場景單一”“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團隊創業導師不夠”“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創新創業意識不夠”。其中,85.7%的教師選擇了“實踐能力不夠”。跨境電子商務是一個對實踐要求較高的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目前,很多教師在跨境電子商務教學中以理論知識講授為主,實踐教學平臺和教學場景單一,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業務內容、工作要求等實踐業務掌握不足,缺少第一手教學案例和跨境電子商務一線的實踐經驗。個別教師的教學內容和跨境電子商務實際業務還存在較大出入,實際教學效果較差。職業院校教師的一線實踐經驗不夠、實踐能力不足,成為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升的瓶頸。
(二)專業能力不強
本問卷設置了“語言溝通能力不夠”“客戶開發能力不夠”“不熟悉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流程”“跨境電子商務運營能力不強、從事的跨境電子商務店鋪業績平平”“不了解海外客戶產品需求”“面對業務經營中產生的業務糾紛、物流問題等無所適從”六個問題。其中,不熟悉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流程占60%以上,跨境電子商務運營能力不強、從事的跨境電子商務店鋪業績平平占75%。由此可見,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的業務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伴隨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的發展壯大,商務業態不斷變化,B2C和B2B業務也呈現很多新特點,跨境電子商務活動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外貿技能、電子商務技能和較高的業務素養。在外貿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具有與國外客戶溝通交流、業務洽談、客戶開發等能力,熟悉外貿業務流程,能夠獨立處理客戶訂單,熟練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操作、保險、報關等業務操作,了解各國跨境電子商務法律法規,能夠熟練處理跨境電子商務活動中遇到的各種業務糾紛。在商務技能方面,能夠獨立分析和判斷國外市場行情,了解各個電子商務運營平臺運行情況,具有較強的跨境電子商務網店運營能力。在業務素養方面,由于跨境電子商務面對的是全球客戶,客戶的語言、消費偏好、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等不盡相同,這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交流能力、靈活應變的處事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積極合作的團隊意識。學生個性化成長和技術技能水平的提高,需要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業務能力、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高超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的專業能力現狀與總體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信息化素養不足
在信息化素養方面,問卷設置了“無法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設計和實施”“數字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融入度較少”“利用大數據開展學情分析、對學生進行個人化培養和教育不夠”“通過大數據對業務運營數據等分析能力不夠”“跨境電子商務教師數字化素養很好”五個指標。其中,67.86%的教師認為利用大數據開展學情分析,對學生進行個人化培養和教育不夠。53.7%的教師認為數字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融入度較低。
職業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隊伍的信息化素養不足,部分教師無法利用數字化手段開展全過程數字化教學;部分教師無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對學生開展學情分析,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畫像。對學生學業情況進行多元評價,教師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的能力不夠,教學效果較差。在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領域,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可以精準分析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掌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產品創新。同時,通過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可以加快商品流通進程,降低交易成本。在跨境電子商務教學中,一些教師難以通過大量的跨境電子商務數據和實踐案例對跨境電子商務開展數據運營分析,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綜合素養有待提高。
(四)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不強
問卷設置了“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很好、能夠滿足跨境電子商務等相關行業發展要求”“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還難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要求”“職業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還需要通過學歷提升、崗位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融入度不高、不了解企業實際、科研和業務水平亟須提高”四個問題。82.14%的教師認為專業課程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入度不高,不了解企業實際,科研和業務水平需要提高。57.14%的教師認為職業院校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還需要通過學歷提升、崗位鍛煉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步入21世紀,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質量得到了廣泛認同。但是,由于職業教育發展時間較短,很多院校由原有的中專升格、學校轉制而來,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偏低,高職稱教師隊伍比例偏低。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在發揮職業院校原有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優勢的基礎上,讓教師在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一線通過系統學習和實踐鍛煉,補足短板,提高科學研究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三、跨境電子商務教師課程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問卷設置了“提高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實踐動手能力”“提升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專業能力”“提高跨境電子商務教師數字化素養”“提高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社會服務能力”“提高跨境電子商務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五個問題。50%以上的教師認同上述五個方面的提升路徑,其中,92.86%的教師認為應提高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可見,提升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比較急迫。
(一)深入行業企業,提高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實踐動手能力
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或參加企業組織的各種實習實訓和培訓工作,是提高其教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職業院校教師只有到企業一線投入實踐,才能真正了解和熟悉企業的生產過程和工藝流程,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和業務實踐的有機融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要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職業院校教師每年至少要有1個月的時間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落實教師5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推動教師深入企業加強實踐能力方面的舉措不夠,大多數教師受時間限制,對實踐業務能力的學習和掌握相對有限。
職業院校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為教師搭建實習實訓平臺、引進優質企業資源,鼓勵專業教師深度參與跨境電商相關崗位工作,嚴格教師實訓實習期間的考核,提升核心業務能力。教師通過在企業各種崗位的實際工作,親身經歷與體會各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規則和要求,切身感受選品、產品推廣、賬號運營和視頻拍攝的過程,學會看懂數據,掌握大數據分析技巧,發現和挖掘潛在客戶,了解全球各個國家不同客戶的消費心理,并提升與客戶的交流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共同完成跨境電商具體任務。學生可以在實際工作場景中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和相應的工作內容,在真實業務操作中學習知識與技能,提高業務能力與水平。
此外,職業院校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創業實踐經歷,將行業、企業的最新業務實踐和要求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融入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同時,教師自身的創業活動也會不斷激勵他們進入跨境電子商務相關企業,強化教師校企合作和實踐能力提升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實踐能力與水平。
(二)組建一支高水平“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提升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專業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64.29%的教師認為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需要通過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來提高課堂教學能力。教師的專業能力與素養,是教師能否勝任課堂教學的關鍵和核心能力。教師個人課程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團隊總體實力密不可分。職業院校在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實踐層面,可以通過“雙院長”“雙專業帶頭人”“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三個層面的機制建設加以完成。首先,加強二級學院專業能力建設,帶動學院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職業院校可以從行業企業聘請二級學院院長,組建“雙院長”的二級學院管理機制。行業企業的院長通過指導行業企業發展方向,對學院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成長提出要求。其次,通過專業帶頭人能力提升,可以帶動提高專業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職業院校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專業帶頭人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師能力提升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通過學校專業帶頭人和從行業企業聘任的專業帶頭人,從兩個維度加大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力度,提高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最后,建立一支由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組成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學校教師專業能力。組建一支高水平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在人才培養設計和準備階段合作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一體化教材。在人才培養和行業培訓的實施、評價階段共同開展備課、授課、評價和考證指導,特別在授課環節由“雙師”結構教學團隊針對不同業務領域,堅持“行動導向驅動”,主講各自“精專”的項目模塊,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和教學流程再造,形成協作教學共同體,構建校企協同育人長效運行機制,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數字化賦能課程教學,提高教師數字化素養
數字化發展時代,跨境電子商務教師要具有良好的數字化發展理念和意識,掌握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教育理念的最新發展情況,理解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作用。教師數字素養指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而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5]。提升教師數字化素養,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個層面展開。首先,教師應具有數字化教學的理念。教師對數字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教育發展中的價值,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學中能夠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應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改革與實踐,主動擁抱數字技術。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將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數字經濟發展情況與課程內容結合起來。能夠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程教學資源、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等開展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科研合作與交流,借助數字技術平臺開展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師個人的全面發展。最后,教師能夠運用數字技術,開展教學方法創新。教師具有數字化教學設計、數字化教學實施、數字化學業評價以及數字化協同育人等方面的能力。教師能夠利用數字化工具與學生進行學習交流,開展教學評價,推動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解決實際教學問題。通過數字技術開展教學設計,教師能夠很好地運用數字評價工具進行數據收集、分析,設計教學活動,創設學習環境,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通過數字技術,實時收集學生學習情況,改進教學行為,優化教學環節,進行個性化教學。
(四)深入跨境電子商務研究,提高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科研和社會能力的提升,會極大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方面,首先,要強化對跨境電商業務的研究能力。在數字經濟發展時代,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平臺規則變化顯著,價格競爭更加激烈,數字營銷更加精準。為此,需要跨境電子商務教師經常深入行業企業,了解行業企業最新的業務發展情況,研究跨境電子市場的發展規律,強化對跨境電商業務和市場的分析。建立跨境電商交易產品數據庫,建構跨境電子商務業務和產品交易大數據模型,對跨境電商企業業務進行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提供科研服務和支撐。其次,要強化對跨境電商企業業務運營平臺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研究。跨境電子商務教師需要不斷強化對各大主流平臺的分析與研究,研究平臺的業務規則和發展趨勢,研究平臺的商品銷售特點和運營模式,對平臺的消費者群體進行畫像,從而整理并獲得跨境電商業務領域的最新數據,推動跨境電商業務的開展,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高質量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最后,強化社會培訓工作。跨境電子商務教師團隊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學校的良好條件,為廣大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各項業務培訓,切實提高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綜合能力與業務素養,在為企業提供培訓服務的同時也同步提高了自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杜海濤.借助互聯網,去年1.83萬億元產品由我國銷往世界各地——跨境電商出口增長19.6%[N].人民日報,2024-01-22(2).
[2]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發展報告》[EB/OL].(2024-03-01)[2024-08-21].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4/0308/c1004-40191838.html.
[3][5]教育部.關于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的通知[EB/OL].(2022-11-30)[2024-08-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1/content_5742422.htm.
[4]張東暉.數字經濟時代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24 (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