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解在解決商事爭議特別是國際商事爭議中,具有高效、便捷、靈活、非對抗性、成本較低等優勢,是保障城市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性軟設施。上海市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調解制度改革,健全國際商事調解制度”的重要部署,不斷探索商事調解機制建設、機構建設、隊伍建設,推動商事調解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上海市促進浦東新區商事調解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作為全國首部省級人大常委會專門規范商事調解的地方性法規,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自2019年全市調解工作會議以來,上海市先后出臺了《上海市促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條例》《關于促進本市調解組織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規范本市調解組織發展的規定》《浦東新區促進商事調解若干規定》《關于促進本市商事調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為《規定》的出臺打下了扎實的制度基礎、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條件。
近年來,本市引導優質社會力量有序設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民辦非企業性質商事調解組織40余家,業務范圍覆蓋了貿易、投資、金融、知識產權、工程建設等主要商事領域。此外,本市積極推動調解數字化轉型,致力提高調解服務的便捷性、可及性。比如,上海市司法局牽頭建設了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一件事”平臺并開辟“涉外商事解紛”專窗(2024年12月中旬上線),面向廣大市民、市場主體,提供調解、仲裁、訴訟相銜接的一站式對內對外商事糾紛解決線上申請服務。
此外,上海市高度重視商事調解優先氛圍塑造,通過商事調解宣傳周、滬港商事調解論壇等活動加強商事調解文化建設。以2024年7月,上海市司法局聯合八部門共同啟動的商事調解“和”計劃為標志,通過簽署承諾書的方式,各類商會、行業協會、律所和企業自愿加盟,承諾優先調解,并在服務過程中優先選擇以調解的方式解決商事爭議。該計劃一經推出,得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截至2024年10月底,已有1829家單位申請加盟,其中商會、行業協會220家,律所421家,企業1188家。
滬上人大代表們認為,為進一步支持和促進商事調解發展,有必要制定商事調解浦東新區法規,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探索既有中國特色又與國際接軌的商事調解制度規則,促進浦東新區商事調解發展。
上海市司法局二級巡視員張祎表示,近期發布的《規定》,是本市充分運用浦東立法變通權,深化調解制度改革的重要創新成果,為進一步推動浦東新區乃至上海商事調解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高效力的法律保障。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工委主任閻銳向媒體解讀了《規定》的主要內容:
《規定》共三十三條。以促進和規范浦東新區商事調解發展為立法基本導向,在商事調解的組織設立、程序規范、促進保障、監督管理等方面作了創新規定,以進一步發揮商事調解在化解商事糾紛、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明確商事調解定位,倡導調解優先理念。《規定》明確了浦東新區商事調解的發展目標和原則,要求浦東新區對標商事調解國際高標準規則,依托產業集聚優勢,健全組織布局合理、服務高效便捷、配套制度完備、發展規范有序的商事調解體系,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商事調解需求,打造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
其次,創新設立登記路徑,推動專業規范發展。針對實踐中商事調解組織設立門檻不清、部分組織專業性不強等問題,《規定》依托浦東新區法規立法權,創新商事調解組織的設立路徑,明確在浦東新區設立商事調解組織應當具備相應條件,并向司法行政部門申請設立登記。同時,規定了申請材料、審批部門、審批時限、變更注銷登記、信息公布等內容。《規定》還明確了商事調解員的條件和優先選聘范圍,確保商事調解組織的專業水平。
再次,對標國際通行規則,規范商事調解程序。《規定》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體系等國際通行規則,對商事調解程序作了規定:第一,對調解的啟動、商事調解員的確定及其行為規范、調解的方式、保密義務、利益沖突信息披露和回避等作出明確規定;第二,明確商事調解組織可以收取合理費用,相關費用實行市場調節價,要求商事調解組織將收費項目、標準和方式向社會公開;第三,明確商事調解與訴訟、仲裁、公證等的銜接機制,提高商事調解協議的執行效力。
從次,明確支持保障措施,提高商事調解質效。《規定》從政府扶持、司法保障、行業自律等方面細化了促進商事調解發展的相關措施:第一,規定浦東新區政府對商事調解發展予以財政支持;第二,規定司法行政部門與人民法院優化訴調對接機制,加強商事調解業務指導;第三,支持成立商事調解行業組織,開展商事調解員業務培訓和能力水平評價;第四,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商事調解組織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內設立業務機構,提供涉外商事調解服務;鼓勵浦東新區商事調解組織在境外設立業務機構,開展商事調解活動。
最后,完善監督管理制度,保障商事調解發展。為了推動和保障浦東新區商事調解規范有序發展,規定:第一,明確商事調解組織應當向社會公布調解規則、商事調解員名冊等相關信息;第二,明確商事調解組織按照要求向相關部門報送上一年度工作報告;第三,強調商事調解組織和商事調解員應當加強對虛假調解的識別防范。同時,對違反上述規定的違法行為,明確了相關查處職責和法律責任。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上海市司法局將以《規定》的出臺實施為契機,與浦東新區一起抓好《規定》的宣傳、貫徹、落實工作,從“三個提升”入手,以更好發揮調解在解決商事爭議、優化營商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提升知曉度,進一步凝聚“調解優先”的廣泛共識。上海市司法局繼續以商事調解“和”計劃為牽引,積極打造商事調解宣傳品牌,全力做好《規定》的宣傳工作,努力讓廣大市民、市場主體知曉并運用商事調解。
其次,提升示范性,加快健全既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又具中國特色、體現上海特點的商事調解制度體系。針對規定中關于調解程序的要求,上海市司法局將研究制定商事調解示范規則、商事調解員行為示范守則,為開展商事調解提供規制;針對《規定》中關于行業管理培訓的要求,還將著手推動成立上海商事調解行業協會,強化商事調解行業自律管理,探索建立商事調解員能力水平認證等行業標準,為促進商事調解行業良性發展提供指引。
再次,提升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商事調解服務質量。針對《規定》中關于商事調解組織設立條件、監督管理、涉外商事調解等要求,上海市司法局將積極推進司法行政登記制度的落實,著力從申請程序、管理規則、績效評估、反饋獎懲等重點環節進行具體的制度配套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