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網絡逐漸成為人們跨越空間交友的重要媒介,在線婚戀平臺作為人們交流和建立親密關系的重要方式,逐漸為世界各國青年人所接納。但是,網絡相親背后也頻頻顯露出各類問題。例如,用戶在使用相親網站時,往往被要求提供大量個人信息,以便應用算法實現用戶之間的精準匹配,但在運營方監管不善的情況下,可能導致用戶高度個人化的敏感數據被精確跟蹤,甚至被泄露給不法第三方。同時,網絡相親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隨之造成的婚戀詐騙和在線騷擾等現象不僅給用戶帶來不良體驗,更導致當事人的合法利益被侵害。
為應對網絡相親帶來的負面問題,世界各國開始通過強化監管措施、鼓勵和監督行業協會積極自治和制定配套法律法規等方式來規范婚戀交友網站的運營,以期有效規制由平臺漏洞或運營者過失帶來的用戶安全問題。本文以在線婚戀行業運營規模較大、體系較為成熟、法律規制較為完善的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為例,通過分析其監管婚戀網站運營、預防網戀網絡詐騙的措施,提煉可供借鑒和參考的經驗。
2022年,英國男子弗雷德里克因涉嫌婚戀詐騙而鋃鐺入獄,被法院判處8年監禁。據悉,該男子是網絡婚戀詐騙的慣犯,經常通過網絡婚戀平臺與受害者聯系,其使用虛假個人資料,并通過聊天和語音通話與受害者互動。弗雷德里克慣用的伎倆是使用情感炸彈騙取受害者的信任,并以不同的虛構理由索要錢財,例如告訴受害者自己的母親在國外生病,需要一筆錢作為醫療費用。在許多情況下,他甚至會偽造虛假的證件以支持故事,其相繼騙取80名受害者超過42萬英鎊。受害者都蒙受了經濟損失和情感傷害。
在英國,隨著弗雷德里克這樣的犯罪分子接連落網,網絡中的情感詐騙案日漸受到人們關注。在嚴厲打擊個案的同時,英國也通過消費者法、隱私法、電子商務法和商業慣例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體系,對在線婚戀交友平臺的運營全過程進行規制,以期起到事前預防的作用。
除了官方立法外,英國還成立了在線約會協會(以下簡稱“ODA”)。這一行業協會旨在通過協會自治的方法,在隱私保護和用戶安全等方面讓網絡婚戀市場的運營者承擔相關責任。例如,ODA頒布《官方發展援助守則》,要求運營者采取措施禁止用戶創建虛假的個人資料,減少詐騙分子偽造身份的機會,從而保護平臺用戶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英國ODA等行業協會一直積極主動地制定并更新自愿性行業守則,因此政府沒有采取過多的干預措施。但在少數情況下,英國政府依然會采取行動,發揮ODA等行業協會的治理能力,實現對網絡婚戀行業的間接規制。例如,政府曾和ODA采取合作,打擊婚戀平臺運營過程中所涉的網絡詐騙、未成年人性犯罪等違法犯罪行動。
2017年,美國警方接到得克薩斯州一名女士報案,稱自己遭受網絡婚戀詐騙損失200萬美元。據這名女士稱,自己在臉書上認識“查理”,他聲稱和她有一位共同的朋友,并且經常閱讀她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日常動態。之后,“查理”甚至主動向她發送生活照片,并和她分享自己在建筑行業的工作日常。某日,“查理”突然向這名女士發來消息,說自己急需資金完成一份建筑工作。基于和“查理”在長期網絡互動中建立起來的信任,該女士在接下來的兩年陸續向他匯款近200萬美元,但每次她想要回錢款時,“查理”總是含糊其詞。最終,女士開始懷疑其中存在欺詐行為,并聯系了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結果顯示,那名從事建筑行業的“查理”,竟是一個遠在尼日利亞的詐騙慣犯。
這名德州女士并非是網絡婚戀詐騙的唯一受害者,事實上,類似情況在美國屢見不鮮。為嚴厲打擊網絡婚戀詐騙,美國政府對網絡婚戀平臺的監管始于2005年的《國際婚姻經紀人監管法》,該法律要求運營者對用戶進行婚姻背景調查,從而預防和規制網絡虛擬性帶來的潛在違法犯罪風險。此后,美國各州亦出臺了相關法律,以落實網絡婚戀平臺運營者的法律義務。
行業監管規則比立法更加靈活,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更有效地規制網絡婚戀行業運營。
除立法活動外,美國政府還采取了各類行政措施,旨在有針對性地預防網絡婚戀平臺中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并重點強調平臺的相關責任。例如,美國眾議院小組委員會曾向主流交友網站運營公司公布信函,要求其向委員會提供運營政策,包括“系統是否允許有犯罪記錄者或被判犯有暴力犯罪的人使用該產品或服務”的政策、“系統如何確定用戶是否為犯罪者”等平臺識別規則,以及運營商為保護用戶信息、預防網絡犯罪所采取的措施。
澳大利亞犯罪學研究所在2022年頒布了一份名為“澳大利亞移動約會應用程序和網站用戶的性騷擾、攻擊和暴力受害情況”的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超過72%的受訪者遭受過由網絡婚戀平臺或應用程序引發的騷擾、語言威脅、跟蹤等傷害。為解決上述問題,澳大利亞政府通信部和社會服務部在2023年召集熱門在線約會平臺的運營商開展安全圓桌會議,旨在提升網絡婚戀平臺對用戶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障。政府有關部門要求網絡婚戀行業進一步提高運營安全標準,否則將以立法形式對行業進行整體規制。例如,政府要求這些在線婚戀平臺完善和改進安全政策,提高不法侵害行為的透明度并加以有效預防,為可能遭受侵害的用戶提供援助支持和法律救濟。
同時,澳大利亞政府呼吁網絡婚戀行業運營者之間加強協作,通過制定自愿性行業守則來全面提高網絡婚戀平臺的安全性。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始終與各大網絡婚戀平臺運營者保持合作,如此可以即時了解澳大利亞國內網絡婚戀犯罪的性質和發生頻率,也確保運營商制定的措施足以保證用戶隱私和人身安全。
在日本,網絡婚戀平臺同樣在青年群體中盛行,政府和民眾也意識到在線婚戀交友的風險。為此,在通過法律規范網絡平臺運營、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同時,政府還實施了一項極富創造性的舉措:建立官方的約會應用程序來為適婚青年提供幫助。該應用程序較之其他婚戀軟件的最大特點是安全性。首先,在適用群體方面,該應用僅針對在東京生活、工作或學習的成年人群體。此外,為保障信息的真實性,政府還特別設置審查程序,要求用戶證明自己的婚姻狀況和收入,并參加在線面試以確認其身份。借助政府的信息收集和身份確認能力,該程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用戶信息的真實性,能夠有效規避婚戀詐騙、隱私泄露等常見風險。
上述國家對網絡婚戀平臺的監管與規制存在一定的共性,可以給我們帶來以下啟示:首先,要通過立法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并嚴厲打擊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婚戀平臺的詐騙或騷擾行為。其次,要積極鼓勵行業自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治能力。行業監管規則比立法更加靈活,能夠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更有效地規制網絡婚戀行業運營。
(胡潔人系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特聘研究員)
編輯:薛華" "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