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電池技術成為極為廣泛和深遠影響人們生活的新科技之一。傳統鋰離子電池在生產和回收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其安全性也面臨挑戰。一場有關未來電池的競爭正在火熱進行中,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技術公司開始尋找更高效、更安全、更環保的新型動力電池。

目前動力電池領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鈉離子電池、鋰硫電池和固態電池各具優勢。雖然尚無一種電池類型能夠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但業界共識是:新技術的競爭和優勢互補是動力電池發展的必經之路。未來必有一款或多款新型電池成為電動車崛起的新基石。
英國電池技術公司Faradion開發的鈉離子電池,吸引了全球能源公司的目光,也受到美國《連線》等科技媒體的關注。Faradion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姆斯·奎因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鈉是比鋰更具有可持續性的電池材料。”
《連線》指出,鈉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其提取過程中的耗水量相對于鋰要少得多——提取1噸鋰消耗的水資源是提取1噸鈉的682倍。另外,生產鈉離子電池在材料成本上也更具優勢。例如,可以采用成本更低的鋁箔替代生產鋰離子電池所需的銅箔。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電子材料和腐蝕科學系主任瑪麗亞·福賽斯表示,從鋰離子電池轉向鈉離子電池,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從電池工業角度看,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工廠稍加改造,即可轉型為鈉離子電池工廠。這意味著相關廠商能夠迅速擴大鈉離子電池的生產規模。不僅如此,鈉離子電池還有一個優勢——更加安全。它能夠放電至零伏,即完全排空電量,從而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更加安全。另外,鈉離子電池的易燃性較鋰離子電池低得多,從而成為更安全的能源。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中國中科海鈉公司在2019年就推出了100千瓦時的鈉離子儲能站,證明鈉離子電池可用于大規模儲能。2024年初,該公司與江淮汽車旗下品牌“釔為”聯合推出鈉電版電動車,目前已向用戶批量交付。
不過,鈉離子電池也有缺點——能量密度相對較低。對于電動車制造商來說,這可能影響車輛的續航里程。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在150—220瓦時/千克之間,而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范圍為140—160瓦時/千克。
此外,鈉離子電池在其使用壽命內的可充電次數較少,約為5000次;而鋰離子電池中最耐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可充電8000—10000次。
科學家正在努力攻克難題,以便補齊鈉離子電池的短板。據BBC報道,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使用不同類型的電極,增加了鈉離子電池使用壽命內的可充電次數——從5000次增加到6000次。
鋰硫電池作為新一代電池,憑借其獨特的結構和材料,成為可持續能源領域的一顆“新星”。鋰硫電池在組成上與鋰離子電池相似,但其陰極材料采用了地殼中含量豐富的硫。這種元素在開采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較少,而且它還是天然氣工業和石油精煉工業的副產品。
與上文提到的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低不同,鋰硫電池的優勢是能量密度高——達到鋰離子電池的9倍,比鈉離子電池更是高出許多。這意味著它能提供更大的功率。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理論上,配備鋰硫電池的電動車充電一次,可行駛約4000公里。一些國家的研究人員正致力于尋求鋰硫電池技術上的新突破。韓國LG能源公司此前成功試飛了一架由鋰硫電池驅動的無人機。該公司計劃到2027年,批量生產能量密度為鋰離子電池2倍的鋰硫電池。德國電池初創公司Theion也積極探索,將鋰硫電池引入電動車制造業。

鋰硫電池的短板是充電性能。在充電過程中,硫和鋰的化學反應會產生硫化鋰,這不僅會影響電池性能,還可能導致電池內部結構發生變化,從而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
此外,如何解決硫的溶解問題也是一個技術難題。鋰硫電池在放電過程中,硫會溶解在電解液中。這不僅會逐漸減小電池的容量,還可能影響電池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悉尼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在優化鋰硫電池性能方面取得了突破。他們使用經過硫和氮處理的碳基電極,有效簡化了相關化學反應。這不僅能減少鋰硫電池的能量損失,還能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領導該團隊的悉尼大學電力工程學教授比爾·詹金斯表示,上述突破性進展有望大幅提升鋰硫電池的性能。“通過改良電極材料并精確控制電池內部的化學反應,我們能夠使這種電池的續航力顯著提升。這意味著未來的電動車充電一次,能行駛數千公里——那代表著電動車的崛起。”
固態電池以創新的固態電解質技術,為電池領域帶來了新的變革。與傳統電解液不同,固態電池采用固體電解質。相對于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能夠有效防止鋰枝晶(易造成電池“熱失控”,引發燃燒甚至爆炸)的形成,易燃性極低,因此擁有極佳的安全性。
此外,固態電池擁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電速度,這使其成為未來動力電池的有力候選者。
據美國《科學》雜志報道,固態電池的商業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雪莉·蒙指出,固態電池在擴大生產規模上面臨較大挑戰,且目前其制造成本大幅高于鋰離子電池。
《科學》雜志指出,固態電池領域的突破性技術正在不斷涌現。例如,美國Solid Power公司基于硫化物電解質的固態電池設計,已展現出比鋰離子電池高50%—100%的能量密度。該公司計劃到2028年,為80萬輛電動車提供動力。
固態電池發展的難點主要在于成本。在提供相同的能量輸出的情況下,固態電池的成本是鋰離子電池的7—10倍。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正致力于解決固態電池的降本問題。預計到2027年,該公司將推出成熟的解決方案。到2030年,固態電池的成本有望降到與鋰離子電池相當的水平。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