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詩龍部長表示,為了配合薪資上漲,從2024年4月1日起,將提高“職業轉換計劃”的工資支持上限,以此來提高雇員素質、保持勞動隊伍的活躍。對于成年或長期失業人員,上限將從每月6000新加坡元提高至 7500新加坡元。對于40歲以下的公民和永久居民,資助率仍保持在他們月工資的70%;對于成熟和長期失業人員,資助率則保持在他們月工資的9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于老齡化的定義,如果一個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超過14%,就已經開始邁入老齡化社會。當該比例超過兩成,國家將進入超老齡化社會。2023年9月29日,新加坡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布的《2023人口簡報》顯示,中位數年齡在不斷提高,已經從20年前的40歲提高到43歲。同時,65歲及以上的公民人數達60.36萬,占比已然達到了19.1%,相比10年前上漲了7.4%。再有不到3年的時間,新加坡21%的人口將超過65歲,進入超老齡社會。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力短缺和技能升級的挑戰,新加坡已從多方面入手,促進經濟轉型和增長,讓公民不論年齡多大都能過上有意義和快樂的生活。
隨著高齡就業率持續上升,新加坡政府分階段對法定退休年齡和重新雇傭年齡作出了調整。3月4日,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在國會撥款委員辯論人力開支預算時宣布,勞、資、政三方已達成共識,從2026年7月1日起,法定退休年齡將從63歲提高到64歲,重新雇傭年齡的上限也從68歲提高至69歲。此前,新加坡2022年7月1日已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延長至63歲,重新雇傭年齡的上限從67歲提高到68歲。政府計劃在2030年將法定退休年齡調高到65歲,重新雇傭年齡上限調高到70歲。
“職業轉換計劃”是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的旗艦項目,旨在支持處于職業生涯中期的新雇員或現有雇員再培訓,以便投入具有長期前景的新工作崗位,適應經濟轉型和技能需求的變化,該計劃涵蓋多個領域,包括制造業、金融業、信息通信技術、醫療保健等行業。陳詩龍部長指出,我們支持雇主主動對現有雇員進行再培訓,以承擔新的增長崗位。他敦促雇主聯系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了解該計劃如何幫助他們滿足人才需求。
2月16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推出了《2024年財政預算案》。預算案致力于推動經濟多元化和創新,其中包括給“定心與援助配套”項目注入19億新加坡元,以便從生活、住房、就業、養老等方面幫助公民減輕生活費上漲的壓力。該案還推出“企業援助配套”項目,撥款13億新加坡元支持企業,以此來減輕雇主負擔,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2024估稅年,政府提供50%的個人所得稅回扣,回扣頂限設在200新加坡元,并從2025估稅年開始提高符合稅務回扣條件的家庭成員年收入頂限,從目前的4000新加坡元調高至8000新加坡元。政府還將向全國生產力基金再投入20億新加坡元資金,以支持新推出的可退還投資稅收抵免和其他投資促進工作。
另外,黃循財副總理還公布了兩項新政策,都與養老息息相關。
一是對公積金制度進行調整。新加坡養老資金來源以個人為主,政府給予補助。為進入超老齡社會做準備,政府推出中央公積金(簡稱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入息”一般指收入)和就業入息補助計劃,來幫助長壽和低收入的公民應對養老。公積金幫助公民和永久居民預留資金,為退休打下堅實基礎,是新加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公積金下設普通戶頭、保健儲蓄戶頭和特別戶頭。新加坡公積金局會為符合條件的55歲新加坡公民創建退休戶頭,以支持退休后的持續收入。
從2025年1月1日起,年齡在55歲至65歲之間的雇員公積金繳交率將再次上調,增幅為1.5個百分點,其中1個百分點由雇員承擔。55歲至60歲的雇員公積金繳交率為17%,60歲至65歲的為11.5%。政府將繼續提供過渡性公積金抵消計劃,承擔一半的費用,以幫助緩解商業成本的沖擊。黃循財副總理強調說:“提高公積金對雇主不是負擔,養老金的池子更大,真正退休的時候更有底氣。”
從2025年起,公積金退休戶頭的超額存款頂限將從現有基本存款的3倍提高至4倍,新頂限為42.6萬新加坡元。從2025年起,年滿55歲會員的特別戶頭將關閉,其中的存款將轉移至退休戶頭,直至滿足全額存款要求,剩余部分將轉移到普通戶頭。
二是加強中年人職業培訓。要實現經濟增長,核心競爭優勢必須是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對未來做好準備的勞動力隊伍。新加坡從5月起,為所有40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提供4000新加坡元的“技能未來”信貸額度。從4月1日起,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就業與職能培訓中心將從新加坡勞動力發展局接管指定的職業中心和就業與技能中心,在全島設立站點,為不同工種的人提供個性化的職業輔導和技能提升服務,幫助新加坡人尋找就業機會。
新加坡全國職工總會副秘書長王志豪表示:“我感謝在本次預算案中宣布了針對55歲至65歲年長員工的公積金繳交率進一步調高,這將有助于加快他們的公積金資金增長。現在一切的行動,是為了實現2030年的最終目標。”他呼吁雇主盡快與全國職工總會和工會合作,成立企業培訓委員會,以便各個年齡段的工人都可以得到相關技能的培訓。
2023年11月16日,由新加坡衛生部、國家發展部和交通部聯合制訂的“樂齡計劃”正式推出。為了確保年長者能實現在家或社區原地養老,保持良好的生活狀態,該計劃通過設置更多的活躍樂齡中心、強化護理服務、改善居住環境和方便通勤四大舉措全面優化設施和服務。
樂齡中心將從目前的154個增加至2025年的220個,屆時每10名年長者就有8人能在家附近參與活動。政府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8億新加坡元升級活躍樂齡中心,每個活躍樂齡中心的預算從目前的每年40萬新加坡元將增至最高60萬新加坡元。與此同時,中心還會招聘更多年長義工,鼓勵年長者通過志愿服務保持積極性。到2025年,經過培訓的年長志愿者將從現在的1900人增加至4000人。
新加坡衛生部和護聯中心同五家行業公司聯手推出 “年長者同住共享看護沙盒計劃”,讓一組看護者同時照顧幾名同住年長者,進一步擴大年長者在社區原地養老的看護選項。從今年下半年起,衛生部將在不同的市鎮,委派綜合服務供應商評估和規劃年長者的護理需求,并與不同的供應商協調年長者所需要的服務。從4月開始,護聯中心提供的看護者培訓津貼將從每年200新加坡元增至400新加坡元,培訓名額也將增加至每年4400個。
對宏茅橋、紅山、女皇鎮和大巴窯等20多個年長居民較多的市鎮,相關部門也在進行適老化改造:增設無障礙坡道、興建亭子和休息處、增建康療花園與健身步道等……為了幫助失智年長者記住住家地點,政府將設置更大、顏色更鮮艷的組屋編號標示,并添加老人們熟悉的圖案協助記憶。政府也開始對年長者的住宅進行升級改造,如在浴室安裝折疊座椅,為坐輪椅者加寬廁所門,在老人家中安裝更多煙霧探測器、電源翹板開關等無障礙裝置,在有多層階梯的大門外安裝扶手等。租賃組屋內還安裝有無線警報系統,供60歲及以上低收入年長者進行緊急事故呼救。設備會錄下年長者的簡短語音,發送至附近的活躍樂齡中心或全天候熱線電話。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在宏茅橋等地于今年已開始試行“安行街道”計劃:延長“綠燈”亮燈時間、縮短“紅燈”等待時間、為行人天橋增建電梯、擴建人行道和自行車道、增設方便輪椅使用者的無障礙坡道和斑馬線、增加三維立體道路標志,以及設置路隆、修窄馬路讓車輛減速行駛等。該計劃目標為,到2030年,所有市鎮都設有“安行街道”,為居民尤其是年長人士打造更安全的出行環境。
投稿郵箱:vermouthf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