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棟材,現任武漢東湖葛洲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23年7月起擔任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駐秭歸縣歸州鎮香溪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滔滔香溪河,守護峽江兒女的幸福安康;巍巍葛洲壩,鑄就長江干線“高峽出平湖”的美好愿景。2023年7月,肩負著組織的信任和駐村的責任,我在兩岸橙香、一江碧水的見證下,來到了香溪村,從此與這里結下了不解之緣。
到村的第一個月,我就馬不停蹄地穿梭在田間的小道、村民的堂屋和村落的院壩中。環境整治、房屋鑒定、秸稈禁燒、廁所革命……工作一項一項讓人應接不暇。村黨支部書記胡家強笑著跟我說:“易書記,在農村,不怕群眾來找我們,就怕群眾不找我們。群眾的生產生活在哪里,我們的工作陣地就在哪里。”很快,胡書記的話就得到了驗證,一場來自“水”的考驗接踵而至。
“易書記,沒水啦!柑子樹扛不住這火辣辣的太陽啊!”“抗旱全靠柴油機抽水,去年掙的幾個果子錢全用在加油上了!”村民周立英和彭龑焦急地向工作隊反映著情況。柑橘撐起了香溪村村民數十年來的產業致富夢,在劉家壩塆,像這樣的柑農還有26戶,夏季急需“解渴”的柑橘面積達到了180畝。
深入香溪、了解香溪、融入香溪,才能為香溪村的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我一邊在柑橘園中和柑農一塊觀察柑橘的長勢,一邊觀察橘園周邊地勢。我發現由于香溪村地處山區,土層較淺,儲水能力有限,夏季持續的高溫導致地表水分蒸發極快。同時隨著柑橘樹的生長,柑橘的“飲水需求”越來越大。若長期使用柴油機抽水,將大幅提高生產成本。于是,我在村落夜話上給群眾算起了賬:“一臺電抽水機一個小時耗電費4.19元,比柴油機少5.8元,一年下來一戶就能節約2000元的成本!”
為徹底解決抗旱問題,我們駐村工作隊馬不停蹄向集團公司申請了15萬元資金,又向歸州鎮供電公司爭取了9萬元,共同投資24萬元新建劉家壩塆配電臺區,架設抗旱電線,保障村民抗旱供水用電。項目完工后,劉家壩塆26戶柑農預計每年可節約生產成本4.52萬元,柑橘種植用電難、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終于得到徹底解決。一棵棵柑橘樹,在兩岸青山、一江碧水的滋潤下茁壯成長。
為讓“黃金果”賣上更好的價錢,讓綠水青山的“顏值”變價值,我們連軸向前趕,繼續將目光投向了發展農旅融合的振興之路。
我們持續推廣“香溪村”品牌商標,積極對接中國葛洲壩集團內外部平臺,推動香溪村農產品入駐能建商城、葛泥優選電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渠道融合、公司內外資源開發,成功帶動農產品消費161萬元。
我們鼓勵老百姓不僅要把柑橘賣出去,更要把這得天獨厚的山水風景變“錢景”,把買家變“游客”。為此我們發展智慧農場、臍橙觀光采摘園,運用共同締造理念發動群眾創建“最美庭院”,打造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峽江文化于一體的特色微景觀,發動群眾興辦獨具“香溪風味”的農家樂,開通新能源公交車線路,讓綠色便捷、生態宜居成為香溪村最亮麗的底色。
如今,走在村里,時常能聽到老百姓親切的問候:“易書記,下隊來了,天熱喝杯水”“易書記,感謝葛洲壩的幫扶,你們是來做實事的”。一年多來,我與香溪村因“水”而結緣,因“水”而倍感親切。乘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東風,我們正在一步步將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轉化為現實,以駐村之力描繪秀美鄉村的新畫卷。
(整理 毛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