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是中考的熱點問題,蘊含著圖形變換和方程等知識,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此類問題一般使用解析幾何的方法來解決,且主要有兩個方法,即坐標平移法和對角線平分法.本文結合一道典型例題,探究兩種方法在解題中的實際應用,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平行四邊形;初中數學;解題技巧
1 試題呈現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存在A(-1,0),B(0,2)兩點,點P是x軸上的一個動點,在直線y=12x+3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以A,B,P,Q四點為頂點的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若存在,求出對應的P,Q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 方法展示
方法1 坐標平移法
解 ①情況1 若AB是邊,則PQ也是邊,
所以AB∥PQ且AB=PQ,即PQ可視為是AB平移得到的.
由于A(-1,0),B(0,2),
所以點Q在直線y=2或直線y=-2上.
如圖1中Q1,Q2點所示.
當點Q在直線y=2上時,點Q即為點Q1,點P即為點P1.
因為點Q1也在直線y=12x+3上,
所以點Q1的坐標為(-2,2).
過點Q1作Q1H1⊥x軸于點H1,
可得△Q1P1H1≌△BAO,P1H1=AO=1,所以點P1的坐標為(-3,0).
當點Q在直線y=-2上時,點Q即為點Q2,點P即為點P2.
點Q2也在直線y=12x+3上,
所以點Q2的坐標為(-10,-2).
過點Q2作Q2H2⊥x軸于點H2,
可得△Q2P2H2≌△BAO,P2H2=AO=1,
所以點P2的坐標為(-9,0).
②情況2 若AB是對角線,則PQ也是對角線,AP與BQ為對邊,則AP∥BQ,由此可確定點Q位置:點Q為直線y=2與直線y=12x+3的交點,即為0e97b97bba20ce4f1c8c305bcccb32d8圖1中的點Q1,點Q1的坐標為(-2,2).此時點P即為點P3,AP3=Q1B=2,所以點P3的坐標為(1,0).
綜上所述,符合題目條件的平行四邊形存在.若AB為邊,則P,Q兩點的坐標分別為(-3,0),(-2,2)或(-9,0),(-10,-2);若AB是對角線,則P,Q兩點坐標分別為(1,0),(-2,2).
評注 坐標平移法的基本思路就是依靠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且相等”的性質,將未知點和其對應的點結合起來,利用已知點之間的關系,得到構成平行四邊形的點的坐標.要注意的是“平行四邊形ABCD”和“以A,B,P,Q四點為頂點的平行四邊形”是不同的,前者的四個定點在平面上是按順序排列的,而后者則不需要.因此,在構造平行線時要注意兩者之間的區別.
方法2 對角線平分法
解 因為點P是x軸上的一個動點,點Q在直線y=12x+3上,
所以P,Q兩點的坐標分別為(a,0),(b,12b+3).
①若AB,PQ是對角線,則AB與PQ互相平分,即AB與PQ的中點重合.
因為點A的坐標為(-1,0),點B的坐標為(0,2),
所以AB中點的坐標為(-12,1),PQ中點的坐標為(a+b2,b+64),
則a+b2=-12b+64=1,
解得a=1b=-2,所以P(1,0),Q(-2,2).
②若AP,BQ是對角線,則AP與BQ互相平分,即AP與BQ的中點重合.
因為AP中點的坐標為(a-12,0),
BQ中點的坐標為(b2,b+104),
所以a-12=b2b+104=0,
解得a=-9b=-10,
所以P(-9,0),Q(-10,-2).
③若AQ,BP是對角線,則AQ與BP互相平分,即AQ與BP的中點重合.
因為AQ中點的坐標為(b-12,b+64),BP中點的坐標為(a2,1),
所以b-12=a2b+64=1,
解得a=-3b=-2,
所以P(-3,0),Q(-2,2).
評注 利用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的性質,從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設出頂點的坐標,并利用中點的條件,列出關于坐標的方程,再結合已知條件,即可解出頂點的坐標.
3 結語
解決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要充分討論各種存在的情況,辨析題目要求,做到不重復也不漏解.此外,結合圖形利用坐標平移法解答此類問題時還可以借助向量進行運算,找到相等關系利用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互相平分”列出方程求解也是解題的關鍵,在解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