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采用GHQ-12一般健康問卷對重慶市122名在職公交駕駛員進行心理健康測評,研究結果顯示: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為12.3%,其中女性駕駛員人數占比達到26.7%,在不同年齡段的駕駛員當中,30歲以下以下的駕駛員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為14.2%,高于其它年齡段的駕駛員。在具體評分維度上,“焦慮/抑郁”維度得分最高,較多駕駛員出現“由于過分擔心而失眠”、“感到痛苦、憂慮”等狀況。
關鍵詞:GHQ-12 公交駕駛員 心理健康
0 引言
公交駕駛員是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們承擔著為大眾出行保駕護航的重要職責,需要在工作期間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以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2023年“9·11武漢公交事故”致2死3傷,2024年江西南昌公交失控致3死7傷,這些案例都還警醒著世人。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其工作質量和乘客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公交駕駛員的工作性質特殊性,長時間駕駛、應對復雜的交通狀況、與乘客互動等,都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1]。為了探明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通過對重慶市122名在職公交駕駛員進行心理測評,希望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分析,為公交運營企業的決策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重慶公交集團在職公交駕駛員為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共回收調查問卷122份,其中有效問卷122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在122人當中,男性107人,女性15人;平均年齡為( 34.4 ±6.4)歲,平均工作年限(9.0±5.4)年,駕駛年齡(11.6±6.7)年。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12項一般健康問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12,GHQ-12)對公交駕駛員進行調查。GHQ-12問卷是由心理醫學家David Goldberg于1970年代開發,主要用來評估個體在過去幾周內的心理狀況,并篩查心理健康障礙,包括焦慮、抑郁和各種社會功能障礙等[2]。問卷共12項題目,每項有四級評分,回答前兩項者計0分,后兩項者計1分,總分范圍為0-12分,3分為切分值,即≥3分為可能出現心理障礙,分數越高,心理問題越嚴重。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情況分析
2.1 不同類別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情況統計
根據GHQ-12問卷的計分標準,對122名公交駕駛員的GHQ-12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并根據性別、年齡、工作年限三個方面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在122名公交駕駛員當中,共計15名駕駛員得分≥3分,表明有可能出現心理障礙,其人數占比達12.3%,需要交通運營企業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觀察,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
在不同性別的公交駕駛員當中,男性與女性駕駛員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分別為10.3%、26.7%,表明女性駕駛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嚴重,需要對女性駕駛員的心理健康更加關注。女性相比于男性的更容易受到外界壓力的影響,情緒也更加敏感,女性公交駕駛員在面對高壓力環境時,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而需要對女性駕駛員進行更多的關注[3]。
在不同年齡的駕駛員當中,年齡在30歲以下、30-39歲、40歲以上的駕駛員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分別為14.2%、12.0%、10.5%,表明年輕駕駛員的心理健康問題更為顯著。年輕駕駛員相對缺乏駕駛經驗和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這可能會使他們在面對復雜的交通狀況或乘客沖突時感到不安或焦慮,從而對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
2.2 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具體項目分析
國外心理學者Graetz在1991年將CHQ-12的內容分為了三個維度,分別命名為焦慮/抑郁、社會功能低下和自信心喪失[4]。本研究通過對122名公交駕駛員的GHQ-12問卷評分結果進行統計,并在三個維度上進行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CHQ-12的分數越高,表明心理問題越嚴重,越有可能產生心理障礙。調查結果顯示,公交駕駛員在“焦慮/抑郁”這一維度上得分明顯高于其它兩個維度,其中分數最高的項目為“由于過分擔心而失眠”,其次為“感到痛苦、憂慮”,這兩項分數顯著高于其它項目。
公交駕駛員的工作壓力非常大,他們需要在工作中長時間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并且在駕駛過程中確保乘客的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和時間表。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會導致他們在休息時間也難以放松,從而引發失眠。
長時間的睡眠不足是公交駕駛員面臨的難題,這讓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產生疲憊,以致于產生痛苦與憂慮[5]。公交駕駛員為了確保能夠準時到達工作崗位并完成發車前的準備工作,他們通常需要在5點左右起床,并檢查車輛狀態、清理車廂等,在進入工作狀態之后,又必須迫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這都是他們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
3 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
3.1 影響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的內部因素
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個人內部因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首先,公交駕駛員的心理素質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公交駕駛員的工作特點決定了他們需要面對許多壓力和挑戰。他們需要在復雜的交通環境中駕駛,隨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如交通擁堵、乘客沖突等。這些壓力和挑戰要求公交駕駛員具備高度的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如果他們缺乏這些心理素質,就可能會感到壓力過大、無法應對,進而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其次,公交駕駛員的性格特點會影響其心理健康,不同的性格特點在面對相同的壓力和挑戰時,可能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和應對方式。性格外向,樂觀的駕駛員可能傾向于采用積極、主動的方式來應對問題。性格內向、敏感的駕駛員可能更容易受到工作壓力、乘客沖突等因素的影響,產生消極情緒,如焦慮、抑郁等。這些負面情緒如果長期積累,可能會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
此外,公交駕駛員的生活滿意度、職業倦怠程度以及在壓力之下的應對方式與能力都會對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壓力應對能力較差的駕駛員在遇到負面實件時,更有可能感到無助和沮喪,難以應對工作中的挑戰和壓力。這可能會導致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惡化,影響工作效率和駕駛安全。
3.2 影響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
影響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很多,包括工作環境、乘客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
首先,工作環境因素是影響公交駕駛員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公交駕駛員的工作具有高壓力、高風險、高強度等特點,需要長時間駕駛、面對復雜的交通環境和乘客需求。這種工作環境容易導致駕駛員產生緊張、焦慮、疲勞等負面情緒。同時,長時間的駕駛和固定的姿勢也可能導致身體疲勞和不適,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
其次,乘客因素也會影響到公交駕駛員的心理健康。一些乘客因素對服務不滿意,可能會與駕駛員產生沖突,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對駕駛員進行無理指責或謾罵時,駕駛員可能會感到憤怒和委屈,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同時,乘客還可能出現如大聲喧嘩、亂扔垃圾、占用多個座位等不文明行為,這些行為都可能引起駕駛員的不滿和煩躁,引發駕駛員的負面情緒。
此外,家庭因素也影響駕駛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比如經濟壓力、子女教育問題、婚姻矛盾等家庭問題都可能使公交駕駛員在工作中分心,難以保持專注和冷靜。這些壓力和沖突可能導致駕駛員情緒波動,甚至在工作中出現消極應對的情況。駕駛員的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如果家庭不能給予足夠的支持和理解,駕駛員可能會感到孤獨和無助。長期缺乏家庭支持可能使駕駛員的心理壓力得不到有效緩解,進而影響其心理健康。
4 結語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公交駕駛員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值得相關部門重視,CHQ-12調查顯示,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為12.3%,其中女性駕駛員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更是達到26.7%。在不同年齡段的駕駛員當中,30歲以下的駕駛員可能出現心理障礙的人數占比為14.2%,高于其它年齡段的駕駛員,這表明交通運營企業需要重點關注年輕駕駛員與女性駕駛員的心理健康問題。
公交駕駛員的主要心理問題表現為“由于過分擔心而失眠”、“感到痛苦、憂慮”等。公交駕駛員的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承擔高度的安全責任,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確保乘客的安全。駕駛員在工作中經常面臨各種不可預測的情況,如交通擁堵、乘客沖突等。這些不可預測的情況可能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使他們感到痛苦和憂慮。
因此,為了保障公交駕駛員的駕駛安全,公交運營企業應定期組織心理健康培訓,幫助駕駛員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學習應對壓力、焦慮和抑郁等心理問題的技巧。同時,應合理規劃駕駛員的工作時間和班次,避免駕駛員長時間連續工作,確保他們有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時間。如果駕駛員感到過度擔心或焦慮,可為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讓駕駛員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及時獲得幫助和支持。同時,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強對駕駛員健康狀況的監測和管理,確保他們在最佳狀態下進行駕駛工作,從而提高公交安全運營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公共交通安全。
基金項目: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科研項目(YSKY2023-12);重慶市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科研項目:基于“互聯互通”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實訓室建設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浩,陳瀅. 良好心理素質對公交職業駕駛員的重要性探析 [J]. 城市公共交通, 2023(03):34-37.
[2] 李藝敏,李永鑫. 12題項一般健康問卷(GHQ-12)結構的多樣本分析 [J]. 心理學探新,2015,35(04): 355-359.
[3]張宇婷. 職業女性生育壓力對工作壓力、心理健康的影響: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 [J]. 心理月刊,2023,18(09):24-26+29.
[4]B.GRAETZ. Multidimensional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J]. 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1991,26(3):132-138.
[5]譚陽,魏華,陳樂樂,等. 公交車駕駛員壓力知覺和抑郁的關系: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效應模型 [J]. 心理學通訊,2022,5(01): 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