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公眾號后臺給我轉來一條消息:
公眾號小編,我是2007級學生小澤,我很想念我在學校讀書時的語文老師王老師。雖然她只教了我一年時間,肯定不記得我了,但她卻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我的電話號碼是……
看到這條消息,我不禁蹙了蹙眉頭。仔細地回想了下:2007年,我教了哪個班?當時有些什么學生?班長是誰?課代表是誰?我竟一個也想不起來了。猶豫了一下,要不要聯系這個全然想不起來的學生?我又仔細看了看,突然發現了小澤發送消息的時間——凌晨一點半!到底是什么讓這個孩子在這個時間突然想到了我……我當年到底做過些什么?
帶著這樣的好奇,我撥通了小澤的電話。“王老師,我終于找到你了!”突如其來的熱情讓我一時不知所措,禮貌地詢問:“你當時的班主任是我嗎?你還記得你有哪些同學嗎?”“其實我在你們學校只讀了一年的時間,其他同學印象都已經很模糊了,只大概記得班主任是個數學老師。王老師,你肯定不記得我了,你聽我慢慢說……”接著我從他的口中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小澤原本不是本市人,只是隨著父母工作的調動,從一個自由的國際學校來到我們這所升學率極高的初中。平時行為散漫,習慣隨意,數學成績也不好,還常常在班級里帶頭調皮。那時候,我每周都會要求孩子們寫周記,這個孩子卻從來沒有按照要求寫過。不是隨便發感慨,就是故意標新立異,可是我作為語文老師卻好像從來沒有厭煩過,總是饒有興趣地給他批改。
有一次,他故意一句一段、一詞一段地寫周記,想著這個年輕的老師肯定要氣死了。在班上發周記時,大家吵吵鬧鬧,誰都沒有把周記當回事,可我還是一本本認真地發下去,念評語。當我把本子遞給他的時候,我笑著對他說:“你喜歡古龍?說不定以后你會是個作家。”在喧鬧的班級中,他突然覺得自己的世界安靜下來,仿佛一個遙遠的聲音召喚了他。沒聽過古龍的他,在我的影響下,閱讀了古龍的小說,一見傾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讀書這件事。當時的他真的覺得自己就是古龍的傳人,覺得自己的語文老師太酷了,居然慧眼獨具!果然是他的知己!于是便確立了一生努力的目標。
現在的他已過了而立之年,過去的十幾年真的按照自己的目標前行著,在大學讀了中文系,現在在一家媒體從事新聞工作。雖然沒有當作家,但也能用文字撫慰人心。在交流的最后,他動情地說道:“王老師,十幾年了,每次我遇到什么事,總是想到你。如果不是你指明了我的人生方向,可能我就不敢在這條路上走了。現在紙媒不太景氣,可我還在堅持著呢。以后你路過報攤的時候,看看我們的報紙吧,那一個個鉛字就當作我在遠方給你的祝福吧。”
半個多小時的時間,小澤滔滔不絕,好像憋了很多年的很多話,一下子都要吐出來。我靜靜地聽著,不知道說什么好,因為他說的所有故事我都毫無印象。我一點都不記得十多年前,我在一個學生的周記上寫下過什么樣的批語,就連讓他覺得老師很酷的簡短批語,也不過出于我長年帶多個班形成的簡約習慣而已。但幸運的是,小澤不需要我做出什么回應,他認真地述說著過去的故事,也是在認真地回憶自己的青春,而我只不過幸福地成了他那段叛逆青春的見證人。
其實,那時的我也正在經歷自己職業青春的強烈震蕩,我幾乎記不起當時那幾年帶的任何一個學生。因為那時的我初入杏壇幾年,經歷著一個新教師所經歷的所有痛苦,激蕩文字的中文系畢業生面對一群不服管教的12歲少年,管不住學生,課堂紀律不好,理解不了教學重點,教學成績落后。有過摔門而去的決絕,有過委屈不甘的淚水,有過氣急敗壞時的破口大罵,有過家長抱怨后的縮手縮腳……每天上班的路上,我都要不斷地給自己加油打氣,告訴自己“我可以”,才有勇氣慢慢走進校園;每天上課鈴打響,我拿在手里的好像不是教科書和備課本,而是上戰場的武器,本著“馬革裹尸”的精神才能順利走進教室。那幾年,我的心思不在教學的精進上,不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上,每天都在想著怎么鼓勵自己努力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務。
可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那樣的自己,也曾在某個孩子心里種下這樣一顆小小的種子,一顆關于文學、關于生涯、關于希望的種子。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小澤為什么會在半夜清醒時突然想到我,可能那時不諳世事的他也察覺了我當年的無助和迷茫;而在多年之后,當自己擁有同樣的困惑時,他便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我,那個雖然在自己的職業領域中不太成功,卻依然每天整理情緒勇敢站上講臺的語文老師。
后來的我漸漸成長,站穩了講臺,站好了講臺,成為一個“真正”的老師。能夠指點江山,帶著學生在文學的世界里暢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夠和學生靜心交流,暢談未來,規劃人生。我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那副戰戰兢兢,可是現在的我卻更加如履薄冰,因為我深切地理解了作為老師的價值。我不只是教書,更是育人。也許不經意間的一句批語,一個眼神,都可以對一個學生產生影響,影響他/她一時的悲喜,一天的收獲,甚至一生的追求。
幾乎讓每屆學生書寫自己的青春規劃時,我都能看到類似這樣的作業:
我的計劃就是好好學習,特別是把語文學好,上華中師范大學,那是王老師的母校,然后回到我的初中學校教書,就教語文學科,和我們王老師一樣。
每每讀到這些話語,感動之余又多了幾分篤定。我的學生們都在努力靠近我,追隨我,向著我的方向不斷奔跑。而不泣于過往,不畏于將來,自我的不斷成長更是我這數十年的奮斗方向。我特別感謝十多年前的自己,不懼痛,不言棄,而那些披星戴月走過的路,最終會帶我去看繁花滿地。
(作者單位:湖北武漢市卓刀泉中學)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