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隊伍改革的重點方向。對于青年教師而言,如何快速成長為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參與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尤為重要,在有效激發自我效能的基礎上,青年教師更容易感受到教師專業發展的樂趣。
為精準服務于青年教師的發展需求,深圳市坪山區碧嶺實驗學校嘗試建構“三真四化”校本研修模式,以“真問題、真研究、真質效”為原則、為方向,聚焦“團隊化、數字化、項目化及協同化”四大特色,打造符合學校校情的精準研修新樣態,讓校本研修真正服務于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校本研修的效能和價值。
一、分層精研
青年教師是精準研修的主體,研修以解決教師當下的迫切需要為切入點,通過“分層精研”的方式設置新教師階梯型專業成長方案,依托青年共同體、青藍工程及嶺秀工程等培養計劃的實施,引領教師快速入門,從合格走向升格。學校充分結合青年教師需求,打造特色崗前培訓模式,并穿插多次座談見面會,從生活、學習、文化等方面浸潤心靈,增強新教師的職業期待。入職后,學校組建青年共同體,通過信息交流、互相聽評課等方式,維系青年紐帶。“分層精研”的實施為教師打造了多元化、系統化的成長環境,增強了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營造了以校為家的和美氛圍。
二、反思聚研
精準研修從實際教學出發,鼓勵教師以教學中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課堂教學-聚焦問題-討論反思-教學科研”的反思聚研流程。通過假期讀書交流、每月教學反思隨筆等活動,教師探索教學規律和合作學習研究的精神得到培養,促使教師在自我反思和他人幫助下不斷提升專業發展,讓教師成長看得見。“反思聚研”不僅幫助教師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而且通過反思和討論,促進了教師對教學理念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使教師能夠更加主動地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策略的創新性和適應性,從而在教學實踐中實現自我超越和專業成長。
三、以賽促研
教師自我發展的積極性與主體意識是青年教師成長的生命線。學校積極推動教師在教學比賽中突破自我,為教師提供以賽促研的發展平臺。每月設置若干個主題教研活動,從技能訓練、教學競賽、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維度設計比賽,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擁有展示風采的舞臺,激勵教師持續總結與反思,不斷積蓄力量,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點燈人與領航人。“以賽促研”有效地將競爭機制融入教師專業發展中,通過競賽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四、專家領研
為改善青年教師培養中存在的針對性與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學校突出強調專家的“引領”作用,與學校每月的主題研修相結合,通過配套研修、解決教師實際需求的方式,增強青年教師自主參與教研的意識,提高其學習內化的能力。引領教師在培訓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到專業的培訓。“專家領研”核心在于通過專家的引領,幫助教師快速成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五、校際共研
學校積極落實校際共研平臺,聯合運用校本研修資源,多次與區內外兄弟學校、結對幫扶學校等合作培養青年教師,包括崗前實習、聯合研修、外出送教等活動,實現優勢資源互補,推動教師研修走向常態,為教師成長提供多股合力。“校際共研”有效打破了學校之間的壁壘,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不斷開闊教師視野。
六、網絡助研
信息科技的應用為教師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學校積極應用在線工具,搭建師生互動新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培訓、云端管理、資料庫共建等方法,不斷創新教研形式。為解決技術應用問題,學校錄制各類實操講解視頻,為新教師優化教學技能提供實質幫助,在尋求協同的過程中共享集體智慧、提升個人成長。“網絡助研”不僅提高了研修的靈活性和便捷性,還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新的途徑,使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