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中,“鯰魚效應”是指通過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一種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發現不同種類的“鯰魚”,發揮“鯰魚效應”,帶動整個班級,創設良好班級教育生態。
一、識“魚”——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
對于接手不久的班級,我們可以通過各種不同途徑去認識、了解學生,對每個學生形成一個最基本的了解,從而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1.請教任教過的老師
教過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最了解學生。因此,首先要與他們進行面談,全面了解班級風格特點,以及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做好記錄、分類與梳理。
2.查看素質報告冊
每個學期,班主任都會對學生進行評價,素質報告冊上的評語能讓我們大概了解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情況。
3.留心上課情況
課堂是我們最快感受與捕捉班級印象的地方,提幾個問題,看看舉手數量,看看誰舉手最積極,看看誰坐姿最端正,看看誰最認真、最專注、最積極……這些都是在上課時要留心觀察并及時記錄的。
4.查閱作業情況
作業上交情況能夠看到學生的書寫與心態。有些學生書寫認真、漂亮、工整,看上去賞心悅目,那么他們學習態度也比較端正、學習成績一般比較優異。有些學生無論是書寫還是回答都一般,則可以看出他們的學習態度是不夠端正的。還有一類學生經常被老師稱為“學困生”,這類學生往往比較散漫,經常拖欠作業,而且交上來的作業也經常偷工減料。
我們通過不同途徑認識與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后,就要開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建設班集體,發揮不同“魚”的作用。
二、用“魚”——充分展示學生的引領優勢
1.制作課件,班會課上總結展示
在每周的班會課上,我們可以設定“每周一主題”學習活動。比如開學第一周的主題是文明守紀,我會精心挑選我們班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學生,把他們平日的表現拍成照片,寫成故事,做成課件,在班會課上,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引領其他同學的成長,也正面強化這些學生的行為表現。
2.打印照片,班級展示欄里張貼
除了班會課上的課件分享,我們還可以做個有心人,精心拍下一些照片,并把照片打印出來,在班級展示欄里張貼。學生們一下課,就會紛紛圍觀,榜上有名的學生別提有多開心了。學生們在榜樣力量的作用下,耳濡目染,自覺效仿,班級的整體風貌也會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
3.發送喜報,家校溝通群里發布
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影響人的成長。為了發揮家校協同育人的功效,我們還可以根據每周學習主題及時進行總結,做成一份喜報,發布到家校溝通群。家長對學校、班級的教育教學就更加關注了,從而也會與教師在育人上同頻共振。因此,我們要重視家長的力量,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這樣才能開出共育之花。
4.搭建平臺,讓學生進行分享
每周班會課上,我們還可以設置“故事微講壇”,讓優秀的學生進行分享。比如我們班的小婷,是一個成績非常優異,也十分自律的孩子。她的作業完成也是班級質量最高的。因此,“故事微講壇”上出現了她的身影。她分享的點點滴滴,學生們特別愛聽。這種力量比教師的單一說教的力量更強,因為它是在“無痕”地傳遞、感染與帶動。
三、學“魚”——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榜樣就在身邊,善于觀察與反思就能收獲啟發。“鯰魚”的出現,更能激發學生們對自我的認識,從而模仿學習,想辦法補短。教師也要及時地去引導學生們見賢思齊。
“鯰魚效應”不僅可以讓我們去發現、了解、捕捉不同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被看見,而且還能有效地優化班級教育生態圈。正如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教育的本質是讓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