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人才成長的沃土,是創新生成的策源地。在高中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這一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以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職業能力的優秀人才,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多有價值的力量。
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于20世紀中期提出,是職業興趣和人格特質的理論模型之一。該理論認為,每個人的職業興趣可以歸為六種基本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這六種類型代表了不同的職業傾向和個性特征,人們在工作中傾向于與自己興趣相符的職業,更快地融入職場,提高未來的工作滿意度和投入度,實現個人價值和職業發展。
該理論體現了興趣、選科、專業和職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個人的興趣往往是選擇高中科目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化學作為新高考“3+1+2”中“2”的選考科目,體現了選擇與興趣相關的科目與大學專業選擇的關系,為未來進入相關專業奠定基礎。興趣可以被視為職業道路上的起點和指引,專業和職業往往會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個人的興趣。興趣、選科和專業及職業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網絡。在規劃個人學習和職業發展路徑時,需要綜合考慮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實現個人興趣與職業發展的有機結合。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生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但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化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高中教師通過設計個性化學習、跨學科知識、遠程工作和創新創業等方面的培養,實施生涯教育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和職業發展。
一、采用多種方式構建高中化學的生涯滋潤系統
1.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可以通過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八個“化學與職業”欄目作為滲透生涯教育的素材,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類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在“電化學中的氧化還原”一課中,教師給研究型的學生提供實驗研究課題,設計小車動力電池,如何讓小車跑得速度又快,距離又長。在“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復習晶胞”課例中,對于藝術型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VESTA技術制作立體晶胞,這些“小老師”在班級展示三維可視晶胞,讓同學們明確了粒子在微觀空間的位置關系,突破了晶體結構的難點,促進學生對晶體的對稱美、和諧美的深度認識。
2.人物訪談
在化學教育中融入職業導向的內容,我校開展了“家長說涯”活動,從事有關化學職業龍津中學家長們,走進高一班級介紹自己從事的與化學相關職業的特點,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的工作內容、發展前景以及所需技能,為學生高考化學選科提供方向。通過個性化的輔導和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類型,并針對性地規劃其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路徑,提高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
3.雙師培養
邀請大學教授和行業專家走進課堂,解釋污水處理的原理流程、高分子材料發展的進展和前沿等。學校有幸邀請到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英國皇家化學學會特許化學家金軼女士給高二學生線上座談,金老師分享了自己從高中以來的成長經歷、科研心得以及在科學道路上的堅持與努力。她的故事不僅展示了科學家的品質和追求,也啟發了學生們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的思考。
4.校企合作
采用“請進”方式,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建議和幫助,幫助他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在“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的授課中,學校邀請到深圳市深港聯檢測有限公司的邱自兵博士,為學生帶來講座《化學在生態環境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意識。
5.市場調研
在“探尋含氯消毒劑”一課中,學生了解含氯消毒劑的成分、制備、市場需求、產品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對比含氯消毒劑產品:氯水(HClO)、消毒液(NaClO)、新型凈水劑(ClO2),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整合能力,初步培養學生對化學產品的市場調研能力,了解化學技術的商業化途徑。
6.職業導向
通過生涯實踐活動和課堂課程設置來幫助學生認識不同職業的特點、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例如,教師向學生介紹“化工工程師”“食品檢驗員”“環境保護工程師”等職業,引發學生對這些職業的興趣,接著讓學生了解這些職業領域的發展前景和就業需求。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討論,進一步了解相關職業的就業前景和培訓需求。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關注職業領域的發展機遇,提升職業規劃意識和就業競爭力。
二、依據高中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業需求分層實施
高一要了解職業對應專業的選科要求,如考古專業必選科目限制為歷史,最好選擇化學、歷史和地理的組合;生物醫學的選擇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的組合,減少學生選科的盲目性。高二的學生已經分科組班,恰好是深度了解職業的階段。如隨著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綠色環保材料將受到更多重視,如在包裝材料領域的應用,這需要學生了解環保材料設計相關知識。高三側重對相關對應的大學專業的關聯,從自己的職業興趣和意愿出發,參考個人能力因素,結合身體素質因素,理性科學地做好專業選擇。
三、在高中化學生涯教育中開創“行走的課堂”
創設“行走的課堂”,將課堂延伸到校外,讓學生親身體驗化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組織學生到化工廠、實驗室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讓他們親眼見證化學原理在生產過程中的運用,從而增強學生對化學專業的興趣和認識,成功地縮短了化學專業職業之間的距離。
在“污水治理”一課中,帶領學生參觀東莞大嶺山永溢水務公司,體驗課本知識“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在工廠污水處理中的應用,深入了解化學專業在工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和發展前景。在參觀《深圳灣實驗室》過程中,學生們觀察到了先進的實驗設備、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感受化學在醫學中的應用,深刻領悟到科技的重要性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親身經歷不僅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也拓展了學生的職業選擇范圍,為將來的學業和職業規劃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本文是深圳市級一般課題“基于生涯規劃的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案例研究”(項目編號:yb23124)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