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文學營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閱讀與鑒賞”初中學段目標中明確要“誦讀古代詩詞,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欣賞品味,并要求背誦詩文80篇(段)”,可見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古詩詞教學應堅持“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神血脈”的教育理念,合理運用最新信息技術手段,增強課堂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梳理新媒體時代古詩詞教學相關的研究成果,剖析現狀及問題,明確指導思想與原則,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路徑。
一、新媒體時代中學古詩詞教學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只有立足新媒體時代背景,遵循教育規律,確立科學合理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才能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古詩詞教學中的優勢作用,實現古詩詞教學的高效性。
(一)指導思想: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知行合一
新媒體時代的中學古詩詞教學應遵循三個核心的指導思想,以適應當代教育的需求和挑戰: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知行合一。
因材施教原則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需求,判斷學生的學習風格,并合理利用新媒體資源,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例如,視覺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偏好通過雙眼觀察圖像和文字來獲取信息,教師應該利用豐富的色彩、動畫、卡片等方式來講解詩詞背景和內容,提高其理解和記憶效果。混合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學習效果最好,指綜合所看、所聽、所做,把視覺、聽覺和觸覺結合運用起來學習,教師則應針對性采用多模態教學方法,充分借助圖片、音頻、視頻、實物材料甚至嗅覺載體,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
師生互動在新媒體環境下變得更加便捷和多樣。教師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在線平臺等工具,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收集教學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互動不限于課堂內,也可以延伸到課后和課外,形成一個持續的學習和交流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感。
知行合一是古詩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強調知識學習與實踐應用的結合。新媒體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如制作詩詞視頻、參與線上詩詞朗誦比賽等,不僅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感悟詩詞內容,還能讓他們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語言表達和創作能力。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古詩詞的精華,將學習與實踐有效結合。
(二)基本原則: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教學手段、注重審美培養
在新媒體時代,中學古詩詞教學的基本原則應當圍繞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教學手段以及注重審美培養展開。
傳承優秀文化是古詩詞教學的根本目的,這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學生國學素養的培養。教師應通過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義的古詩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美學價值。
創新教學手段是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必然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需求。教師需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如互動白板、在線課堂、虛擬現實等,使詩詞學習不再局限于書本和講臺,而是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古詩詞教學與時俱進。
注重審美培養是古詩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不僅要教授古詩詞的語言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感受詩詞中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通過多媒體展示古詩詞背景、人物情感等,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詩詞的美學特征,培養其審美取向和創造性思維,進而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關懷。
二、新媒體時代古詩詞教學的有效路徑探索
在新媒體技術不斷革新的時代,古詩詞教學如何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大考驗。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已難適應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融入新媒體手段勢在必行。
(一)構建智能化虛擬教學平臺
在新媒體時代,古詩詞教學面臨著全新的機遇與挑戰。智能化虛擬教學平臺的構建,能夠有效提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該平臺能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以及富媒體內容,將古詩詞的意境、歷史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如通過VR技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參觀李白故居、杜甫草堂,或是再現《春江花月夜》中如詩如畫的景象,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直觀地理解詩詞的內涵。AR技術可以將古詩詞中的場景與現實世界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現實環境中感受詩詞的情境與意蘊,增強他們的感性認知。
人工智能(AI)技術在智能化虛擬教學平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個性化教學與互動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興趣愛好、知識掌握情況等,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內容推薦。例如,平臺可以根據學生對某些詩詞的掌握情況,自動推薦相關的擴展閱讀或練習題目,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智能化的互動系統能夠實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提供即時反饋。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學生可以與虛擬教師進行對話交流,深入探討古詩詞的各種問題。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節奏中深入理解和欣賞古詩詞的魅力。
通過以上路徑,智能化虛擬教學平臺不僅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還能創造出更加生動、互動和個性化的學習環境,為古詩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二)開展泛在化移動教學
新媒體時代,古詩詞教學可以通過泛在化移動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效果。以下是如何開展泛在化移動教學的兩點策略。第一,利用移動設備和應用程序進行自主學習。移動設備的普及為古詩詞學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教師可以推薦古詩詞學習應用程序,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這些應用程序可以包含古詩詞的文本、注釋、朗讀音頻、名家講解視頻等豐富內容,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賞析古詩詞。通過移動設備,學生可以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進行學習,比如在公交車上、課間休息時,甚至是睡前,通過反復聆聽和誦讀加深記憶。應用程序還可以設計互動式的學習模塊,例如選擇題、填空題、配對題甚至畫畫題等,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應用程序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果,并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從而實現因材施教。
第二,建立線上社區和社交媒體互動平臺。古詩詞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文化的傳承和情感的交流,建立線上學習社區和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學生可以分享自己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感悟,交流學習經驗,甚至可以進行詩詞創作的展示和討論。教師可以在這些平臺上發布課外閱讀材料、學習任務和討論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討。例如,教師可以設立每周詩詞賞析活動,邀請學生撰寫賞析文章并評比,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并通過直播或錄播的方式進行線上講解和答疑,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些線上互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表達能力。利用社交媒體平臺,教師還可以分享優秀的學習資源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了解古詩詞研究的前沿動態。
結語
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載體,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開展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著力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當前,新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還處于初級階段,本文提出的途徑仍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完善。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將與時俱進,古詩詞教學的有效路徑必將在實踐中不斷拓展和創新。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