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啟蒙與指導意義,通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持續強化對小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與塑造,并有力輔助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起到更多的促進作用。小學教師在開展思想道德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對傳統優秀文化的運用,并深刻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以更好地發揮出思想道德建設效果,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提供更多有益助力。
一、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概述
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主要是指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教育中,學校與教師通過開展思政課堂、思政活動等形式來實現對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有效培養的過程。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主要涵蓋了習慣建設、誠信建設、公德建設、紀律建設、理想建設以及法治建設等六個方面,其中,開展習慣建設能夠通過規范小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從而幫助小學生培養優秀的品質;開展誠信建設則能夠幫助小學生培養誠實守信的美德,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嚴于要求自己,活出更加陽光、真實的自我;開展公德建設則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物品、保護公共環境、尊重他人行為習慣的優秀品質;開展紀律建設則能夠有效穩定班集體,管束小學生的不良行為,并為小學生提供更加舒適的學習環境;開展理想建設則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人生的目標與理想,為促使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奠定堅實基礎;開展法治建設則能夠有效增強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并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道德的約束作用,從而為幫助他們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做好準備。
二、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
處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生通常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此時正是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塑造正確價值觀的黃金階段,由于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進思想道德建設中,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提高自身的責任感,還能夠優化其傳統美德觀念,使之進一步提升道德修養、塑造文化人格,優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并推動自身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有效樹立,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時,應注重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有效融合,從而持續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幫助他們成長為更加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三、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實踐路徑
1.在學校教育中強化融合實踐。學校教育作為小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關鍵所在,是幫助小學生有效培養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的主要方式,能夠在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中有計劃的指導他們完成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因此學校與教師可以借助學校教育來進一步強化二者的融合實踐。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并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競賽,使得小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加系統的傳統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建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也可以在開展思想道德課堂教育的過程中進一步引用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案例,并定期開展一些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的思想道德課外活動,組織小學生去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傳統文化內容多樣的地方進行參觀學習,從而借助具象化的優秀傳統文化實物來進一步幫助小學生接觸、理解優秀傳統文化,進而為幫助他們提升思想道德品質,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奠定更加堅實有效的基礎。
2.在家庭教育中強化融合實踐。學校與教師還應積極與家長建立好聯系,深化家校合作共育,使得二者能夠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融合實踐。例如,對于學校與教師而言,學校與教師可以在家長群里發布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任務,組織家長在課后完成帶領小學生一起閱讀優秀傳統文化典籍、規范小學生的日常禮儀行為以及傳統文化故事角色扮演等作業,并定期組織有家長參與的優秀傳統文化表演活動,從而進一步強化家校教育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效果;對于家長而言,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在帶領小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以身作則,發揚孝敬老人、關愛孩子和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優秀傳統美德,從而穩步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讓小學生能夠進一步深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進而持續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與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實踐質量。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