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是社會合格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如何有效高質量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筆者從多年一線教學體現認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唯有實施大單元項目化教學效果才能更好,通過項目式學習可以圍繞單元核心素養有效開展單元教學活動。以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上來看,第一單元主題是“我們的守護者”,第二單元主題是“我們是公民”,第三單元主題是“我們的國家機構”,第四單元主題是“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共四個單元九個課題內容。從內容上來看主要包含“法律、公民、國家機構、用法”四大方面,清晰明了,因此我們可以進行大單元內容整合,實行項目式教學。
一、實行大單元項目式教學可以提升教師鉆研教材整合資源的能力
實行大單元項目式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上首先要了解整冊教材內容結構,找出各單元的內容及其內在聯系,了解教材需要落實的哪些知識核心素養。然后必須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有的內容是集中在一個單元,有的可能會分散在另外一個單元。教師就要進行整合,找出其內在關聯處,并分析其分散在別的單元的意圖。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備課,并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把本單元知識素養設計成幾個課時進行授課。比如六年級上冊上第一單元主題是“我們的守護者”,包含《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憲法是根本法》,教材是兩課,但實際上內容很豐富,資源也很多,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課時,不同地方的教育水平需要課時也不同。在城市里可以兩個課時就夠了,在農村小學可能要三個或者更多的課時才行。這單元內容涉及到要向未成年人進行普法的要求,城市孩子相對懂得多一點,農村孩子相對接觸少一點。所以進行大單元設計課時時教師要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備課也要整合更多的教學資源。
二、實行項目式教學可以驅動學生深入學習構建新思維的學習能力
實行大單元項目式教學,目標明確,任務清楚。在此背景下,學生可以通過個體、小組合作等方式圍繞目標展開學習。學習方式也會因此發生改變,可以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圖書館、實驗館、工廠家庭、野外田地等等。學生從一個坐在課堂聽講轉變成一個小研究員、探索者,學生們要圍繞著目標展開探索研究,尋求出項目的結果。這樣項目式教學也促成了學生學習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教師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導向,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解決問題戰勝困難的信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式。例如,2023年10月份學校科創小組需要準備作品參加區級比賽,作品設計有好幾個。其中一個項目是制作航天模型器,難度比較大,需要攻克點火、升空能力等關鍵節點。但沒有一個學生打退堂鼓。在科創老師的指導下,項目小組五個學生,每天都在圖書館查找設計參考資料、點火系統設計,在老師和家長帶領下,去附近企業請教專家升空動力設計、電子點火代替產品技術等等。大家經常認真討論,有時掙得面紅耳赤,在歷經一個多月后,學校科創小組終于完成航天模型器的制作。后來又在校外技術專家的指導下,終于做出一個合格的科創作品。該作品矗立在現場如同真的一樣雄姿勃發,演示非常圓滿順利,科創小組頗具專業水準的講解獲得現場評委獲得一致好評,后來這件作品被選送到上一級賽事進行比賽。科組小組團隊們歷經困難,團隊的自主探究結果終獲比賽肯定,深受鼓舞。科創小組經歷這個項目后內部更加團結上進了,所以道德與法治融合其他學科,以項目式教學可以驅動學生深入學習構建新思維的學習能力。
三、實行大單元項目式教學是課堂改革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需要
“新方案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凸顯‘五育’并舉,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緊緊圍繞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要求,新的課程方案解讀是如此明確指出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從上述可以得知,學生通過參與項目式的學習,常會涉及其他學科知識,甚至會運用到社會資源才能完成,需要重新整合才能完成項目內容。道德與法治學科新的知識內容編排,就是以大單元方式呈現。以項目式教學是新課程方案的導向,這樣一是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統讀教材,認識教材,把握教材;二是有利于引導學生形成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目標進行學習。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