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版的義務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新課標堅持把閱讀提升為語文學習的重要戰略,閱讀仍然是重中之重。筆者認為閱讀要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堅持以讀為本,以閱讀教學為切入點,探索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及策略,提升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能力、閱讀能力及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為此,我校根據實際問題提出了“遞進式”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努力尋求省時高效的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實現學生個性化閱讀。
一、明確“遞進式”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思想,實現內涵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程標準清晰地闡述了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為我校實施“遞進式”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提供思想引領,我校提出了鮮明的研究思想:“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受到熏陶,在讀中收到啟發,在讀中張揚個性,在讀中領略情趣,在讀中領悟方法,在讀中提升素養”。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在校本思想的引領下,我校把閱讀教學研究作為語文教學改革的核心工程,扎扎實實地探索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及策略,提煉出閱讀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即“初讀感知——精讀感悟——熟讀提升”,這教學流程緊緊相連,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為學生創設了開放而扎實的閱讀實踐課堂,讓閱讀課讀出語文的真味,讀出學生的個性,讀出學生的素養。
二、構建“遞進式”閱讀課堂教學模式,實現高效課堂
(一)“初讀”感知。在學生初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在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課堂進行初讀環節,根據低、中、高不同年段各有不同的預習要求把部分初讀內容前置,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及能力。下面以高年段為例作說明。高年段是在中年段的基礎上解決文本中的一個主要問題,理解不懂的句子,適當做批注。為此,教師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實施“初讀感知”。老師應為學生營造充分自讀的機會,把自主閱讀落實到位,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要求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學生自讀文本,根據課程標準對年段的要求指導學生歸納主要內容,明確文本的段落結構。
(二)“精讀”感悟。這是教學的關鍵環節。理解文本內容是閱讀的核心,也是從語言文字中獲得意義的過程。教師通過各種有效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懂課文,根據年級不同引導學生以“讀”代“悟”,以“悟”代“解”,逐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交流。1.把握《新課標》學段目標要求。老師們根據《新課標》提出的各學段的具體目標要求開展教學,準確把握課程內容在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方面的要求,準確把握課程內容在促進學生語言發展方面的要求,讓學生在親歷知識學習過程中獲得理解與掌握,形成語文基本技能。2.落實單元學習訓練重點。教學時就要針對單元的訓練重點,在整一單元的課文學習中滲透本單元的知識點,反復訓練,舉一反三。3.突出課文內容教學重點。教師根據單元訓練重點,理解課文關鍵詞句段,引導學生把握重點詞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并逐步滲透重點訓練項目。4.強化課文內容情感體驗。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憑借情感體驗語感,欣賞課文精華,理解文章主旨,學習相關的表達方式。
(三)“熟讀”提升。1.朗讀欣賞。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品詞析句,在讀中領悟方法,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獲得審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凈化,進一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詞句賞析。3.寫作訓練。課本中很多優美的文章就是學生寫作的例文,文中優美的語言、句段需要在反復誦讀中品味、理解,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感覺、去感受、去感知,然后學以致用。我們可以根據一些課文特點設計小練筆。4.閱讀拓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課內可根據學生收集整理的資料或相似的文段,進行拓展閱讀訓練,打好語文基礎。根據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課外開展閱讀活動,并經常舉行讀書交流會,營造讀書的良好氛圍。
三、探索“遞進式”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實施個性化閱讀
(一)找準文本教學的價值點,精簡教學內容與環節,實現教學“瘦身”。在教學研究中,我們學會“發現”和“取舍”,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之處”的核心進行有效教學,使文本教學重點更突出,亮點更凸顯,使閱讀教學更具魅力與內涵。如:教師執教《軍神》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在自學課文之后從文中找出中心句,學生很快地找到了“沃克醫生大聲嚷道:‘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這個中心句。教學中就以這句話為切入點,沃克醫生稱誰為軍神?他為什么被稱為軍神?由此展開對整篇文章的探索。學生尋找到了中心句,其實是找到了貫穿課文的一條線索,順藤摸瓜,對于課文的全面把握就簡單許多了。大多數文章都有中心句,它們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捷徑,因此,以中心句為切入點來展開有序的閱讀教學,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找準文本閱讀的訓練點,落實語言文字訓練,實現重點“育肥”。1.新課標對該年段語言文字訓練的要求;2.本單元課文的訓練目標;3.課文本身的重難點。例如,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教師就是根據這幾個方面落實訓練點,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用成語表達感受、句式反復運用等方式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如:在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后,要求學生按“圓明園有……也有……”的句式,用課文中的語言歸納圓明園不同的建筑風格,此后,再用此句式調動學生的資料積累來介紹圓明園豐富的園景,讓學生既得到句式的訓練,也充分感受到圓明園建筑的宏偉。
(三)找準文本悟情的切入點,推進情感體驗,實現內涵“豐滿”。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注意把握文本內在的思想感情,采取“入情入境”的體驗式閱讀,引導學生達到以境入情、以境悟情的境界。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策略包括:1.在角色中體驗。2.在比較中體驗。如《窮人》一課,可讓學生聯系自身比較體驗。3.在想象中體驗。如上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見聞創造性想象。4.在演示中體驗。如《自相矛盾》一課,學生表演課文情境,理解更透徹。5.在情景中體驗。老師用生動的語言還原文章所描繪的情景,讓學生產生相應的體驗。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