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材中革命傳統課文教學多為傳統式教學,缺乏信息技術,缺乏創新性和融合性,教學時存在“滿堂灌”“逐句推”的現象,學生練習與實踐始終存在壁壘。我們要在教學模式上大膽改革創新,課堂上融合教育教學技術,形成特色的創新語文課堂,讓革命的種子在初中學生中生根發芽,更好地賡續紅色血脈。
一、以任務驅動為導向,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任務驅動最根本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傳統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創造出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我的課堂一般有五個環節:創設情境、制定任務、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效果評價等。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大單元《譜寫人生華章》中,1.先創設情景,制定核心任務:梅州正在開展“感動梅州”英雄人物評選活動,挖掘感動梅州人民的英雄,頒獎組委會正在征集頒獎詞,請你積極參與。2.設置課前任務:白求恩先生和植樹的牧羊人被評為“感動世界的好人”,頒獎組委會需要為白求恩和牧羊人分別制作人物事跡梳理表,請你幫忙整理。3.設置課上任務一:小組合作,討論決定應該給白求恩、牧羊人分別頒發什么獎項?他們為什么能獲得該榮譽稱號?結合課文具體事例,談談你對他們的認識(合作探究)。4.課上任務二:頒獎組委會需要為白求恩和牧羊人分別寫頒獎詞,請你幫忙撰寫頒獎詞(自主探究)。5.課上任務三:梅州正在開展“感動梅州”英雄人物評選活動,請觀看老師整理的梅州部分英雄人物視頻,并挖掘感動梅州人民的英雄,梳理思路,完成學習任務單(合作探究)。6.課上任務四:梅州正在開展“感動梅州”英雄人物評選活動,請為一名感動梅州人民的英雄,撰寫頒獎詞(自主探究)。
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需要進行評價。教學評價是重要環節,包括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等。本課堂的教學評價:班內交流分享與互評,依據下列寫作評價量表,對頒獎詞進行星級評定。要求:你自己至少給3位同學的頒獎詞進行星級評定并提出修改建議。同時至少找3位同學對自己的頒獎詞進行星級評定并提出修改建議,然后根據建議和評價量表,修改頒獎詞。
二、以競爭比賽為手段,提高課堂活躍度
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提供了便利,實現教育教學信息化,是教與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讓學生到競爭比賽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探尋知識的強烈愿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如:在《梅嶺三章》語文課堂上,我設計的課堂任務:巧設腳本,“讀”出心裁中。先創設情境:我校將舉辦“紅色經典作品”朗讀活動,請同學們積極參與。然后把老師設計的第一首詩的朗讀腳本通過PPT展示出來,讓學生可以學習、參考。接著小組合作,為《梅嶺三章》第二組、第三組詩設計朗讀腳本,再請小組代表來說出設計理由,并朗讀。融合信息技術,我通過手機端“人人通”APP掃二維碼登錄“互動課堂”,并連接“移動講臺”等信息化工具。使用“隨機挑人”“計時器”“小組評分”等工具。信息平臺有積分設置,學生就會努力搶分,形成競爭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做好學生引路人
革命傳統課文的教學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文化思維能力和傳承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的能力。例如,我設計的《梅嶺三章》任務四:新時代,“讀”中有深意。我運用信息技術、剪映APP等,自行制作視頻,有很強的代入感。視頻說辭如下:同學們都參觀了眾多革命紀念館,老師都有記錄。一張張懷舊照片、一個個紅色經典故事,相信學生們感受到革命年代的艱苦歲月,了解先輩們的革命生涯和艱難里程,紅色種子散播到學生們的心間。此時此刻,如果你就在梅嶺三章紀念館,你在陳毅元帥的銅像前,你想說什么呢?學生觀看視頻,看到了崢嶸歲月的場景,看到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畫面,感悟頗深,部分學生舉手回答: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奮發圖強,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