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網絡已進入千家萬戶,它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法律意識帶來沖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更加逼切。父母對小孩溺愛有余而教育不足、懲戒不夠,故而使得一些中學生不懂規矩,從小不服管,缺乏敬畏之心,缺乏契約精神。故而,時不時在中學生中發生一些暴力、侵權、性侵、欺凌等行為。
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 社會層面重視不夠。學法、用法、護法的氛圍不濃,遇到被侵權、傷害之事,人們有時會存在不“生”事的心理,以“和”為貴,滋生了違法不究的氛圍。另一方面,認為中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學校的事,社會只顧發展經濟。
(二) 家庭層面的教育缺失。一般的家庭家長的法紀意識不強,認為小孩只要讀好書就好,法紀意識的強弱沒多大關系,違法犯罪之事與小孩距離甚遠。一些家長平時忙于工作,認為只要能夠為小孩提供較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小孩的關心、關愛,缺乏與小孩的溝通、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缺乏了解小孩的真實學習、生活交友情況。
(三) 學校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在時間、人力、課程的安排上都傾于應試教育,法制教育的時間被嚴重的擠壓。法制教育的方式單一缺乏吸引力,枯燥、抽象的法律條文照本宣科,沒能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有時出現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暈暈欲睡。教育的方式形式化,認為開一場法制講座、開一次廣播播放法律條文就算已完成普法教育。豈知要讓法律根植于學生之心,需要久久為功,潛移默化。
二、積極有效的普法教育實踐
學校通過普法教育,增強了學生愛國意識、公民意識、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在學校中營造尊重憲法、維護法律的濃烈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提高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引導學生做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守牢學法主陣地,拓展普法新空間。1.全面開展學憲法系列活動。每年按照上級要求、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學憲法系列活動,利用早讀課時間舉行“憲法晨讀”活動,分享學習心得,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組織學生開展“學憲法講憲法”演講比賽,利用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舉行學憲法宣誓活動。2.積極推進國家安全教育。利用早讀課、班會課、國旗下講話等方式組織開展國家安全普法宣傳系列活動,進一步向學生敲響安全警鐘,提高了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增強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3.家校協同共護學生健康成長。4.豐富普法教育內容進行體驗式學習。學校設置禁毒宣傳室、法制宣傳欄、國防教育宣傳欄,印發普法小冊子,開展主題班會,播放法制教育電影和專題廣播,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普法教育。
(二)發揮法官專業優勢,深化學生法制教育。1.開展護航青春,綠色無毒普法宣傳活動。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第四黨支部、第五黨支部法官為我校師生開展主題為“護航青春,綠色無毒”的禁毒知識進校園普法宣傳活動。2.開展法育未來, 護航成長法制宣講活動。我校邀請潮州市人民法院刑法一庭的青年法官為學生開展了題為“法育未來 護航成長”的法制宣講活動。3.開展法潤青春,“憲”給青春法紀安全教育。學校聘請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庭長為法制副校長,經常開展普法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節點,邀請法制副校長及法官為學生開展“法潤青春,‘憲’給青春的你”為主題的法紀安全教育活動。
(三)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普法新格局。1.黨建引領,合作共贏。學校黨支部、團委會與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交流活動。學校第二黨支部與市中級人民法院第四、第五黨支部在學校聯合開展“學黨史、建功新時代”支部黨建共建活動;學校第二黨支部與市中院第四、第五黨支部在潮州中院開展“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黨建交流活動。 2.讀書帶動,深度合作。潮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第四黨支部、學校團委經常性聯合開展“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讀書學習座談會。3.警校聯動,共創文明。為進一步做好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強化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我校定期邀請轄區派出所及市交警警官到我校周邊大路參與交通管理,并為學生開展交通安全教育講座。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