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這種教育模式特別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成果,而不是僅僅關注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傳授。在藥膳與食療專業中,這意味著教學設計應圍繞學生能夠達到的具體學習成果展開,如掌握藥膳理論及飲食保健知識、準確進行九種體質辨識以及熟練制作經典藥膳等。
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是基于藥膳基礎理論,通過藥膳食療養生方式,能夠根據體質選擇合理的藥膳和根據季節提供合理的藥膳飲食,以達到調養體質和食療調養保健的一門課程。2021年全國高職院校首個藥膳與食療專業在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招生辦學,此前我校養生保健專業已經開設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課程8年。本文旨在探討通過將OBE理念引入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導向,重組教學內容、實踐項目和教學評價體系。希望通過多種教學法的融合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行業需求和發展趨勢,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在應用OBE理念時,可以將具體的學習成果作為課程目標,并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可以通過情景分析、實踐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OBE強調個性化教學和研究型教學模式。在藥膳與食療專業的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背景,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支持。同時,鼓勵學生通過自主研究和探索,深入理解藥膳食療的理論和實踐,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是當前教育技術發展的趨勢。在藥膳食療的教學中,利用在線平臺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互動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
1.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
1.1 成果導向的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掌握藥膳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藥膳配伍能力和實踐能力,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專業素養、職業素養,能夠在餐飲服務業、專業資訊機構、社區健身中心、中醫院營養科、養生機構、月子養生館等領域從事食療養生餐制作、藥膳制作、藥膳食療健康指導、養生顧問等具有專業特色的應用型人才。例如,在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教學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根據不同人群的體質和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藥膳食療方案。以濕熱體質的人群為例,學生的成果目標可以是能夠運用所學的藥膳食療養生技術,為濕熱體質人群設計一套改善身體狀況的藥膳食譜,包括食材選擇、烹飪方法和食用建議等。
1.2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在多個方面。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調整。比如,了解到學生對美容養顏的藥膳食療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增加相關內容,如介紹具有美容功效的食材如枸杞、紅棗、銀耳等的作用和搭配方法。“如何根據不同體質的人選擇合適的藥膳食材?”這個問題針對藥膳食療的個性化應用。啟發性是指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比如,“為什么某些藥膳在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功效?”層次性是指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梯度,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后,讓學生分組討論,鼓勵他們發表不同的觀點和想法,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例如,在講解某種藥膳的制作方法時,讓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然后互相交流心得,教師在旁邊給予指導和反饋。教學評價要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主要依據,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2.基于OBE理念的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
以OBE為指導,實踐項目應該與職業崗位需求吻合,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藥膳食療的原理和方法,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實驗中,學生可以觀察到不同烹飪方法對食材營養成分的影響,進而理解為什么不同的藥膳需要采用不同的烹飪方法。同時,實驗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如模塊1藥膳基本知識項目能讓學生掌握各個地區的藥膳狀況;模塊2藥膳食療原料知識能讓學生掌握常用藥食同源藥物功效應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項;模塊3藥膳食療的烹調制作工藝讓學生掌握藥膳的初步制作工藝;模塊4藥膳的應用讓學生掌握九種體質辨識并配制藥膳及調養保健藥膳的選用,重在綜合設計的“不同體質辨識及調護指導”;模塊5藥膳實訓是常見藥膳的制作實訓,重在實際操作。如圖1所示。
3.基于OBE理念的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實踐操作和案例分析
3.1 食養科普視頻
通過觀看《最美藥膳》食養科普視頻,學生可以了解四季養生的法則和食療特點,從食物采購、烹飪解析、飲食原則入手,將食藥同源的藥膳理念貫穿于教學中,使營養、藥膳、食療更加生活化。
3.2 案例分析
通過結合實踐案例加以說明,幫助學生理解藥膳中的藥膳基礎理論、中藥基礎理論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原則。例如,在方藥田園藥膳的設計與實踐中,注重三因制宜配膳原則,并結合具體案例進行講解。
3.3 基礎理論與實操結合
課程內容應涵蓋食療養生概述及其基礎理論、食物的性能與應用、體質與四時食養、養生菜點制作與功能菜點研發等內容,培養學生合理選擇食材并進行藥膳制作的能力。
3.4 藥膳實訓結合考核
包括準備操作器具、食材,煎煮手法以及掌握好時間等步驟。這些操作方法需要學生掌握,并且在實際操作中進行練習,結合實踐設計方案、操作、記錄、發表與評價,以確保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
4.基于OBE理念的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設計課程評定方式
根據OBE理念,首先明確課程的目標,即學生通過學習藥膳食療養生技術后應達到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背景知識、興趣和學習風格,以便設計出適合本課程的成績考核方式。如圖2所示。
結語
本研究將OBE理念引入藥膳食療養生技術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法的融合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問題式導向教學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了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學生能夠針對不同體質的人選擇合適的藥膳食材,為不同體質人群設計藥膳食療方案等。案例式切入教學法使抽象的理論知識更加具體生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綜上所述,OBE理念與藥膳與食療養生技術教學的融合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未來繼續探索和完善,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藥膳食療養生技術人才,推動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基金項目
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編號:B2023198);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雙創項目:中醫婦科藥膳雙創基地;藥膳與食療雙創基地;橫向課題:兩種便攜產品(藥食同源降血脂的預制菜產品)開發。
第一作者
楊雅琴(1987-),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養生保健、中醫藥膳食療教學。
*通訊作者
姚麗梅(197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藥膳食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