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打造全面且系統的育人體系,以“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為切入點,提煉關鍵的思政元素,提高餐飲服務的技能,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增強對酒店行業的認同感。對此,文章結合教學改革和課程發展的基本情況,從專業知識和思政角度分析,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符合立德樹人的育人要求。
1.課程思政融入“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的必要性
思政元素融合教學活動,借助課堂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在不同的職業環境下學習和交流,傳承文化,展現出強烈的文化自信心,這是每位教師都應該重視的問題。“餐飲服務與管理”作為星級酒店運營的核心課程,結合“五育并舉”理念,提煉關鍵的思政點,挖掘其中的重要元素,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政元素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從人才培養的視角分析,融入思政知識能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另一方面,從專業課程的角度分析,思政是專業課程發展的重點。對于餐飲服務和管理課程,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還要有正確的三觀。通過在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政元素,這對當代職業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2.1 愛國
愛國理念融合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因此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挖掘愛國元素,認識餐飲行業的歷史,從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分析,滲透愛國元素,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餐飲行業的發展變化,增強民族文化信心。中國現有的飲食格局中,素有“南稻北麥”之說,這是環境因素造成的,也是經過漫長的歲月積淀下來的飲食習俗。餐飲概述中介紹中國餐飲業的起源和發展、事物的多樣性和菜系劃分、飲食文化等。教師講課中滲透愛國元素,從餐飲業的發展變化,認識到我國餐飲行業向著創新、理性的方向發展,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餐飲服務和管理意識,對我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有更為深刻地理解,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
2.2 敬業
“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有許多專業知識,為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挖掘課程中的思政要素,增強學生對于本行業的熱愛之情,養成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例如,餐飲服務基本技能的教學中,包含了餐臺的擺放、折花、托盤等重點知識點,這些都是學生日后進入該工作崗位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學生餐飲服務和管理技能的提升不是短期內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在長期引導、交流下產生,讓學生認識餐飲行業的相關要求。對此,教師讓學生進行課后實訓,為其構建虛擬仿真實驗室,在虛擬的環境下完成餐具、餐飲打掃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借助案例教學,例如“中國最牛服務員—楊麗娟”,分析楊麗娟是如何從最普通的服務員,成為執掌億萬火鍋王國的CEO,被稱為“最牛服務員”。此案例中包含敬業的思政元素,通過對元素的挖掘和分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
2.3 誠信
誠信經營、熱情待客是餐飲服務和管理專業的核心內容。誠實守信也是人類傳承的優良美德。餐飲行業是為客人所服務,所以誠實守信也是最基本的原則。服務者要講誠信,這樣才能獲得消費者的好感度,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保障。因此,在餐飲質量、餐飲價格定位等章節的教學中,善于挖掘其中的“誠信”要素。作為餐飲行業的經營者,從投身到事業的第一天,將吃苦耐勞、真誠奉獻的優秀品質融入經營范疇。始終秉承顧客至上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最為安全、穩定、真摯的服務,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也能展現出誠信的重要價值。例如,在餐飲產品定價目標、定價方法、定價策略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結合市場情況,合理定價,做到誠信經營。為讓學生對“誠信”的內涵有更為深刻的認知,教師借助反面案例,如旅游景區的“天價”食物,讓學生認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價值。
2.4 友善
“餐飲服務與管理”歸屬于服務行業,每天會接ewbWvszQVeHa5gnypaeRiQ==待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客人,必須做到友善待客,樂于助人。餐飲服務和管理課程中包含的“友善”元素,例如,在“餐飲服務藝術”這一章節的教學中,面對顧客的投訴問題,需要分析顧客投訴的原因,根據投訴流程,給出合理的處理方案。課程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正確處理投訴問題的重要性,將友善待客的美德滲透于工作的每個環節。
3.課程思政融入“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策略
3.1 梳理課程體系 確定教學理念
傳統的“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態度的角度分析,對于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視程度不強,存在輕視道德、重視技能的現象。為實現思政內容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銜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提升,結合“餐飲服務與管理”原本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分析。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對于酒店、餐飲行業進行精準定位,根據民族、歷史、文化的特性,梳理課程體系,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提煉出操作性強且具有育人優勢的思政元素。
教師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于“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設置,突顯出學生的主體優勢,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服務型管理人才,讓他們將課上所學的知識有效應用于工作崗位。按照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精準定位,培養出一群具有創新意識且職業素養、反應能力、實踐能力強的一線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基于人才培養的要求,以課程思政為導向,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方式,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深挖思政要素,做好相關知識點的梳理工作,實現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的相互結合,引導學生仔細交流,懂得誠實、守信的意義,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這才符合新時期背景下餐飲服務與管理的基本要求。
3.2 尋找銜接點 豐富課程教學內容
“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包含了多個項目,有的版塊強調服務技能,有的版塊則是從管理的角度分析。因此,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清楚認識思政要素,實現二者的相互結合。
第一,價值觀的塑造。“顧客至上”是餐飲行業的價值觀之一。日常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將顧客需求、滿意度放在首位,學生在日后進入工作崗位后,不斷提升服務品質,了解顧客需求,從而贏得市場競爭的優勢。“誠實守信”也是餐飲服務和管理的價值觀之一,這就要求同學們嚴格遵守合同規定,不得虛假宣傳,侵害消費的利益。只有誠信經營,才能獲取消費者的認可。
第二,傳授知識。在“餐飲環境”“餐飲產品”“中西菜品”等章節的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借助真實案例,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加深學生的印象,完成思政要素的巧妙滲透。例如餐飲浪費行為,引導學生從一名餐飲人員的角度分析,不僅是細節服務到位,還要對食品原料進行科學管理,幫助客人合理點菜,控制菜品分量,禁止浪費。
第三,能力培養。課程思政要素的融合,強調知行合一,懂得讓學生仔細辨別各種餐具的具體用法,嚴格按照對應的標準設計早、中、午餐。通過模擬實訓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讓他們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提高專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3.3 精準定位 把握育人要點
課程思政在“餐飲服務與管理”中的有效融入,找準切入點。每一門課程都有獨特的育人功能,課程思政的建設,結合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尋找專業課程和思政教學的銜接點,重新認識專業課程人才培養的重點,精準定位。“餐飲服務與管理”作為酒店管理專業的重點課程,為培養道德素養高,專業能力強的優秀人才,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清楚認識思政建設的內容。例如在餐飲菜單管理的設計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按照職業標準,真正在傳承的過程中實現創新和發展。教師對于課程定位中的標準化、個性化服務技能,需要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清楚其中的價值導向,符合思政課程融合的核心
另一方面,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分析,尋找思政課程融合的關鍵點。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變化的環境下尋找合適的思政育人方向,綜合考慮社會對于餐飲行業在“道德”方面的約束。尤其是在新時期背景下,堅持菜品健康、多元的特點,積極創新,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再者,餐飲業的發展必須關注安全性,為回歸到“吃”的本質,強調材料的安全性,烹飪的各個環節必須進行精準把控。最后,餐飲行業開始向著品牌化的方向發展,這樣更容易吸引消費者。堅持在愛國、敬業、誠信、風險管理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突顯出品牌的影響力,也為課程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3.4 創新教學方法 落實思政育人
課程思政在“餐飲服務與管理”中的融合,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啟迪、引導和實踐的方式,實現二者的深度結合。例如任務驅動法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解答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熟練掌握相關的餐飲技巧。例如在“餐巾花的擺放和選擇”教學,教師利用網絡平臺提前發放預習任務,每個小組負責成員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有的負責婚宴,有的負責兒童宴會,有的負責企業西餐年會。要求各個小組的成員學習和了解餐巾花的擺放位置。學生提前登錄平臺,領取任務表格,小組內交流和溝通,提前做好課前準備工作。課上的教學,要求各個小組成員匯報學習結果,且要合理闡述各種餐巾花的特點,適用范圍,教師依次點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善方案。
此外,還可以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要求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進行模擬和交流,完成技能訓練的任務,這是一種積極互動的教學方法。情景模擬主要是對于餐飲服務和管理中的細節點進行分析。例如在“迎賓領位服務”這一部分的教學中,設計不同的工作情境,如為“殘疾人”“小孩”“領導”領位,通過具體的工作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點評,從而規范學生在餐飲服務中的表情、肢體動作等,促進學生職業服務素養的發展。
3.5 豐富考核形式 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傳統的“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評價,只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評價,沒有綜合考慮學生職業素養的發展。隨著課程思政的融入,還要將思想育人的效果納入評價的范疇。在考核內容上,添加職業素養、價值觀、合作意識等方面的評價。教師通過日常表現+結果呈現的方式,設置對應的評價分數,豐富階段性考核的成果,讓學生在實踐中展現出個人特色。同時,憑借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考核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素質的掌握情況。
例如,在西餐服務流程的實訓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采用互評、自評等方式,通過自評的方式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互評則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最后是教師統一點評,肯定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對于他們的合作過程進行評價,起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當學生在實訓中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教師恰當引導,讓學生逐步認識錯誤,尋找解決方案。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模式,促進學生思辨能力,價值觀的形成,從而提高思政育人的效果。
結語
課程思政融入“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是一項長期、系統的任務。而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清楚行業的發展情況,找準專業定位,把握育人特點,完成對思政融入過程、融入內容和融入形式的創新。最后在思政育人的實踐環節,基于“立德樹人”理念下,優化課程設計的環節,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政元素的深度結合,爭取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服務型管理人才。
基金項目
本文系哈密職業技術學院第二批“課程思政”項目“餐飲服務與管理”(HZYKCSZ-2404)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楊帆(1988-),女,漢族,新疆哈密人,碩士研究生,中級專任教師;研究方向:酒店文化建設。
鄧倩(1996-),女,漢族,甘肅酒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旅游消費者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