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山關的風景太美了,山、道、橋、塔、碑、石刻……都是承載國家記憶和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文化遺存。”10月6日,云南游客陳衛在游覽景區后如是說。

成千上萬的游客和陳衛一樣,登上婁山關緬懷革命先烈,感受革命熱情,體驗“雄關漫道從頭越”的豪邁之情。一路欣賞西風臺、雁鳴塔、百丈梯、長空橋等勝景,聆聽10余個原創曲藝節目講述紅軍在遵義時的故事,當然也會品嘗婁山黃燜雞等讓人垂涎的特色美食……
當戰火遠離,硝煙散去,90年后今天,天險婁山關這片土地,已成為幸福家園和旅游勝地,吸引無數游人慕名而來。僅2024年國慶假期,景區就接待游客2萬多人。
遵義長征小鎮旅游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6年婁山關景區全面升級改造以來,根據《憶秦娥·婁山關》詩詞題名打造“婁山十景”,以及婁山關景區游客服務中心、詩詞館、《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等景區配套服務項目,開啟了婁山關旅游全新模式。

景區以“紅色資源為血脈、戰斗遺址為骨架、革命精神為靈魂”,通過讓宣講“活”起來、研學“實”起來、活動“熱”起來和“紅綠”“紅育”“紅旅”融合發展,將革命文物活化利用與青山綠水、朝霞落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天然農產品等資源整合,持續推出觀日出、賞日落、聚會露營等旅游路線,培育紅色景區旅游新熱點。
同時,還聯動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周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已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280余家,已形成集紀念教育、觀光覽勝、康體養生、休閑游憩、納涼避暑等特色為一體的全新旅游模式,吸引游客“進得來、住得下、留得住”。
婁山關景區讓游客們印象最為深刻的體驗,當屬《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
“嘭——嘭——嘭!”在作戰的“山巒”上,處處火光閃閃、煙霧騰騰,機槍聲、炮彈聲、吶喊聲響徹山谷,一群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最終沖上“關隘”,用鮮血奪取了勝利……在婁山關景區南入口的亮石河南岸,《婁山關大捷》的實景演出讓游客感嘆:“演出給人的感覺很真實,更讓我們感受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
一個多小時的實景演出,共動用了200多支真槍和火炮,以及幾百發空包彈,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如戰場再現,還能讓游客參與其中,沉浸式體驗一回“炮火連天”。

《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共投資1.1億元,以婁山關戰役的歷史為藍本,用寫實的藝術手法,再現了婁山關戰斗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最讓人感動的是,參演的260多名演員中有90%都是當地的群眾。
“以前只能在家種地、干農活,在這里當上了演員后,每個月有2000元的收入。”參加婁山關大捷實景演出多年的匯川區板橋鎮大溝村村民楊正林說,“我還開起了農家樂,每年收入有好幾萬……”
近年來,依托紅色旅游資源與天然的涼爽氣候,婁山關社區全面推進“紅色領航·婁山先鋒”示范創建,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為契機,依托以婁山關戰斗遺址為主的長征文化體系和生態文化景觀,大力發展紅色旅游、鄉村避暑、休閑度假,以觀光覽勝、紀念教育、康體養生、休閑游憩等于一體的旅游模式,繪就一幅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發展新圖景,旅游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自信。
如今,婁山關社區鄉村旅游非常火爆。社區居民張永鳳,以前一家四口人靠種3畝地過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現在依托紅色旅游發展風生水起:“現在開辦農家樂,一年僅暑假旅游就能收入四、五萬元。”

乘著鄉村旅游的東風,村民們改床位、定標間、搞餐飲,紛紛吃上了“旅游飯”。目前農家樂、鄉村旅館已有600余家,帶動2500余人增收致富。一批批返鄉創業的村民在集市上開設店鋪售賣板橋豆腐干、板橋藤編、婁山黃燜雞、婁山天麻等當地特色商品和農產品,實現了“家家有庭院,戶戶有經營,人人有就業,天天有收入”。
匯川區借力紅色文化,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為引領,不斷擴大婁山關景區規模,提升紅色旅游品位與檔次,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打造以紅色文化體驗旅游和休閑避暑度假為重點的特色旅游區,推動旅游業實現“井噴式”增長。
90年前,革命先烈們浴血奮戰的婁山關,如今已成為紅色旅游名片,寶貴而永久的“紅色資源”已轉化為長久惠及百姓的“金色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