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視頻的發展對主流媒體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短視頻作為備受關注的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不僅能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而且能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習慣和需求。基于短視頻的這一優勢,主流媒體應探索有效的傳播路徑,以便借助短視頻提升新聞的傳播力、影響力,同時確保新聞傳播效果,提升受眾的體驗,實現創新發展。主流媒體只有深入剖析短視頻的特征和優勢,找到關鍵的切入點,才能更好地運用短視頻實現預期的傳播目標。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比較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短視頻的基本特征,即大眾化、故事化、個性化等,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短視頻傳播具有的優勢,包括傳播效率高、制作難度低、受眾參與感強等,認為主流媒體應充分利用短視頻的優勢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文章提出,主流媒體要做好短視頻傳播,應優化主播個人品牌形象、聚焦熱門話題、構建多元化的產品發布渠道以及采用“人設+互動”的創新運營模式四大策略,實現創新發展,充分發揮短視頻的傳播優勢,為新聞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主流媒體;短視頻;優勢;傳播;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7-0126-04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長治醫學院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山西‘智慧夏養’品牌傳播策略研究現狀、挑戰與未來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YY210
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內容傳播方式迅速崛起,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此時代背景下,主流媒體既迎來了傳播方式的變革機遇,也面臨著極大挑戰。
為更好地適應短視頻傳播環境,強化傳播效果,主流媒體應深入研究短視頻傳播策略,探索如何在短視頻領域發揮優勢,實現內容生產、傳播路徑的創新與優化,為自身轉型升級及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短視頻是指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的、高頻推送的視頻內容,時長通常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受眾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相應的信息。短視頻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一)大眾化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內容具有貼近性、表達具有親和力,備受廣大受眾青睞。短視頻內容往往聚焦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體驗,通過記錄平凡人的故事,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從街頭巷尾的溫情瞬間到普通勞動者的辛勤付出,短視頻以平民視角展現社會百態,讓內容更接地氣,易引發廣泛共鳴。這不僅能豐富新聞報道的形式,還能增強新聞的親和力和影響力[1]。
(二)故事化
短視頻具有故事化特征,主要體現在其通過精心編排的敘事結構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生動呈現事件,讓受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信息。短視頻通過融入創意元素,如動畫、特效、音樂等,使內容更具觀賞性和傳播力。這種故事化的表達方式不僅增強了內容的吸引力,還能讓新聞的傳播更加高效和廣泛[2]。
(三)個性化
在短視頻平臺上,新聞媒體通過打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和風格,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這種獨特性不僅體現在主持人的個性化表達上,還體現在內容的定制化生產等方面。為贏得更多受眾的注意,新聞媒體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傳播方式,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喜好。短視頻具有的個性化傳播特征,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內容的辨識度,還增強了新聞媒體的競爭力和市場地位[3]。
(一)傳播效率高
短視頻以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優勢,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渠道。短視頻能夠迅速捕捉并傳達新聞事件的核心信息,通過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廣泛分享,使新聞在短時間內傳播至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不僅滿足了受眾對新聞時效性的需求,還極大地提升了新聞的傳播效果和社會影響力[4]。
(二)制作難度低
隨著智能手機和各類視頻編輯軟件的普及,制作短視頻的門檻大大降低,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攝像機等簡易設備拍攝并剪輯視頻,使新聞短視頻的制作不再受限于專業設備和團隊。新聞媒體能夠更靈活地應對突發事件,快速制作并發布短視頻報道,滿足受眾對即時新聞的需求。并且,短視頻制作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極大地促進了新聞媒體短視頻內容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5]。
(三)受眾參與感強
短視頻不僅能夠通過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元素展現新聞事件,還能為受眾提供點贊、評論、分享等互動功能,鼓勵受眾積極參與討論和傳播。短視頻借助豐富的多媒體形式和互動性強的平臺功能,極大地提升了受眾的參與度和體驗,也使新聞傳播更加立體和生動,進一步提升了新聞媒體的品牌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6]。
(一)傳播主體:凸顯主播個人形象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以獨特的魅力迅速占據人們的碎片化時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載體。對主流媒體而言,要想在眾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吸引并留住受眾的注意力,首先要重點凸顯傳播主體的個人品牌形象,使其成為短視頻傳播中的一大亮點。
作為短視頻的直接呈現者,主播的形象直接關系到受眾對節目的第一印象和持續關注度,因此,主流媒體應注重打造主播的個人品牌形象,讓主播成為節目的獨特標識。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對主播外在形象進行包裝,還要充分展現主播的個性、情感和專業知識,讓主播以更加親和、生動的形象出現在鏡頭前,分享個人見解和情感,這樣才能拉近與受眾的距離,讓受眾感受到主播的真實與真誠[7-9]。
以《主播說聯播》為例,該節目通過讓央視新聞主播以更加輕松、接地氣的方式解讀新聞,成功打破了傳統新聞節目的嚴肅形象,吸引了大量年輕受眾的關注。并且,主播在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新聞事件時,還時常融入個人情感和見解,讓受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聞信息。這種傳播方式不僅增強了節目的吸引力和傳播效果,還為主播塑造了鮮明的個人品牌形象。因此,主流媒體在短視頻傳播中應注重主播個人形象的凸顯。
一方面,可以通過專業的形象設計和包裝,提升主播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要鼓勵主播在短視頻中展現真實的自我,分享個人見解和情感,形成獨特的個人魅力,這樣才能在眾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吸引并留住受眾的注意力,提升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二)傳播主題:以熱門話題為突破點
首先,主流媒體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大數據分析體系,實時追蹤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熱門話題及其趨勢。通過對大數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快速捕捉到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從而準確把握受眾的信息需求,提高短視頻制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效避免內容同質化的問題。
其次,主流媒體在制作短視頻時,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優勢,通過權威的信息來源和專業的解讀分析,為受眾提供準確、全面的新聞報道。同時,主流媒體可以深入挖掘熱門話題背后的故事,為受眾提供獨特視角和深度解讀,以此滿足受眾對信息廣度和深度的需求,進一步增強受眾對主流媒體的信任感和依賴性。
例如,長江日報在報道武漢城市發展時,派遣記者團隊深入現場,獲取第一手資料,并通過短視頻形式迅速傳達給受眾。同時,還對熱門話題進行深度解讀,為受眾提供獨特視角和深度分析,滿足受眾對信息廣度和深度的需求。
又如,長江日報在《第一眼》專欄中,通過對社會現象進行深入挖掘,充分展現了武漢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暖人瞬間,如《公交卡掉進夾縫里拿不出,眼看女孩上學就要遲到,司機掏出10塊錢塞到她手里》等視頻,不僅傳遞了正能量,還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武漢的城市溫情和人文關懷。這些視頻內容在微博上引發了廣泛關注,相關話題登上熱搜榜,體現了長江日報在短視頻制作中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
最后,主流媒體可以通過創新報道形式和手法,提升短視頻的吸引力和傳播力。例如,可以采用動畫、特效、訪談等多種形式呈現新聞內容,使短視頻更加生動有趣、易于理解;還可以結合社交媒體平臺的特點和用戶習慣,設計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的短視頻內容,吸引更多受眾關注和參與。
(三)傳播渠道:打造多元化產品矩陣
在當今多元化的媒體環境下,單一的傳播渠道已難以滿足主流媒體對廣泛覆蓋受眾的需求,亟須打造多元化的短視頻產品矩陣,以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首先,主流媒體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建立并優化自有客戶端的短視頻發布機制。自有客戶端作為主流媒體展示品牌特色和價值觀的重要窗口,對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應通過提升客戶端的用戶體驗、豐富內容資源、優化推薦算法等措施,提升受眾對自有平臺的黏性和忠誠度。
其次,主流媒體應積極入駐抖音、快手等第三方短視頻平臺,借助這些平臺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成熟的算法推薦機制,實現短視頻內容的快速傳播和廣泛覆蓋。主流媒體應針對不同平臺的特點和受眾群體,定制化生產適合該平臺風格的短視頻內容,提高內容的針對性和吸引力[10-11]。例如,在抖音平臺上,可以制作更具娛樂化、生活化的短視頻內容,吸引年輕受眾;在快手平臺上,則應更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和接地氣,滿足更廣泛受眾群體的信息需求。
最后,主流媒體應積極探索與其他媒體或機構的合作機會,共同開發跨平臺的短視頻產品矩陣,通過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提升短視頻內容的品質和傳播效果。
總之,打造多元化產品矩陣是主流媒體提升短視頻傳播力的重要策略,有助于主流媒體形成覆蓋廣泛、特色鮮明的短視頻產品體系,從而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四)互動機制:強化“人設+互動”運營思維
在短視頻傳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主流媒體要想得到更多受眾的信任,需要加強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在這一過程中,主流媒體可以通過“人設+互動”的運營思維,有效提升用戶黏性,增強品牌認同感,從而在短視頻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首先,塑造鮮明的賬號人設。賬號人設化就是為媒體平臺創建一個虛擬的人物形象,類似于“小度”“小愛同學”“小維”等,通過與受眾互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主流媒體也應根據自身定位和目標受眾,精心設計賬號人設,使其能夠圍繞品牌理念、內容特色及受眾喜好等,持續進行內容輸出和人設演繹,逐漸在受眾心中形成鮮明的品牌形象,繼而在海量短視頻中脫穎而出[12-13]。
以四川觀察的“觀觀”為例,其通過設計親切、活潑的虛擬人物形象,不僅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還賦予了賬號獨特的個性。
其次,利用短視頻平臺的互動功能,積極回應受眾反饋,以構建良好的互動機制。主流媒體應關注受眾的每一條評論、點贊和分享,及時解答疑問,收集建議,讓受眾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通過這種即時的互動提升受眾滿意度,激發受眾的創作熱情,使受眾更積極地參與到短視頻傳播中。
再次,通過定期舉辦線上活動、發起話題討論等方式,增強互動的有效性,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引導受眾圍繞特定主題展開討論,形成熱烈的互動氛圍。與此同時,主流媒體可以借此機會深入了解受眾需求,調整內容策略,使短視頻更加貼近受眾的實際生活。
最后,主流媒體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工具深入挖掘互動數據,精準把握受眾的興趣點和行為習慣,從而定制化推送更符合受眾喜好的短視頻內容,大幅提升受眾的觀看體驗,進一步鞏固與受眾之間的連接。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平臺得以興起與發展,并迅速獲得了受眾的認可與青睞。本文分析了短視頻的基本特征和傳播優勢,認為主流媒體應轉變思路,通過制作高質量的短視頻來傳播新聞,并積極探索更多更有效的短視頻傳播路徑,以提升短視頻的傳播效率,推動新聞行業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麗卿.主流媒體新聞短視頻的融合路徑探析[J].新聞世界,2024(8):9-11.
[2] 曹素貞,劉靜.主流媒體新聞短視頻的創作與傳播策略[J].新聞愛好者,2024(8):94-96.
[3] 凌雪萍.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助力主流媒體擴大傳播力的實踐探索:以《新民歌大會》第一季為例[J].視聽,2024(8):140-142.
[4] 李為涵.主流媒體短視頻新聞傳播路徑探討[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4,21(14):67-69.
[5] 楊帆.主流媒體如何用好短視頻傳播[J].云端,2024(30):76-78.
[6] 趙璐.媒體深度融合下主流媒體短視頻內容生產與傳播策略探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4,21(13):37-39.
[7] 陳婧薇,劉婷.主流媒體短視頻正能量引導和傳播研究:以“央視新聞”抖音號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4,10(12):49-52.
[8] 曹建松.主流媒體新聞短視頻的發展與傳播研究[J].新聞傳播,2024(12):49-51.
[9] 曹鵬.融媒時代主流媒體短視頻傳播策略[J].中國地市報人,2024(6):27-28.
[10] 徐美中.主流媒體新聞短視頻傳播的創新研究[J].中國地市報人,2023(6):77-78.
[11] 周偉.傳統媒體轉型短視頻傳播的路徑研究:兼論短視頻新聞傳播[J].中國地市報人,2023(5):62-63.
[12] 馬曉婷.短視頻新聞傳播的創新探索[J].中國地市報人,2023(5):101-102.
[13] 王曉語.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短視頻傳播效果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武漢:武漢工程大學,2023.
作者簡介 何夢,助理實驗師,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