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農業是一種正在探索的新型農業模式,也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大力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有助于增加我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轉變種植模式。我國雖然大力提倡和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但綠色農業發展過程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進程。闡述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內涵,分析了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基于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關策略。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8–00-03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生態問題和環境問題頻發。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倡導與自然和諧發展,因此綠色農業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綠色農業是指將現有的先進技術手段與傳統農業種植方式有機結合,遵循農作物的自然生產規律,綜合考慮自然環境與農作物之間關系的一種新型農業。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要求,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及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理念為“綠色、經濟、安全、生態”,通過有效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可促進農業綠色、優質、高效發展,改變農村地區農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1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內涵
“綠色”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旨在促進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同時增加農民收入并保證農產品的綠色無污染[1]。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于整個農業生產過程,通過對生態環境無害的方式或資源循環利用的方式,從而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建設。
相較于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綠色農業種植新型模式在生產效益上更具優勢,同時符合低碳生產的要求。例如,通過對農作物生長規律的研究,充分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將生活環境產生的糞污無害化后還田,既能提高農作物對所需營養物質的吸收率,也能緩解大量養殖給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2]。在傳統農業種植過程中,為確保農作物的生長,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破壞了耕地,導致農作物減產?;?、農藥的使用會導致土壤質量下降,不能被農作物充分吸收的化肥與農藥殘留并積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通過雨水的侵蝕與沉淀,最終可能會污染地下水。綠色農業種植要求種植者能夠準確把握農作物的生長特點及規律,以及土壤自然轉化、消化各種物質的能力[3]。在農作物正常生長的條件下,保證土壤能夠自然消化,不給土壤帶來額外的負擔。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強調與傳統種植技術的有機結合,減少傳統種植技術中使用的農藥、化肥,通過使用先進的技術,對家畜、家禽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后還田,不僅能為農作物供給養分,還不會給土壤帶來過大的負擔,生產出的農產品也更加綠色健康[4]。
2 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性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視線聚焦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身體健康,綠色食品因此受到眾多人的青睞,在市場上占據主要地位,這為大力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5]。加快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在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種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1 經濟效益突出
綠色種植技術主要是將專業的、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融入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在種植作物前,利用先進的技術分析不同地區的土壤條件、氣候特征等,確定不同地區適宜種植的類別、品種等,從而降低種植者的試錯率[6]。根據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及特點,為農作物提供高效的肥力、適宜的生長環境,從而保障農作物能快速生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經濟效益突出,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使用的管理和生產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可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等方面的物資投入和人力投入;二是與傳統種植模式生產的農產品價格相比,綠色農產品的價格遠高于一般農產品,在市場上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且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市場上出現供小于求的現象;三是綠色農業種植模式下,土壤具有較好的可持續生產能力,能夠為綠色農產品可持續生產提供保障,實現經濟收益的可持續性[7]。
2.2 環保效益提升
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要求在不造成環境污染的條件下有序科學發展。傳統的種植技術是通過大量地使用化肥和農藥提高農作物產量,導致對土壤和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來,我國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農業領域,整體農業生產效益出現降低。因此,在確保糧食安全的條件下,更應該考慮環境保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不僅能夠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復土壤,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8]。通過利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及各種農業資源,如水資源、土壤資源、肥料資源等,減少農業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2.3 農產品的安全性提高
在食品的深加工中,只有確保原材料的安全性,才能保障生產出的產品安全。近年來頻繁出現食品安全事件,促使社會各界人士比較關注農產品安全問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遵循綠色無污染原則,采取標準化生產、加工技術,全面考慮了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在農作物的每個生長周期給予適宜的養分,在保證農作物能夠健康快速生長的條件下,減少化學農藥的用藥量,從而大大提高農作物的安全性[9]。
3 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存在的問題
3.1 資金投入不足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研究、示范及推廣的效果與資金投入成正比,但從當前項目資金投入方面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當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不夠成熟,需聘請相關專家和實驗室等開展相關試驗研究等,為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后續推廣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和示范成果支撐。綠色農業發展需要農業技術人才的支持,而人才培訓等均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當前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及激勵機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資金投入較少,難以推進綠色農業向前發展。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前期宣傳推廣資金投入不足,難以轉變農民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傳統認知,也難以使其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發展的意義,導致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無法順利推廣[10]。
3.2 綠色生產和消費意識不強
第一,當前一些消費者沒有認識到綠色食品消費的重要性,雖然表達了對綠色消費的正面情緒,但沒有改變消費行為和市場份額。消費者的消費態度和消費行為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第二,農業生產者對環境的認知不足。農業投資是多元化的,部分生產人員由于受到傳統生產觀念的影響,對于綠色生產的認識不足,且經驗性用藥也是只增不減,嚴重影響農產品的生產質量[11]。
3.3 宣傳不到位,人才缺口較大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和實際種植情況的契合度不高主要體現在:一是缺乏有力的宣傳,宣傳方式單一,導致農民無法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現有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仍按照傳統種植模式開展種植;二是缺乏基層農技推廣人才。隨著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國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相關人才培養存在不足,基層農技推廣人才缺口較大,先進的種植技術的推廣出現斷層,導致農民難以理解或無法徹底地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12]。
3.4 農民接受程度低,推廣人員專業素養不高
傳統種植思想,限制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及普及。近些年,基層工作負擔加重,基層技術人員的培訓次數減少,導致負責技術推廣的基層技術人員對當前的綠色種植技術的了解不夠深入,無法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給農民講解如何應用綠色種植技術。同時,由于目前從事種植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難以理解先進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導致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難度較大[13]。
4 有效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策略
4.1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近年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我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對傳統農業種植方式轉變具有較大的積極影響,但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仍存在實用性不足等問題。技術人員理論經驗豐富,而實踐經驗的欠缺,加之種植者在生產中的不規范操作等行為,導致我國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方面,實施效果與預期目標存在較大偏差[14]。在綠色種植技術應用過程中,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點針對種植技術的研發、優質品種的培育、創新綠色種植技術,增強病蟲害防治效果等。政府也需要將資金投入推廣人員培養,提升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夠主動推廣綠色種植技術,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15]。因而農業等相關部門應加大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研發與推廣方面的投入力度,為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研究及推廣提供資金支持,讓更多的技術人員開展綠色農業先進種植技術研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充分結合,將效果較好的綠色農業種植新技術和新模式推廣至田間地頭。
4.2 深化落實各項惠民政策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是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各地政府部門要在原有基礎上加強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相關政策扶持,投入最大化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首先,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需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會給種植者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相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民群眾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資金補貼力度,調動種植者的積極性,例如,增加對農業科技示范的補貼金額,尤其是綠色農業種植科技示范戶[16]。其次,政府需要加強招商引資,充分挖掘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吸引更多的企業前來投資,給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資金支持。再次,綠色種植技術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傳統種植技術有機結合,專業性極強。政府需加強技術人才的引進,細致地監測農作物的生長環境,通過互聯網設備、電子監控等先進設備采集數據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農作物生長的相關信息。最后,政府應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逐漸提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帶來經濟效益,有利于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及普及[17]。
4.3 建立綠色農業種植示范基地
打造成效明顯、示范效果好的綠色種植技術示范基地,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抓手,通過引導農民參觀種植示范基地,直觀地向農民展示綠色種植技術,可有效增強農民發展綠色種植技術的信心[18]。
此外,示范基地有助于種植人員深刻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全部應用過程,對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提高在實際種植中的種植質量和種植效率,以此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19]。
4.4 加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
相關調查結果發現,部分農村地區的居民沒有全面了解綠色農業這一概念,在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習慣使用傳統種植技術、管理模式,難以保證農作物產量和品質。農業部門應加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豐富宣傳載體[20]。當地宣傳部門應該加強對綠色種植技術的宣傳引導,可以從綠色種植技術的技術優勢、經濟效益、農產品安全質量、農藥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及耕地質量安全的影響方面等開展宣傳。
一方面,技術推廣人員要與農民群眾面對面地交流,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優勢等詳盡地介紹給農民,同時配合國家的相關政策和周邊成功案例,提高農民群眾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認可度、滿意度,通過廣泛宣傳和引導,讓更多的農民群眾認識到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價值,并具體落實到種植
實踐[21]。
另一方面,在宣傳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時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微信、QQ等社交工具引入其中,以在線的方式加強溝通,及時指導和幫助農民,從而提高綠色種植技術在農民心里的信任度。
5 結束語
加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符合我國農業發展的基本需求,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必然選擇。當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研究和推廣中存在投入資金不足、宣傳不夠,實施效果不顯著等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增加資金投入、引進技術人才、落實惠民政策、強化宣傳等有效措施,實現農業綠色、優質、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孟海英.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以及推廣途徑[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3):63-64.
[2] 崔麗麗,王金排.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及其推廣策略研究[J].農家參謀,2020(9):21.
[3] 李中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概述及推廣策略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3):117-118.
[4] 李濤,王金鳳,解芬.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作用及發展策略[J].云南農業,2023(2):14-16.
[5] 陳莉,徐春陽.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農村實用技術,2022(11):90-91.
[6] 郭清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農機市場,2024(2):58-60.
[7] 李勝.生態經濟背景下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意義及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1):226-228.
[8] 王盛榮.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河南省的推廣策略研究[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5):99-102.
[9] 孫艷玲,郝璐,李夢媛.鄉村振興中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J].當代農機,2023(5):75-76.
[10] 溫國斌.基于新時期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策略研究[J].河北農機,2023(8):69-71.
[11] 聶寧.淺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現狀及途徑[J].種子科技,2023,41(6):139-141.
[12] 陳為海.關于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思考與探究[J].種子科技,2022,40(18):136-138.
[13] 姜玲,王龍海.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智慧農業導刊,2022,2(13):56-58.
[14] 張培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4):108-109,176.
[15] 劉芳.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以及推廣策略探究[J].當代農機,2022(4):52,54.
[16] 楊壽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淺析[J].農家參謀,2022(5):34-36.
[17] 白士剛.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及發展建議[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2):149-151.
[18] 馮慧.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概念以及推廣策略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2):124-125.
[19] 趙文生.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索[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11):133-134.
[20] 朱永興.沿海地區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意義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1(15):236-237,242.
[21] 李冬梅.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6):45-46.